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16,分88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九府
藩府
府判
麟府
策府
宥府
义府
新乐府
府主
府州
宰府
府藏
制府
阳府
省府
《漢語大詞典》:九府
(1). 周 代掌管财币的机构。后泛指国库。史记·货殖列传:“其后 齐 中衰, 管子 修之,设轻重九府。” 张守节 正义:“ 周 有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皆掌财币之官,故云九府也。”陈书·周迪传:“擅歛征赋,罕归九府。” 白蕉 《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四民輟业,满目疮痍,六师暴露,九府匱竭。”
(2).指各方的宝藏和特产。尔雅·释地:“九府:东方之美者,有 医无閭 之珣玗琪焉;东南之美者,有 会稽 之竹箭焉;南方之美者,有 梁山 之犀象焉;西南之美者,有 华山 之金石焉;西方之美者,有 霍山 之多珠玉焉;西北之美者,有 崑崙 虚之璆琳琅玕焉;北方之美者,有 幽都 之筋角焉;东北之美者,有 斥山 之文皮焉;中有 岱岳 与其五穀鱼盐生焉。” 邢昺 疏:“府,聚也,财物之所聚也。言此八方及中皆美物之所聚,故题云《九府》也。”
(3). 南齐 设置的九个官署,犹 汉 之九寺。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於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 胡三省 注:“九府: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大司农、少府、将作大匠、太僕、大鸿臚九卿府也。”
(4).犹言脏腑。 前蜀 杜光庭 《皇后本命醮词》:“医方所诊,臟气未调,荣卫未和,正气衰薄,六脉未復,九府犹虚。”
《国语辞典》:藩府  拼音:fán fǔ
1.明代屯驻各地藩王的府第。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三。藩封》:「近见一二近臣出使藩府,即与亲王争礼,取胜于揖让之间,以为不辱君命。予尝笑其迂。」
2.地方首府。《幼学琼林。卷三。宫室类》:「布政司称为藩府,按察司系是臬司。」
《骈字类编》:府判
方回石峡书院赋序:歙、睦两郡之方氏,皆东汉贤良真应仙翁之后,墓在淳邑庙前,歙亦多有,而此邑本歙之东乡,宗兄府判寺簿君玉于仙翁墓旁,近为石峡书院,以淑同志。
分类:府判
《骈字类编》:麟府
五代史党项传:唐德宗时,党项诸部相率内附。居庆州者号东山部落,居夏州者号平夏部落。部有大姓而无君长,不相统一,散处邠宁、鄜延、灵武、河西。东至麟府之间。
《漢語大詞典》:策府
帝王藏书之所。穆天子传卷二:“阿平无险,四彻中绳,先王之所谓策府。” 郭璞 注:“言往古帝王以为藏书册之府,所谓藏之名山者也。” 唐 陈子昂 《送吉州杜司户审言序》:“ 杜司户 炳灵翰林,研几策府,有重名於天下,而独秀於朝端。” 宋 苏轼 《徐州谢两府启》:“如 軾 者才不逮人,学非适用,早尘策府,自知拙直之难安;屡乞守符,意谓苟安之善计。”清史稿·艺文志一:“因思策府縹緗,载籍极博,其鉅者羽翼经训,重范方来,固足称千秋法鉴。”
《漢語大詞典》:宥府
即枢密院。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袁彦纯客诗》:“ 袁彦纯 同知,始以 史同叔 同里之雅,荐以登朝,尹京既以才猷自结上知,遂繇文昌躋宥府,寖寖乎柄用矣。” 明 高启 《送樊参议赴江西参政序》:“今 樊公 四迁其官,更十五年不出宥府,其能自效卓卓如此者,诚由圣天子知人善任之所致也。”
分類:枢密院
《國語辭典》:义府(義府)  拼音:yì fǔ
1.诗书中蕴藏有劝善惩恶、尊贤伐罪的义理。语本《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诗、书,义之府也。」后世即以义府做为诗书的代称。南朝梁。元帝〈侍中吴平光侯墓志〉:「学兼义府,谈均理窟。」
2.书名。清朝黄生撰,二卷。上卷论经,下卷论子史集,附以金石、训诂之考證,颇有精到处。
分類:义理府藏
《漢語大詞典》:新乐府(新樂府)
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体诗。虽辞为乐府,已不被声律。此类新歌,创始于初 唐 ,发展于 李白 、 杜甫 ,至 元稹 、 白居易 更得到发扬光大,并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白居易 《〈新乐府〉序》称其创作宗旨为规讽时事,“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欲闻之者深诫也”。
《國語辭典》:府主  拼音:fǔ zhǔ
1.掌府政的官。唐。杜甫课伐木〉诗:「城中贤府主,处贵如白屋。」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七出:「府主坐黄堂,夫人传示,衙内敲梆。」
2.幕职人员对其长官的称呼。《文选。潘岳。闲居赋。序》:「府主诛,除名为民,俄而复官,除长安令。」
《骈字类编》:府州
宋书武帝纪:隆祚之始,思覃斯庆,其赦国内殊死以下,今月二十三日昧爽以前,悉皆原宥。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赐粟五斛。府州刑罪,亦同荡然。其馀详依旧准。
又谢晦传:彼府州文武,并列王职,荷国荣任,身虽在外,乃心宸极。夫转祸贵速,后机则凶,遂使王师临郊,雷电皆至,噬脐之恨,亦将何及。
分类:府州
《漢語大詞典》:宰府
宰相办公之所。《后汉书·马严传》:“旧丞相、御史亲治职事,唯 丙吉 以年老优游,不案吏罪,於是宰府习为常俗。” 汉 蔡邕 《陈政要七事疏》:“臣自在宰府,及备朱衣,迎气五郊,而车驾稀出,四时至敬,屡委有司,虽有解除,犹为疎废。”
分類:宰相办公
《漢語大詞典》:府藏
(1).旧时国家储存文书、财物之所。亦指贮藏的财物。史记·大宛列传:“令外国客徧观各仓库府藏之积。”隋书·韦师传:“ 陈国 府藏,悉委於 师 ,秋毫无所犯,称为清白。”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二》:“ 周 历不为不多,数不为不躋,府藏不为不富。”
(2).腑脏。五脏六腑的总称。府,通“ 腑 ”,藏,通“ 臟 ”。《素问·宝命全形论》:“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
《漢語大詞典》:制府
宋 代的安抚使、制置使, 明 清 两代的总督,均尊称为“制府”。宋史·叛臣传中·李全:“ 全 请于制府曰:‘每恨 泗州 阻水,今如平地矣,请取东西城自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者:“俄,至一辕门,儼如制府衙署。”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至于月饷、职衔、关防,等学生回 襄阳 后一方面向制府大人禀明,一方面自己也上疏朝廷,代为乞请。”
《骈字类编》:阳府(阳府)
明一统志:阳府山在浮梁县西二十五里景德镇,峭立溪侧,下有阳府寺,泉石幽胜。
分类:阳府
《國語辭典》:省府  拼音:shěng fǔ
负责管理省分行政的地方政府。如:「省府在精简之后,仍持续配合执行中央交付的任务。」也称为「省政府」。
分類:朝廷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