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度日  拼音:dù rì
过日子、过生活。《晋书。卷一二九。沮渠蒙逊载记》:「人无劝竞之心,苟为度日之事。」
《高级汉语词典》:仰人度日
依靠别人供给衣食来维持生活
《國語辭典》:度日如年  拼音:dù rì rú nián
过一天如过一年般的长。比喻日子不好过。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俺如今度日如年,遭缧绁心中嗟怨,悔不听贤相之言。」《金瓶梅》第一六回:「到你家住一日,死也甘心。省的奴在这里度日如年。」也作「度日如岁」。
《國語辭典》:度日如岁(度日如歲)  拼音:dù rì rú suì
过一天如过一年般的长。比喻日子不好过。《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栖》:「有表兄潘生,与夫人同籍,烦嘱子侄辈一传口语,但道其暂寄栖鹤观师叔王道成所,朝夕厄苦,度日如岁。」也作「度日如年」。
《漢語大詞典》:送日
(1).送太阳西下。文选·江淹〈恨赋〉:“架黿鼉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 李善 注:“《列子》曰: 穆王 驾八骏之乘,乃西观日所入。” 南朝 梁 沈约 《休沐寄怀诗》:“送日隐层阁,引月入轻幬。”
(2).犹度日。消磨时光。 明 王世贞 《答包参军书》:“翰墨游戏,足以送日。”
《國語辭典》:过度(過度)  拼音:guò dù
1.超越适当的限度。《红楼梦》第六七回:「况且姑娘这病,原是素日忧虑过度,伤了气血。」
2.给与。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旧官行掯勒些东西,新官行过度些钱。」
《國語辭典》:过渡(過渡)  拼音:guò dù
1.横越江河。《三国演义》第二七回:「今黄河渡口关隘,夏侯惇部将秦琪据守,恐不容将军过渡。」《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下昼时节,是有一个湖州姓吕的客人,叫我的船过渡,到得船中,痰火病大发。」
2.事物由某种地位、状态移转到另一种地位、状态的过程。《孽海花》第三○回:「她进行的步骤,第一要脱离金家的关系,第二要脱离金家后过渡时期的安排。」
《國語辭典》:存活  拼音:cún huó
1.生还,仍活在世上。如:「此次战役,异常惨烈,数十万大军得以存活者,寥寥可数。」
2.养活、使活命。《后汉书。卷五八。盖勋传》:「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馀人。」
3.应付、过活。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赤紧的做媳妇先恶了公婆,怎存活?」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白日里叫吖吖信口自嘲歌,到晚来向羊圈里且存活、消磨。」也作「存济」、「存坐」。
《國語辭典》:存济(存濟)  拼音:cún jì
1.存活渡过。《喻世明言。卷八。吴保安弃家赎友》:「家中又无积蓄,挨到十年之外,衣单食缺,万难存济。」也作「存活」、「存坐」。
2.安宁、安稳。宋。秦观 促拍满路花。露颗添花色词:「不似寻常忆。忆后教人,片时存济不得。」
3.安顿、办法。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二折:「哎呀!这是明明的欺负俺高堂老母无存济。」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谁知有这日,生把俺七尺长躯打灭的无存济。」
《漢語大詞典》:阅日(閲日)
(1).度日;过日子。太平广记卷二六七引 唐 韩琬 《御史台记·来俊臣》:“由是,告密之徒纷然道路。名流僶勉閲日而已。” 宋 陶谷 清异录·婆娑儿:“ 郑遨 隐居,有高士问:‘何以閲日?’” 清 王夫之 《殷浴日时艺序》:“甲午避兵入 宜江 山中,有姪子之慟, 浴日 拂拭而慰之。少閒,无以閲日, 浴日 始以帖括见示。”
(2).经历的日子。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序》:“余里居待次,宾客日相过,平生闻见所及,喜为客诵之。意之所至,宾退或笔於牘,閲日滋久,不觉盈轴。”
《漢語大詞典》:过岁(過歲)
(1).度日。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 太宗 尝谓宰相曰:‘流俗有言:人生如病瘩,于大寒大暑中过岁,寒暑迭变,不觉渐成衰老。’”
(2).犹过年。《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更及一旬,当是除夕,君可於家专待,吾分禄米二石及银二锭,令人驰送於宅,以为过岁之资。”
分類:度日元正
《國語辭典》:过活(過活)  拼音:guò huó
1.生活度日。元。张可久〈清江引。红尘是非不到我〉曲:「红尘是非不到我。茅屋秋风破,山村小过活,老砚閒工课。」
2.用以维生的产业。《醒世姻缘传》第三四回:「他一向有些好与人赌博,所以把一个小小过活弄得一空,连一点空地铺也都卖了。」
《漢語大詞典》:造日
度日;过日子。《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每日喫了酒饭,出门相见,只是一盘象棋,消閒造日。”
《漢語大詞典》:朝夕
(1).谓君王早晚听政。周礼·夏官·道仆:“掌驭象路以朝夕。” 陆德明 释文:“朝夕,直遥反。” 孙诒让 正义:“注云‘朝夕,朝朝莫夕’者,《乡饮酒义》云:‘朝不废朝,莫不废夕。’注云:‘朝夕,朝莫听事也。’”
(2).潮汐。朝,通“ 潮 ”;夕,通“ 汐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吴 古故祠 江 汉 於 棠浦 东, 江 南为方墙,以利朝夕水。” 晋 左思 《吴都赋》:“造 姑苏 之高臺,临四远而特建,带朝夕之濬池,佩长洲之茂苑。”
《國語辭典》:应时(應時)  拼音:yìng shí
1.适于季节或时代需要。《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有不善者,应时改定。」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似这般应时的瑞雪,是好一个冬景也。」
2.即时、立刻。《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郭玉传》:「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于涪水,因号涪翁。乞食人閒,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时而效。」
3.谋生。《红楼梦》第五八回:「其中或有一二个知事的,愁将来无应时之技,亦将本技丢开,便学起针黹纺绩女工诸务来。」
《國語辭典》:小康  拼音:xiǎo kāng
1.国家社会渐告安定,人民生活安乐,但尚未达到天下太平的大同阶段,称为「小康」。语出《礼记。礼运》:「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2.形容略有资产而足以自给的家境。《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先生得这『银母』,家道自此也可小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