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段少连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4—1039 【介绍】: 宋开封人,字希逸。真宗大中祥符七年登词学科。历知崇阳、蒙城、名山、金华诸县,累迁太常博士。仁宗明道二年,刘太后崩,召为殿中侍御史,屡谏郭皇后不当废。出任两浙转运副使,徙淮南、陕西,皆有治绩。河东地震,奉使安抚,还,擢工部郎中、天章阁待制、知广州。西夏李元昊反,范仲淹荐其才堪将帅,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泾州,改渭州,命未至而卒。
全宋文·卷四一二
段少连(九九四——一○三九),字希逸,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大中祥符七年举服勤词学科,历知崇阳、蒙城、名山等县。明道二年刘太后崩,召为殿中侍御史,与范仲淹等伏阁极言郭皇后不当废。后除尚书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为三司度支判官,两浙转运副使,淮南、陕西转运使,入兼侍御史知杂事,三司度支副使。擢工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知广州。时元昊反,范仲淹荐少连才堪将帅,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泾州。宝元二年卒,年四十六。见范仲淹《龙图阁直学士工部郎中段君墓表》(《范文正公集》卷一四),《宋史》卷二九七本传。
张若谷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南剑州沙县人,字德繇。第进士。为巴州军事推官。以御寇受知于真宗。主广宁监,岁余,所铸赢三十万缗。历转运、发运使,入为三司度支、盐铁副使,累迁右谏议大夫、知并州。奏复市番部马,从之。仁宗宝元中为枢密直学士、工部侍郎。知通进银台司、应天府,改龙图阁学士,徙杭州。累官至尚书左丞致仕。所至有循良迹,不激讦取名。
全宋文·卷二八○
张若谷,字德繇,南剑沙县(今福建沙县)人。进士及第,为巴州军事推官,调全州军事推官,改大理寺丞、知濛阳县,监广宁监,擢知处州。历江淮制置发运使、三司度支、盐铁副使,知并州、澶州、成德军、扬州、江宁府,入知审官院,纠察在京刑狱,知通进银台司、应天府、杭州、洪州,累官至尚书左丞致仕。《宋史》卷二九九有传。又《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九原注,谓知处州者或为别一张若谷,存疑俟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5—1057 【介绍】: 宋眉州人,字昌言。少孤力学。仁宗景祐四年进士。累官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上疏力请广言路、尊儒术、防壅蔽、强宗室、重农桑、禁奢侈,有补于时。为人纯素忠谨,以律度自居。
全宋诗
石扬休(九九五~一○五七),字昌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授同州观察推官,迁知中牟县。后以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兼勾当三班院,为宗正寺修玉牒官。迁工部郎中,未及谢,于嘉祐二年卒,年六十三。有《西斋文集》十卷,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范镇撰《石工部扬休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九有传。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6—1076 【介绍】: 宋苏州人,字资元。真宗天禧二年进士。为国子监直讲。仁宗时,以龙图阁直学士出知蔡州。长于经术,侍迩英十余年,有所顾问,必依经以对,反复讽谕。因旁通法家说,尝两知审刑院,条令多所裁定。后历知许、颍、陈三州,以吏部侍郎致仕。
全宋文·卷四三六
钱象先(九九六——一○七六),字资元,苏州(治今江苏苏州)人。天禧二年进士,为国子监直讲,历权大理少卿、度支判官,河北、江东转运使,召兼天章阁侍讲,进待制,知审刑院,加龙图阁直学士,出知蔡州,徙河南府、陈州。复兼侍讲、知审刑院,出知许、颍、陈三州。象先长于经术,侍经筵前后十五年,仁宗礼遇甚渥。又旁通法家说,故屡为刑官,条令多所裁定。以吏部侍郎致仕。熙宁九年十月卒,年八十一。见张方平《钱公墓志铭》(《乐全集》卷四○),《宋史》卷三三○有传。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姓名年里皆不详,本为李姓某节度使宠姬,元宵之夕,书诗于红绡帕掷于路,约得之者来年元夕会于相蓝后门。其帕为宦子张生所得,如期而往,果遇姬,遂相偕逃吴。事见《名媛诗归》卷一五。《全唐诗》录诗3首。
全宋诗
李氏,仁宗天圣间人。节度使李某偏室。事见《岁时广纪》卷一二引《蕙亩拾英集》。今录诗四首。
夏侯度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天圣六年(1028)任常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尉氏人,字元之。家本茶商,娶刘美女。初补越州上虞尉,入为刑部详覆官。仁宗初,太后临朝,迁光禄寺丞。累擢兵部郎中。因缘以进,无他行能。太后崩,降屯卫将军,滁州安置,徙寿州,致仕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9—1078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明仲。曾会子。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知会稽县,立斗门,泄镜湖水,民受其利。历知制诰、翰林学士、判三班院。出知郑州,有能声。嘉祐初,擢参知政事,除枢密使。六年,拜同平章事。神宗即位,加尚书左仆射。曾荐王安石可大用,后又暗助其变法。熙宁三年,罢相。次年,判永兴军,旋以太傅致仕。卒谥宣靖。尝与丁度编《武经总要》。
全宋诗
曾公亮(九九九~一○七八),字明仲,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知会稽县。累迁知制诰兼史馆修撰,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嘉祐元年(一○五六),除给事中、参知政事。五年,除枢密副使,兼群牧制置使。六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英宗即位,依旧执政。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进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鲁国公。三年,以老避位。六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谥宣靖。有文集三十卷,《元日唱和诗》一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五二《曾太师公亮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五四八
曾公亮(九九九——一○七八),字明仲,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曾会之子。天圣二年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后擢知制诰兼史馆修撰,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以端明殿学士出知郑州,复入知开封府,迁给事中、参知政事,加礼部侍郎,除枢密使。嘉祐六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神宗时累封鲁国公。熙宁三年以年老辞相位,拜司空兼侍中,判永兴军。元丰元年卒于京师,年八十,谥宣靖,尝奉敕撰《武经总要》四十卷(存)。见曾肇《曾太师公亮行状》(《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五二),《宋史》卷三一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0—1070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季长。仁宗天圣进士。历知州县,有治状。入为侍御史,极论内降授官赏之弊,又反对外戚秉政、宦侍建节,解台职,出任湖北转运使,历州府。英宗治平中,召除御史中丞,复谏勿称濮王为亲。坐事知黄州、太平州。神宗熙宁三年,以户部侍郎致仕。
全宋诗
彭思永(一○○○~一○七○),字季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授南康军判官,移知广州南海县。又知潮、常州,寻召为侍御史。侬智高叛,除荆湖北路转运使,改益州路转运使,召为户部副使。岁馀,以天章阁待制充陕西都转运使。英宗治平初,召为御史中丞。神宗即位,出知黄州,改太平州。熙宁三年,以户部侍郎致仕,卒,年七十一。事见《明道文集》卷三《故户部侍郎致仕彭公行状》,《宋史》三二○有传。
全宋文·卷五七八
彭思永(一○○○——一○七○),字季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五年进士及第,授南康军判官。历知南海、分宁二县,通判睦州,移知潮州、常州,召为侍御史。出知宣州,历湖北、益州转运使,以天章阁待制充陕西都转运使。英宗朝恩升给事中,复召权御史中丞。神宗时拜御史中丞,后以户部侍郎致仕。熙宁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一。见《明道文集》卷三《故户部侍郎致仕彭公行状》,《宋史》卷三二○本传。
魏昭度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天圣七年(1029)任婺州知州。天圣十年明道元年(1032)任道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3—1058 【介绍】: 宋应天府虞城人,字伯庸。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宋夏战事起,历任陕西体量安抚使、泾原路安抚使,于边防部署、将帅任用,多所建白。后为权三司使,奏止增收民房租及夔州盐井岁课。仁宗皇祐三年升枢密副使,务裁抑侥幸。至和三年拜参知政事。卒谥文安。神宗时改谥文忠。有《崇文总目》及文集。
全宋诗
王尧臣(一○○三~一○五八),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今河南虞城北)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通判湖州。召直集贤院。出知光州。入为三司度支判官,迁右司谏。擢知制诰,同知通进银台司,提举诸司库务,迁翰林学士。宝元二年(一○三九),权三司使。皇祐三年(一○五一),拜枢密副使。嘉祐元年(一○五六),为参知政事。三年,卒于位,年五十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二《王公墓志铭》)。谥文安。《宋史》卷二九二有传。
全宋文·卷五九五
王尧臣(一○○三——一○五八),字伯庸,宋州虞城(今河南虞城)人。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改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景祐四年,擢知制诰、同知通进银台司,进翰林学士、知审官院。西夏用兵,为陕西体量安抚使。还朝,以户部郎中权三司使。皇祐三年,拜枢密副使。嘉祐元年以户部侍郎参知政事,进吏部侍郎。三年八月卒,年五十六,谥文安。尧臣以文学进,文辞温丽,典内外制十馀年。尝与欧阳修等编撰《崇文总目》六十六卷。见欧阳修《文安王公墓志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二),《宋史》卷二九二本传。
何中立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4—1057 【介绍】: 宋许州长社人,字公南。仁宗景祐元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历殿中丞、太常博士、知制诰,累进枢密直学士,知许、陈、杭州。颇以文词自喜,然嗜酒无行。庆历中苏舜钦为赛神会而得罪,中立颇致其力。
全宋文·卷五九八
何中立(一○○四——一○五七),字公南,许昌长社(今河南许昌)人。景祐元年进士及第,授大理评事、历佥书镇安、武胜二镇节度判官,迁殿中丞。庆历元年除集贤校理,改太常博士,修起居注。再迁祠部员外郎、知制诰,改兵部员外郎。皇祐四年,权发遣开封府事,寻除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改知庆州。还判太常寺,迁刑部郎中,进枢密直学士、知许州,改陈州,又徙杭州。嘉祐二年以暴疾卒于任,年五十四。《宋史》卷三○二有传。
李肃之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6—1089 【介绍】: 宋濮州鄄城人,字公仪。李迪从子。以荫为将作监主簿。累擢知德州,提点开封府界内县镇及夔路、湖南刑狱。徙湖北转运使,讨平彭仕羲之叛。神宗立,以右谏议大夫知庆州,徙瀛州,会大雨地震,启廪赈给,严儆盗窃。迁天章阁待制、知开封府,仕至龙图阁直学士、知郓州。
全宋文·卷六三九
李肃之(一○○六——一○八九),字公仪,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迪弟子,以迪推恩补官。通判澶州,知德州,提点夔路、湖南刑狱。历湖北、江东、两浙、河北诸路转运使,进度支副使、江淮发运使。神宗时官右谏议大夫、知庆州,徙瀛州、拜天章阁待制、知开封府,出知定州,还,权三司使,又出知永兴军。元丰元年,加龙图阁直学士、知郓州。四年致仕。元祐四年卒,年八十四。见苏颂《龙图阁直学士致仕李公墓志铭》(《苏魏公文集》卷六一),《宋史》卷三○一《李迪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同州冯翊人,后家河南,字垂训。杨希闵子。第进士。历大理寺丞,出知襄、庐、郓三州。累迁太常少卿,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河中府,加枢密直学士知益州,奏罢不便民之务。入勾当三班院,迁给事中,以龙图阁学士知澶州,终同知审官院。
全宋文·卷三二六
杨日严,字垂训,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进士及第,试秘书省校书郎,迁大理寺丞。景祐中知襄、卢、郓三州,历两浙、京东、益州转运使,江淮制置发运使,三司户部、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河中府。庆历初加枢密直学士,知益州。迁给事中,以龙图阁学士知澶州。召权知开封府。终知审官院。《宋史》卷三○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6—1054 【介绍】: 宋绵州盐泉人,字才翁。苏易简孙。仁宗天圣七年赐进士出身。明道中为扶沟主簿,出粟救济饥荒。景祐四年知咸平县,迁殿中丞,移知眉州,屡上书陈御西夏方略。庆历三年改太常博士,出为福建路提点刑狱,移京西、河东、两浙。皇祐元年知扬州,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莅官办事果决,所至裁制强黠。为人精悍任气节,诗歌豪健,尤善草书。
全宋诗
苏舜元(一○○六~一○五四),字才翁,旧字叔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人。仁宗朝,赐进士出身,知开封咸平县。迁殿中丞、太常博士、祠部员外郎,官终三司度支判官。至和元年卒,年四十九。有文集一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已佚。事见《蔡忠惠集》卷三五《苏才翁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二《苏舜钦传》。今录诗十二首。
全宋文·卷六三九
苏舜元(一○○六——一○五四),字叔才,改字才翁,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苏耆长子。外祖王旦奏授同学究出身,调兴平主簿,移新昌尉。天圣八年召试学士院,赐同进士出身,历扶沟主簿,知咸平、眉州,通判延州,入为三司勾当公事。复出为福建、京西、河东、两浙四路提点刑狱,京西转运使,以度支员外郎充三司度支判官。至和元年卒,年四十九。舜元为文不袭故陈,歌诗豪健,与弟舜钦齐名,尤善草隶。有《奏御集》十卷、《塞垣近事》二卷、奏议三卷、文集十卷。见蔡襄《苏才翁墓志铭》(《蔡忠惠集》卷三五),又《宋史》卷四四二《苏舜钦传》有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