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屟廊
亦作“屧廊”。
(1).即响屧廊。 春秋 时 吴宫 廊名。廊中地面用梓木板铺成,行走有声。 唐 皮日休 《馆娃宫怀古》:“砚沼只留溪鸟浴,屧廊空信野花埋。” 明 高启 《十宫词·吴宫》:“芙蓉水殿屧廊东,白苧秋来不耐风。” 清 吴伟业 《圆圆曲》:“香径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緑。”
(2).泛指屋前走廊。 唐 戴叔伦 《游少林寺》:“屧廊行欲遍,回首一长吟。”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那女子小小一双脚儿,只好在屧廊缓步。”
《漢語大詞典》:廊肆
廊庙。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空食疲廊肆,反税事巖耕。” 李周翰 注:“言己素餐疲倦於廊庙之列。”
《國語辭典》:廊檐(廊簷)  拼音:láng yán
廊顶突出在墙壁或柱子外的部分。《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一日祷告毕,睡倒在廊檐下,一灵儿被殿前灵派侯摄去,问他终日埋天怨地的缘故。」
《漢語大詞典》:严廊(嚴廊)
庄严的廊庙。借指朝廷。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二折:“正是严廊多倖位,草莽有英雄。”
分類:庄严朝廷
《漢語大詞典》:阶廊(階廊)
台阶和走廊。 南朝 梁 刘孝威 《望雨》诗:“清阴荡暄浊,飞雨入阶廊。”
分類:台阶走廊
《漢語大詞典》:象廊
亦作“ 象郎 ”。 用象牙装饰的廊殿。尸子卷下:“ 桀 为璇室、瑶臺、象廊、玉牀。”《淮南子·本经训》:“帝有 桀 紂 ,为琁室、瑶臺、象廊、玉牀。” 高诱 注:“以象牙饰廊殿。”史记·龟策列传:“ 紂 有諛臣,名为 左彊 。夸而目巧,教为象郎。”三国志·魏志·杨阜传:“ 桀 作璇室、象廊, 紂 为 倾宫 、 鹿臺 ,以丧其社稷。”
分類:象牙装饰
《國語辭典》:走廊  拼音:zǒu láng
1.屋檐下可供人通行往来的走道。如:「下课时,走廊上常见三五成群的学生。」《儒林外史》第四○回:「池子旁边,都是朱红栏杆,夹著一带走廊。」
2.连接两个区域的狭长地带。如:「河西走廊」、「波兰走廊」。
《漢語大詞典》:廊房
(1).厅堂周围的房舍。《再生缘》第七回:“清幽庭院飞春燕,寂静廊房掛綉帘。”
(2). 明 自 永乐 十八年建都 北京 ,于皇城四门、钟鼓楼等处,修建几千间民房和铺房,召民、商居住或居货,谓之廊房。 明 高明 《琵琶记·两贤相遘》:“小人管许多廊房,并没有这个人。”参阅 明 沈榜 《宛署杂记·河》
《漢語大詞典》:主廊
即贮廊。指厅后的屋子。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六:“厅后屋,人多呼为主廊,其实名贮廊。”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近主廊,过耳房,都皆停当。”
分類:屋子
《漢語大詞典》:廊庙志(廊廟志)
担负朝廷重任的志向。指参政的心愿。晋书·王羲之传:“吾素自无廊庙志。” 隋 王通 中说·礼乐:“在山泽而有廊庙之志,非 太公 之都 磻溪 ,则 仲尼 之宅 泗 滨也。”
《漢語大詞典》:廊头(廊頭)
明 时,将廊房应纳钱钞,择居民之有力者负责交纳,称其人为“廊头”。参见“ 廊房 ”。
《漢語大詞典》:廊房
(1).厅堂周围的房舍。《再生缘》第七回:“清幽庭院飞春燕,寂静廊房掛綉帘。”
(2). 明 自 永乐 十八年建都 北京 ,于皇城四门、钟鼓楼等处,修建几千间民房和铺房,召民、商居住或居货,谓之廊房。 明 高明 《琵琶记·两贤相遘》:“小人管许多廊房,并没有这个人。”参阅 明 沈榜 《宛署杂记·河》
《國語辭典》:廊庙宰(廊廟宰)  拼音:láng miào zǎi
朝廷大官。汉。李陵〈答苏武书〉:「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分類:执政大臣
《漢語大詞典》:廊餐
亦作“ 廊飡 ”。 古代常朝百官,朝退后皇帝赐食于殿前廊下,谓之廊餐。也叫廊食、廊下餐、廊下食。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二:“十二月乙丑,帝以文武常参官每月一、五、九日赴朝,奏请备廊飡,詔从之。” 宋 王溥 五代会要·常朝:“ 后唐 同光 元年十二月,中书门下奏每日常朝,百官皆拜,独两省官不拜;准本朝故事,朝退于廊下赐食,谓之廊餐。百官遂有谢食拜,唯两省官本省有厨,不赴廊餐,故不拜。”文献通考·王礼二:“廊下食起 唐 贞观 ,其后常参官每日朝退赐食,谓之廊餐。 唐 末浸废,但於入阁起居日赐食。”参见“ 廊下食 ”。
《漢語大詞典》:廊下食
即廊餐。 宋 王溥 唐会要·廊下食:“ 贞观 四年十二月詔,所司于外廊置食一顿。” 宋 王溥 唐会要·廊下食:“ 贞元 二年九月,举故事,置武班朝参,其廊下食等,亦宜加给。”参见“ 廊餐 ”。
《分类字锦》:邃廊
李庾西都赋接以重离绵乎少阳是为二宫复道邃廊
分类:
《韵府拾遗 阳韵》:省廊
胡直诗犹有莺声似省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