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星台(星臺)
三台星。借指朝廷中枢机构。 唐 王勃 《上皇甫常伯启》:“龙阪可登,指星臺而有望。”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觅赠》:“一朝名姓动星臺,列戟高门昼日开。”
《漢語大詞典》:小部
(1).指 唐 代宫廷中的少年歌舞乐队。 唐 袁郊 甘泽谣·许云封:“值梨园法部置小部音声,凡三十餘人,皆十五以下。” 元 张昱 《唐天宝宫词》:“小部梨园出教坊,曲名新赐《荔枝香》。”
(2).泛指梨园、教坊演剧奏曲。 清 王士禛 《秦淮杂诗》之八:“新歌细字写冰紈,小部君王带笑看。”《桐桥倚棹录·舟楫》引 清 徐映玉 诗:“春昼画船相次泊,氍毹小部拂云和。”
(3).小部落。辽史·文学传上·萧韩家奴:“使彼小部抗衡大国,万一有败,损威岂浅?”
《漢語大詞典》:纲辖(綱轄)
朝廷中枢总要之职。 唐 宋 多指尚书省执政官。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卿达识周材,义方敬直,故輟纲辖之重,以处方面之权。” 宋 苏辙 《苏颂免尚书左丞不许不允批答》:“擢寘纲辖之地,以为先后之寄。”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父执之礼:“ 崇寧 间, 陆佃 农师 在政府日,有大卿 岑象先 嵓起 ,於 农师 为父执。一日来访,延之堂奥,具冠裳拜之。既而 岑 作手简来谢云:‘……然大将军有揖客,古人以为美谈,今文昌纲辖(指 陆佃 )有受拜客,顾不美於前人乎?’”文昌,尚书省的别称。 陆佃 任尚书右丞, 宋 代为执政官之一,故称。
《漢語大詞典》:宫烛(宫燭)
宫廷中所用的蜡烛。 唐 韩愈 《答张彻》诗:“梅花 灞水 别,宫烛 驪山 醒。” 宋 黄庭坚 《谢送碾壑源拣牙》诗:“中人传赐夜未央,雨露恩光照宫烛。” 元 虞集 《丁卯礼部考试次韵》之一:“三年重得同清夜,宫烛风帘见月高。”
《漢語大詞典》:宗卿
(1).与国君同宗之大臣。左传·成公十四年:“是先君宗卿之嗣也,大国又以为请,不许,将亡。虽恶之,不犹愈于亡乎?君其忍之!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 杜预 注:“同姓之卿。”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吾子为 鲁 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举,何以堪之?”
(2).宗正寺卿的省称。 唐 杜甫 《别李义》诗:“丈人领宗卿,肃睦古制敦。” 仇兆鳌 注:“唐书:宗正寺卿一人,从三品,掌天子族亲属籍,以辨昭穆。”
(3).泛称朝廷中掌礼仪、祭祀、宗庙之长官。 南朝 梁 陆倕 《为王光禄转太常让表》:“故拜命无辞,受爵不让,况宗卿清重,歷选所难。” 宋 苏轼 《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备员西学,已愧空疎;易职东班,尤惊忝冒。遂领宗卿之事,併为儒者之荣。”
《漢語大詞典》:禁职(禁職)
指翰林院学士等宫廷中的文学侍从官职。旧唐书·韦温传:“寻知制誥,召入翰林为学士。以父职禁廷,忧畏成病,遗诫不令居禁职,恳辞不拜。”
《漢語大詞典》:温室树(温室樹)
(1).汉书·孔光传:“ 光 周密谨慎,未尝有过。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 光 :‘ 温室 省中树何木也?’ 光 嘿不应。”后以“温室树”泛指宫廷中的花木。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之七:“惯看 温室 树,饱识浴堂花。”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繁阴 温室 树,清吹万年枝。”
(2).借指宫禁中的事。 清 曹寅 《渭符侄过慰有作便道至白下》诗:“慎言 温室 树,嘉遯碧山阿。”参见“ 温室 ”。
(3).指帝京。 唐 刘禹锡 《和浙西大夫偶题临江亭并元相公所和》:“一辞 温室 树,几见 武昌 柳。”
《國語辭典》:温室(溫室)  拼音:wēn shì
1.温暖的房屋。汉。桓宽《盐铁论。盐铁取下》:「被英裘、处温室、载安车者,不知乘边城、飘胡代、乡清风者之危寒也。」
2.一种特殊设计培养植物的建构,覆盖以透明材料可保持室内温度,甚或加有人工控温设施以利生物的生长、发育。
3.比喻舒适,并且得到良好照顾的环境。如:「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考验的。」
《國語辭典》:老太  拼音:lǎo tài
年过半百的人,江北尊称为「老太」。《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好久不曾来看老太,老太在家享福。」
《漢語大詞典》:朝位
(1).在朝廷中的位置。周礼·秋官·大行人:“上公之礼……其朝位宾主之间九十步,立当车軹。”
(2).官位。《汉书·高后纪》:“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於 高庙 ,世世勿絶,嗣子各袭其功位。”《史记·周本纪》“蜚鸿满野” 唐 张守节 正义:“言 紂 父 帝乙 立后, 殷国 益衰,至伐 紂 六十年閒,諂佞小人在於朝位,忠贤君子放迁於野。”
《漢語大詞典》:供膳
(1).供给膳食。周书·陆通传:“后宅侧忽有泉出而有鱼,遂得以供膳。”《诗·召南·驷铁》“奉时辰牡” 唐 孔颖达 疏:“兽人献时节之兽以供膳。” 清 李渔 《玉搔头·缔盟》:“莫説你一位,就带上千把人来,也还供膳得起。”
(2).宫廷中掌管御膳者。北齐书·方技传·皇甫玉:“ 显祖 既即位,试 玉 相术,故以帛巾袜其眼,而使歷摸诸人……至供膳曰:正得好饮食而已。”新唐书·车服志:“平巾緑幘者……太官署、食官署供膳、奉觶之服也。”
《漢語大詞典》:宫架
(1).古代宫廷中悬挂乐器的支架。宋史·刘昺传:“ 徽宗 ……令太学诸生习肄雅乐。閲试日, 昺 与大司成 刘嗣明 奏,有鹤翔宫架之上。”
(2).指宫廷音乐的一类。宋史·礼志二:“殿中监进大圭,帝执以入,宫架乐作。”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庆寿册宝:“鼓吹振作,礼仪使已下,皆导从,上乘輦从至 德寿宫 ,俟太上升御座,宫架乐作,皇帝北向再拜,奏起居,致词。”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四年:“﹝ 九成宫 ﹞中央曰帝鼐,其色黄,祭以土王日,为大祠,币用黄,乐用宫架。”参见“ 宫县 ”。
《漢語大詞典》:宫县(宫縣)
古代钟磬等乐器悬挂在架上,其形制因用乐者身份地位不同而有别。帝王悬挂四面,象征宫室四面的墙壁,故名“宫县”。县,“ 悬 ”的古字。周礼·春官·小胥:“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宫县,四面县,轩县去其一面,判县又去其一面,特县又去其一面。四面象宫室,四面有墙,故谓之宫县。”宋书·乐志一:“ 大明 中,即以宫县合和《鞞》《拂》,节数虽会,虑乖雅体。” 清 姚鼐 《奉答朱竹君用前韵见赠》:“浆酒藿肉独鄙夷,金奏宫县羞啽哢。” 谭献 《〈明诗录〉序》:“独其为诗,三百年间,作者蔚然云兴,噍杀淫哇之响,一见於 宣德 、 景泰 ,而玉振於 弘正 ,再出於 启禎 之间,而宫县之音不絶。”
《漢語大詞典》:快行
亦称“ 快行家 ”。亦称“ 快行客 ”。 1. 宋 代宫廷中供奔走传达命令的吏役。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五:“宰执每岁有内侍省例赐新火冰之类,将命者曰快行家。”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其三魁听快行宣唤数次,方敢应名而出。”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每常驾出……快行客各执红纱珠珞灯笼。”
(2). 元 代亦有之,蒙语为“贵由赤”。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贵由赤:“贵由赤者,快行是也。每岁一试之,名曰放走,以脚力便捷者膺上赏。”
《漢語大詞典》:颛面(顓面)
(1).谓古代君臣上朝时,皆按朝仪于廷中各专一面。顓,通“ 专 ”。《汉书·李寻传》:“天官上相上将,皆顓面正朝,忧责甚重,要在得人。”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朝太微宫垣也。西垣为上将,东垣为上相,各专一面而正天之朝事也。” 王先谦 补注:“《天文志》:‘太微三光之廷,匡衞十二星,藩臣西将东相’……案,此皆面南正列於廷中,故曰专面。正朝非谓正天之朝事也。” 宋 刘克庄 《汉宫春·陈尚书生日》词:“更正简,相君顓面,崇清老子庞眉。”
(2).指上朝。 宋 杨万里 《谒张安国》诗:“也知旬月应顓面,已逼云霄又作州。”
《漢語大詞典》:侍官
(1).侍中、常侍之官。南齐书·陆澄传:“ 魏 晋 以来,不欲令臣下服衮冕,故位公者加侍官。”资治通鉴·晋安帝元兴三年:“ 玄 移还上宫,召侍官皆入止省中。” 胡三省 注:“侍官,自侍中至黄散之属。”
(2).在宫廷中轮番宿卫的军士。周书·武帝纪上:“﹝ 建德 三年﹞十二月……改诸军军士并为侍官。”新唐书·兵志:“故时府人目番上宿卫者曰侍官,言侍卫天子;至是,卫佐悉以假人为童奴,京师人耻之,至相駡辱必曰侍官。”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第三节:“其后又把府兵的军士改称侍官,表示府兵从属于皇帝,作皇帝的侍从。”
《國語辭典》:象人  拼音:xiàng rén
1.人偶。
2.祭礼中戴假面具的人。《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常从倡三十人,常从象人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