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0,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挂落
构筑
破土
复屋
龙岫
门宇
石灰
璧门
盖建
石坞
土平
后市
鲁班
增建
斗八
《漢語大詞典》:挂落
我国传统建筑中额枋下的装饰构件,或用作划分室内空间。常用镂空的木格或雕花板做成。
《漢語大詞典》:构筑(搆築)
兴建,建造。 宋 苏轼 《乞罢宿州修城状》:“右臣今相度上件改镇作县事,係已行之命,兼搆筑廨宇,略已见功,恐难中輟。”
《國語辭典》:破土  拼音:pò tǔ
1.择日动工挖建墓穴。《儒林外史》第四回:「其馀殡仪、桌席、执事、吹打以及杂用、饭食、破土、谢风水之类,须三百多银子。」
2.俗亦指建筑工程的开土。如:「破土典礼」。
《漢語大詞典》:复屋(複屋)
(1).古代称具有双重椽、栋、轩版、垂檐等建筑结构的屋宇为“复屋”。说文·林部:“棼,复屋栋也。”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秘书少监王公墓志铭》:“民事瘟神谨,巫故为阴廡复屋,塑刻诡异,使祭者凛慄,疾愈众。”《周礼·考工记·匠人》“ 殷 人重屋” 孙诒让 正义引 清 俞樾 曰:“古有重屋,有复屋……复屋者,於栋之下復为一栋以列椽,亦称重橑。”
(2).重迭的房屋。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小郗题诗》:“日转庭槐影渐移,重门复屋传呼迟。”
《漢語大詞典》:龙岫(龍岫)
西京杂记卷二:“ 梁孝王 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 曜华 之宫,筑 兔园 ,园中有 百灵山 ,山有肤寸石、落猿巖、栖龙岫,又有 雁池 。”后因以“龙岫”泛指精美的湖山建筑。 唐 李峤 《刘侍读见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赠》诗:“对巖龙岫出,分壑 雁池 深。” 唐玄宗 《同玉真公主过大哥山池》诗:“ 鶩池 临九达,龙岫对层城。” 明 何景明 《元夕怀都下之游》诗之二:“龙岫层城接御沟,香车宝勒夜深游。”
分類:精美建筑
《漢語大詞典》:门宇(門宇)
大门口的建筑整体(包括门屋、门楼、门墙等)。 唐 谷神子 《博异志·白幽求》:“山高万仞,南面半腹有城壁,臺阁门宇甚壮丽。”
《國語辭典》:石灰  拼音:shí huī
化学式CaO。即为氧化钙。由灰石在窑中锻烧至摄氏九百度以上制得,为白色粉状固体,可用作乾燥剂,并有消毒作用,加水即剧烈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形成熟石灰。也称为「生石灰」、「白灰」。
《漢語大詞典》:璧门(璧門)
(1). 汉 建章宫 南的著名建筑, 武帝 时造。史记·封禅书:“於是作 建章宫 ……其南有 玉堂 、 璧门 、大鸟之属。” 汉 班固 《西都赋》:“设 璧门 之凤闕,上觚稜而栖金爵。”水经注·渭水二汉武故事:“﹝ 建章宫 ﹞南有 璧门 ,三层,高三十餘丈,中殿十二间,阶陛咸以玉为之……楼屋上椽首薄以玉璧,因曰璧玉门也。”
(2).泛指宫门。 唐 杜牧 《杜秋娘诗》:“窈裊復融怡,月白上璧门。” 宋 苏轼 《夫人阁》诗之四:“縹緲紫簫明月下,璧门桂影夜参差。”
《漢語大詞典》:盖建
建筑(房屋等)
分類:建筑房屋
《漢語大詞典》:石坞
用石头建筑,供守卫用的堡垒。 元 马祖常 《追和许浑游溪夜回韵》:“直待月痕侵石隖,还期烟色认柴关。”
《國語辭典》:土平  拼音:tǔ píng
1.踏平,夷为平地。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领大兵齐临秦地,土平了京兆咸阳。」元。郑光祖《周公摄政》第三折:「他老将会兵机,敢土平了三四国。」
2.像土一样的平。形容破坏到极点。元。郑光祖《智勇定齐。楔子》:「他时统领齐兵将,马践偏邦如土平。」《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到在我眼皮子底下,把人家房上地下遭塌了个土平。」
《國語辭典》:后市(後市)  拼音:hòu shì
1.周代国都的建筑方位。前面向南称为朝,后面向北称为市。《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2.称开放于午后的市场。如:「他们家后面的那个后市,十分热闹。」
3.商场上的后势发展。如:「大家都看好今年股票市场的后市。」
《國語辭典》:鲁班(魯班)  拼音:lǔ bān
春秋时鲁国的巧匠。参见「公输般」条。
《国语辞典》:增建  拼音:zēng jiàn
于原有的建筑数量外另外兴建。如:「政府预定在明年增建大批国宅,以解决劳工的住屋问题。」
《漢語大詞典》:斗八(鬥八)
亦作“鬭八”。 我国传统建筑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处理。多为方格形,凸出,有彩色图案。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屋上覆橑,古人谓之‘綺井’,亦曰‘藻井’,又谓之‘覆海’,今令文中谓之‘鬭八’, 吴 人谓之‘罳顶’,唯宫室祠观为之。” 清 方以智 通雅·宫室:“盖鬭八谓承仰版之拱斗也,其形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