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错口(錯口)
开口,说话。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俺捺拨那 孟姜女 ,之乎者也,人前卖弄能言语,俺错口儿又不曾还一句。”梨园戏《陈三五娘》第六场:“人家是错口漫谈,你却把它当真。”
分類:开口
《國語辭典》:搭膊  拼音:dā bó
1.一种长形布袋。参见「搭连」条。《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却见一个后生,头戴万头巾,身穿直缝宽衫,背上驮了一个搭膊,里面却是铜钱。」《水浒传》第二六回:「叫士兵解搭膊来,背接绑了这老狗,捲了口词,藏在怀里。」
2.背褡、背心。元。李文蔚《燕青博鱼。楔子》:「则我这白毡帽半抢风,则我这破搭膊,落可的权遮雨,谁会住半霎儿程途。」
《漢語大詞典》:措口
措词,开口。 金 王若虚 《〈孟子〉辨惑》:“ 张九成 最号深知者……对 齐宣 、 汤 、 武 之问,辨 任 人食色之惑,皆置而不能措口。呜乎? 孟 之意难明如此乎!”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 余栋 父丧未葬,若隐忍行走,则讲书至‘宰我问三年’章,何以措口于天下?”
分類:措词开口
《国语辞典》:动嘴(动嘴)  拼音:dòng zuǐ
开口说话。如:「凡事讲求实践,不要只是动嘴,流为空谈。」
《漢語大詞典》:马包(馬包)
一种中间开口,两旁可以装塞钱物的长布袋。可以横置马、驴等背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好在我行李无多,把衣箱寄在 杏农 那里,只带了一个马包,跨驴而行。”
《漢語大詞典》:毛连(毛連)
毛织的长口袋,形似褡裢,中间开口,两端可装贮钱物。 宋 洪皓 《松漠记闻》卷上:“﹝ 回鶻 ﹞多为商贾於 燕 ,载以橐它。过 夏 地, 夏 人率十而指一,必得其最上品者。贾人苦之,后以物美恶杂贮毛连中。”原注:“毛连以羊毛缉之,单其中,两头为袋,以毛绳或线封之。有甚麄者;有间以杂色毛者,则轻细。” 赵树理 《邪不压正》:“她丈夫解开毛连口,给 狗狗 取花生。”
《漢語大詞典》:撩牙
即獠牙。外露的长牙。撩,同“ 獠 ”。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我想他这两对撩牙,略鬭一鬭,我这身子就做芝蔴糖了。”
犹启齿,开口。 明 屠隆 《昙花记·仙佛同途》:“待 木公 到来,善巧方便,祖师无恡撩牙,艺压当行,弟子不须开口。”
《漢語大詞典》:让口(讓口)
谓互相推让而不敢贸然开口。 宋 王安石 《估玉》诗:“发视紺碧光属联,詔问与价当几千。众工让口无敢先,嗟我岂识厖与全!”
《國語辭典》:憩室  拼音:qì shì
人体肌肉组织表面突起的中空囊袋,常发生在肠道、膀胱、输尿管、食道等。
《漢語大詞典》:急口
急忙开口。 茅盾 《子夜》一:“﹝ 福生 ﹞快活得什么似的,一面急口回答,一面转身又拖了两把椅子来放在姑老爷和姑太太的背后,又是献茶,又是敬烟。” 王西彦 《夜宴》三:“他一进屋,向大家打过招呼,就急口问道:‘嗨, 老猫 呢?这家伙还没有来吗?’”
分類:急忙开口
《漢語大詞典》:开叉(開叉)
在衣服下部边缘开口儿。多在两侧或后身。 张天翼 《春风》四:“ 钱素贞 堵着一张嘴。她一会儿顿着脚,一会儿又笑。可是她怕那件人造丝夹袍的开叉太小,挣扎得非常小心。”
《漢語大詞典》:狭缝
窄而长的孔或开口。例如:把信从门的狭缝塞进去。
分類:开口
《漢語大詞典》:瞎吧吧
乱开口,乱说。评剧《小女婿》第十一场:“ 罗寡妇 :‘小孩子,懂得啥?你不要瞎吧吧!’”
《國語辭典》:羞口羞脚(羞口羞腳)  拼音:xiū kǒu xiū jiǎo
羞于开口,羞于上前。《红楼梦》第五三回:「或有羞口羞脚,不惯见人,不敢来的。」
分類:开口忸怩
《国语辞典》:合口元音  拼音:hé kǒu yuán yīn
发音时开口度小,舌位较高的元音。包括ㄧ、ㄨ、ㄩ三个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