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张唇植髭(張唇植髭)
谓唇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 严复 《论中国分党》:“其一则极守旧之人,夙负盛名,为天下所归往,及见西法,不欲有一事为彼所不知不能也,乃举声光化电之粗跡,兵商工艺之末流,毛举糠粃,附会经训,张唇植髭,不自愧汗。”
《漢語大詞典》:一窄巴
眼皮一开合,即眨一次眼。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那 邓九公 听了,把眉毛一拧,眼睛一窄巴。”
《国语辞典》:贝柱(贝柱)  拼音:bèi zhù
贝类两片壳开合的肌肉,呈柱状。
《国语辞典》:剧幕(剧幕)  拼音:jù mù
演出时,挂于舞台上的布幕。可开合,以表示演出的开始或结束。
《國語辭典》:巴答  拼音:bā dā
拟声词。形容突然断裂的声音。如:「屋外树枝被台风吹得巴答一声,断掉了。」
《漢語大詞典》:叭叭
象声词。形容双唇开合发声。 明 朱有燉 《义勇辞金》第四折:“打这廝舌刺刺狂言作戏,口叭叭全无道理。”
象声词。形容拍击声。 刘心武 《立体交叉桥》:“ 葛佑汉 有一回在饭馆同 侯勇 对酌,把腆出的肚子拍得叭叭响。”
《國語辭典》:吧嗒  拼音:bā dā
1.拟声词。摹拟物品互击的声音。如:「他走路的时候,嘴里还一边吧嗒吧嗒的嚼著口香糖。」
2.吃。《三侠五义》第二回:「这事多亏贤妻你巧咧!这孩子这时候管保叫虎吧嗒咧!」
3.抽(旱烟)。如:「他坐在台阶上猛吧嗒著烟。」
《國語辭典》:吧唧  拼音:bā ji
1.拟声词:(1)摹拟双唇开合的声音。如:「别在那儿吧唧吧唧的吵。」(2)摹拟走在潮湿地面所发出的声音。如:「下过雨后,一群孩童吧唧吧唧的踩著雨水在路上嬉戏。」
2.由双唇开合作响,借指抽烟。
《漢語大詞典》:吧咂
双唇开合作响。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四章:“ 郭振山 十二分惋惜地吧咂着胡楂嘴。” 梁斌 《红旗谱》二二:“‘求点情吗?’ 严知孝 吧咂着嘴唇。”
《國語辭典》:捭阖纵横(捭闔縱橫)  拼音:bǎi hé zōng héng
捭阖,开合。纵横,合纵、连横的合称,战国时代策士游说的策略。捭阖纵横指利用言语或其他手段去打动、分化、拉拢对方的情形。多用于政治和外交场合上。元。胡祗遹 木兰花慢。话兴亡千古词:「看捭阖纵横,东强西弱,一转危机。」也作「纵横捭阖」。
《國語辭典》:两脚规(兩腳規)  拼音:liǎng jiǎo guī
用以量距离或画圆的仪器。一种为两脚固定的两尖锥,称为「分线规」。另一种为一脚固定尖锥,他脚可换装铅笔,称为「圆规」。
分類:开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