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异类(異類)  拼音:yì lèi
1.旧时称不同种族、政教的人。《后汉书。卷二六。宋弘传》:「怀柔异类,莫匪嘉绩。」《文选。李陵。答苏武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
2.指禽兽鬼神等。《列子。黄帝》:「异类杂居,不相搏噬。」
3.种类、品式不同的事物。《文选。左思。蜀都赋》:「百药灌丛,寒卉冬馥,异类众夥,于何不育?」
《国语辞典》:殊方异类(殊方异类)  拼音:shū fāng yì lèi
各地各种不同的事物。《文选。班固。西都赋》:「其中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马,黄支之犀,条支之鸟,踰昆崙,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唐。王勃〈采莲赋〉:「殊方异类,舞咏相错,王公卿士,歌吹并作。」
分类:王勃采莲
《国语辞典》:异类之人(异类之人)  拼音:yì lèi zhī rén
行同禽兽的人。清。张尔岐〈辨志〉:「因而败度灭义,为民蠹害者,则为异类之人也。」
分类:禽兽辨志
《国语辞典》:异类对(异类对)  拼音:yì lèi duì
一种以异类之词相对的对偶。如「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其中风与虫、池与草皆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