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5,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投弃
弃民
弃日
弃子
弃国
唾弃
弃儿
弃逐
弃书
弃俗
弃亲
背弃
中弃
弃士
弃外
《漢語大詞典》:投弃(投棄)
(1).贬谪。 汉 扬雄 《逐贫赋》:“汝在六极,投弃荒遐。” 唐 沈佺期 《峡山寺赋》序:“予投弃南裔,承恩北归。”
(2).抛弃。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毁发旧塋,投弃棺柩。” 宋 苏轼 《凤翔八观·石鼓歌》:“埽除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是 白公 脱屣尘埃,投弃轩冕,一种非凡光景,岂不是个謫仙人?”
《漢語大詞典》:弃民(棄民)
(1).抛弃民众。国语·晋语一:“吾闻事君者从其义,不阿其惑也;惑则误民,民误失德,是弃民也。” 韦昭 注:“言民失德,陷於刑辟,是弃之也。”
(2).被社会屏弃之人。 汉 刘向 说苑·建本:“今夫晚世之恶人……骨肉不亲也,秀士不友也,此三代之弃民也,人君之所不赦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太公》:“ 齐 有 华士 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 太公 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 望 犹得臣而友之乎? 望 不得臣而友之,是弃民也。’”
《漢語大詞典》:弃日(棄日)
耗费时日,虚度光阴。《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於是酒中乐酣,天子芒然而思,似若有亡,曰:‘嗟乎,此大奢侈!朕以览听餘閒,无事弃日。’”北史·甄琛传:“﹝ 琛 ﹞举秀才,入都积岁,颇以奕棊弃日,至乃通夜不止。”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孌彼诸姬,聊同弃日。”
《漢語大詞典》:弃子(棄子)
被父母遗弃的婴幼儿。 清 唐甄 潜书·恤孤:“ 苏州 有育婴之堂,以收弃子。凡穷民之不得有其子者,则送之堂中。”
《漢語大詞典》:弃国(棄國)
丢弃封国或都城。汉书·高帝纪下:“是月, 匈奴 攻 代 , 代王 喜 弃国,自归 雒阳 ,赦为 合阳侯 。” 张怀奇 《颐和园词》:“荆棘铜驼倒殿门,途穷 贺监 泣荒村,官家弃国餘双闕,大府勤王望九閽。”
《國語辭典》:唾弃(唾棄)  拼音:tuò qì
轻视鄙弃。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公卿辱嘲叱,唾弃如粪丸。」《聊斋志异。卷七。仙人岛》:「曩实相爱,而君若东风之吹马耳,故唾弃不相怜。」
《國語辭典》:弃儿(棄兒)  拼音:qì ér
被父母遗弃而又无其他监护人负责扶养的儿童。
《漢語大詞典》:弃逐(棄逐)
(1).舍弃驱逐。管子·轻重戊:“ 楚王 闻之,告其相曰:‘……禽兽者羣害也,明主之所弃逐也。今 齐 以其重寳贵买吾羣害,则是 楚 之福也。’”
(2).犹放逐。《楚辞·九章·哀郢》:“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战国策·秦策二:“今臣不肖,弃逐於 秦 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汉书·汲黯传:“召 黯 拜为 淮阳 太守…… 黯 既辞,过大行 李息 ,曰:‘ 黯 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
《韵府拾遗 鱼韵》:弃书(弃书)
周书元伟传伟性温柔好虚静居家不治生业笃学爱文政事之暇未尝弃书
《漢語大詞典》:弃俗(棄俗)
脱离世俗。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先生嘘吸冲和,吐故纳新,蝉蜕龙变,弃俗登仙。”《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这个和尚是 温州 人氏,姓 陈 名 义 ,三举不第,因此弃俗出家,在 灵隐寺 做侍者。”
《漢語大詞典》:弃亲(棄親)
抛弃亲族。国语·周语中:“且夫兄弟之怨,不徵於他,徵於他,利乃外矣。章怨外利,不义;弃亲即 翟 ,不祥;以怨报德;不仁。”
分類:抛弃亲族
《國語辭典》:背弃(背棄)  拼音:bèi qì
违背离弃。如:「他嫌贫爱富,竟背弃了相交多年的女友。」《书经。多士》:「向于时夏弗克庸,帝大淫泆,有辞。」唐。孔颖达。正义:「欲使夏王桀觉悟,改恶为善,是天归向于是夏家,不背弃之。」
《骈字类编》:中弃(中弃)
西畴常言饮宁浅酌食必分器戒乎留残衣必浣濯破必缝补戒乎中弃
《漢語大詞典》:弃士(棄士)
指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朝的士子。 汉 王符 潜夫论·本政:“是故 王莽 与 汉 公卿牧守夺 汉 , 光武 与 汉 之遗民弃士共诛。”
《漢語大詞典》:弃外(棄外)
谓弃置朝外。外,指京畿以外。汉书·南粤传:“朕, 高皇帝 侧室之子,弃外奉北藩於 代 ,道里辽远,雍蔽朴愚,未尝致书。”新唐书·王仲舒传:“吾久弃外,周知俗病利,得治之,不自愧。”
分類:弃置京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