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弄舌
掉弄口舌;饶舌。 宋 张先 《满江红·初春》词:“晴鸽试铃风力软,雏鶯弄舌春寒薄。”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瞿醉渔:“痛楚时,犹以‘团团离海嶠’四句弄舌,亦自不俗。”
《國語辭典》:咂嘴弄舌  拼音:zā zuǐ nòng shé
1.形容好吃贪嘴。《儒林外史》第一○回:「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又被两个狗争著,咂嘴弄舌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
2.表示赞叹、欣赏。《负曝闲谈》第一一回:「丹阳廪生默然无语,溧阳监生还咂嘴弄舌的道妙。」
3.形容卖弄口舌。《文明小史》第一九回:「还在那里满嘴的说甚么祇有一点点大,甚么不到三寸长,也不晓得当初是怎样裹的。他一个人咂嘴弄舌,众人只得又谈论别的。」
《国语辞典》:搬口弄舌  拼音:bān kǒu nòng shé
蓄意调唆、搬弄是非。《水浒传》第四四回:「必然嫂嫂见我做了这些衣裳,以定背后有说话。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也作「搬弄口舌」、「搬唇递舌」、「搬唇弄舌」。
《國語辭典》:翻唇弄舌(翻脣弄舌)  拼音:fān chún nòng shé
比喻逞口舌之能,搬弄是非。《金瓶梅》第五六回:「又要好相处,没些说是说非,翻唇弄舌,这就好了。」《醒世恒言。卷三○。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死的也说得活起来,活的也说得死了去,是一个翻唇弄舌的婆娘。」
《漢語大詞典》:鼓吻弄舌
鼓弄唇舌。《花月痕》第四四回:“又有一个梟鸟,在 秋心院 屋上,鼓吻弄舌,叫得 跛脚 毛髮森竪!”
分類:唇舌
《漢語大詞典》:鼓唇弄舌
同“鼓唇摇舌”。 《封神演义》第九四回:“今已陷之于丧亡,尚不自耻,犹敢鼓唇弄舌于众诸侯之前耶?” 蔡东藩 《慈禧太后演义》第三一回:“京内外一班官吏,又復鼓唇弄舌,摇笔成文,谈几条变法章程,草几篇变法奏牘。”
《國語辭典》:搬唇弄舌(搬脣弄舌)  拼音:bān chún lòng shé
蓄意调唆、搬弄是非。明。徐𤱻《杀狗记》第一七出:「龙卿子传,搬唇弄舌,口是心非,到底有失,不可轻信。」也作「搬口弄舌」。
《国语辞典》:掉嘴弄舌  拼音:diào zuǐ nòng shé
鼓动唇舌。比喻吵嘴。《石点头。卷六。乞丐妇重配鸾俦》:「况且他是卖席子,你是做豆腐,各人做自家生理,何苦掉嘴弄舌,以至相争。」
《國語辭典》:调嘴弄舌(調嘴弄舌)  拼音:diào zuǐ nòng shé
说长道短,搬弄是非。《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也作「调唇弄舌」、「调舌弄唇」、「调嘴调舌」、「调嘴学舌」。
《國語辭典》:调唇弄舌(調脣弄舌)  拼音:diào chún nòng shé
说长道短,搬弄是非。也作「调嘴弄舌」。
《國語辭典》:弄嘴弄舌  拼音:nòng zuǐ nòng shé
卖弄口舌。《西游记》第四四回:「这个弼马温著然会弄嘴弄舌!把个毛坑也与他起个道号,叫什么『五谷轮回之所』!」《警世通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次后孙家叫养娘来说,我也罢了,又是你弄嘴弄舌,哄著他家。」
分類:耍嘴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