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八病  拼音:bā bìng
诗文声律上的八种弊病,为南朝梁沈约等人提出。八病通常指五言诗在句子音律配合上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缺失。
《漢語大詞典》:蛊弊(蠱弊)
亦作“ 蛊敝 ”。 事情积久形成的弊病。 宋 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蛊者,事有蛊弊而治之也。干父之蛊,迹似相违,意则在於承继其业,成父之美也。”宋史·儒林传四·杨泰之:“总揽威权,无牵於私,无夺於邪説,以救蛊敝,以新治功。” 元 王祯 农书卷四:“凡欲振发而飭其蛊弊,使之率作兴事耳。”
分類:积久弊病
《漢語大詞典》:疵政
(1).非议政事。 唐 杜牧 《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 许 ( 许州 )军强雄,且撑剧寇,自始多用武臣,治各出己,部曲家人,疵政弛法,习为循常。”
(2).有弊病、不完善的政令。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一:“以疾作引归,杜门不事私謁,郡邑大夫造请,必为指詰疵政,靡不屈服。”
《漢語大詞典》:切病
切中弊病。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此议施之于开矿之朝,谓之切病;施之于禁银出海之朝,谓之不切病。”
分類:切中弊病
《漢語大詞典》:遗弊(遺弊)
前朝遗留的弊病。《南齐书·高帝纪下》:“援拯遗弊,革末反本,使公不专利,氓无失业。”拾遗记·前汉上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 汉 兴,继六国之遗弊,天下思於圣德,是以黔黎嗟 秦 亡之晚,恨 汉 来之迟。”
《漢語大詞典》:疵国(疵國)
有弊病之国。言政教不善。礼记·礼运:“刑肃而俗敝,则民弗归也,是谓疵国。” 郑玄 注:“疵,病也。” 孔颖达 疏:“刑肃严重,风俗凋敝,皆国之病,故云疵国。”
《漢語大詞典》:针火(針火)
针灸。 唐 沈亚之 《郭常传》:“先以针火杂治,导其血开,然后辅以奇药。”因比喻摆脱困阨或解除弊病的手段。 唐 沈亚之 《贤良方正能言极谋策》之二:“强将劲兵,国之针火也;礼乐法度,国之德膳良药也。”
《漢語大詞典》:蔽短
弊病,缺点。汉书·艺文志:“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分類:弊病缺点
《漢語大詞典》:弊本
弊病产生的根源。 宋 范仲淹 《权三司盐铁判官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君墓表》:“乃革其弊本,大增上供之数。”
《漢語大詞典》:五虚
(1).中医谓体虚的五种症状。《素问·玉机真藏论》:“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 王冰 注:“虚,谓真气不足也。”
(2).谓屋宅的五种弊病。宅经卷上:“宅有五虚,令人贫耗……宅大人少,一虚;宅门大内小,二虚;墙院不完,三虚;井灶不虚,四虚;宅地多屋少、庭院广,五虚。”
《漢語大詞典》:五疾
(1).五种残疾。荀子·王制:“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 杨倞 注:“五疾:瘖、聋、跛躄、断者、侏儒。”
(2).五种弊病。汉书·刑法志:“今隄防凌迟,礼制未立;死刑过制,生刑易犯;饥寒并至,穷斯滥溢;豪杰擅私,为之囊橐;姦有所隐,则狃而寖广;此刑之所以蕃也……凡此五疾,狱刑所以尤多者也。”
分類:残疾弊病
《漢語大詞典》:烦敝(煩敝)
诸多弊病。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南蛮》:“南蛮於四夷,为类最微。然动輒一方受其患,至覆军杀将,与夫转餉烦敝之久也,则他盗亦缘而有。”
分類:诸多弊病
《漢語大詞典》:病徵
1.疾病的征候。
2.谓弊病所在。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法 晋 宋 者,知其病徵,宜思有以相过。”
《國語辭典》:病徵  拼音:bìng zhēng
表现在外,显示出疾病的徵象。如:「发烧、咳嗽都是感冒的病徵。」
《漢語大詞典》:政瘼
政治上的弊病。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文明谁得主?政瘼尚烦砭。”
分類:政治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