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佩弦  拼音:pèi xián
佩带弓弦。弓弦常紧绷,故性缓者佩以自警。今引申为乐闻规劝。《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
《漢語大詞典》:空弦
(1).未上箭的弓弦。传说 战国 时候, 更羸 曾虚拉弓弦,使原已受伤的大雁闻声惊飞,创疤挣裂,坠落下来。见战国策·楚策四。后因以“空弦”称赞箭法高明。 宋 苏轼 《次韵王雄州送侍其泾州》:“闻道名城得真将,故应惊羽落空弦。” 宋 陆游 《杂兴》诗之三:“空弦可落雁,此事盖自昔。”
(2).喻被祸害吓坏了的人。 宋 陆游 《书斋壁》诗:“自笑为农行没世,尚如惊雁落空弦。”
《漢語大詞典》:韔弓
谓弛弓弦将弓放入弓袋。《诗·小雅·采绿》“言韔其弓” 汉 郑玄 注:“君子往狩,与我当从之,为之韔弓。” 孔颖达 疏:“谓躬讫与之弛弓纳于韔中也。” 宋 黄庭坚 《送彦孚主簿》诗:“三战士皆北,韔弓锦韜杠。”
《國語辭典》:盈贯(盈貫)  拼音:yíng guàn
1.把弓拉满。《庄子。田子方》:「列禦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
2.罪恶重大。语本《左传。宣公六年》:「使疾其民,以盈其贯。」
3.满贯。比喻多。唐。白居易〈狂吟七言十四韵〉:「俸随日计钱盈贯,禄逐年支粟满囷。」
《漢語大詞典》:扣弦(扣絃)
(1).用指弹弦。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 曹纲 善运拨,若风雨,而不事扣絃。”
(2).安在弓弦上。
《漢語大詞典》:抨弓
弹响弓弦,虚作射势。 唐 杜甫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诗之三:“转石惊魑魅,抨弓落狖鼯。” 仇兆鳌 注:“抨弓,手弹弓也……博物志:‘ 更羸 能射,虚发而下鸟。’抨引,即虚发也。”
分類:弓弦
《漢語大詞典》:弛弓
(1).放松弦的弓。仪礼·乡射礼:“加弛弓于其上。”礼记·曲礼上:“张弓尚筋,弛弓尚角。”
(2).指放松弓弦。左传·襄公十八年:“乃弛弓而自后缚之。”
分類:放松弓弦
《漢語大詞典》:弦筈
弓弦与箭末扣弦处。喻离合无定。语本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二:“离合未有常,譬彼弦与筈。”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人生聚散如弦筈,老去风情尤惜别。”
《漢語大詞典》:金机(金機)
弩上钩弓弦的金属机栝。文选·张协〈七命〉:“彀金机,驰鸣鏑。” 李善 注:“金机,弩牙也,以金为之。” 唐 郑损 《艺堂》诗:“风波险似金机骇,日月忙如雪羽飞。”
《漢語大詞典》:衔弦(銜弦)
连接着弓弦。列子·仲尼:“善射者能令后鏃中前括,发发相及,矢矢相属。前矢造準而无絶落,后矢之括犹衔弦,视之若一焉。”
《漢語大詞典》:应弦而倒(應弦而倒)
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形容射箭技艺高超。史记·李将军列传:“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传:“ 彰 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晋书·杨济传:“猛兽突出,帝命 王济 射之,应弦而倒。”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异兽如飞星宿落,应弦不碍苍山高。”
《漢語大詞典》:引弦彄
射箭时套在右手拇指上钩引弓弦的工具。周礼·夏官·缮人“抉拾” 汉 郑玄 注:“抉,谓引弦彄也……挟矢时所以持弦饰也。著右手巨指。”参见“ 佩韘 ”。
《漢語大詞典》:佩韘
(1).佩戴牙玦或玉玦。韘,射箭时戴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钩弦的工具。以象骨、玉石制成。又叫“玦”,俗名“扳指”。为古代成人所佩之物。“佩韘”表示已成年。《诗·卫风·芄兰》:“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毛 传:“韘,玦也。能射御则佩韘。”
(2).佩戴的牙玦或玉玦。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亲定陵寝:“﹝ 章皇 ﹞因自取佩韘掷之,諭侍臣曰:‘韘落处定为佳穴,即可因以起工。’”
《國語辭典》:一张一弛(一張一弛)  拼音:yī zhāng yī shǐ
原指治理国家须视情况以宽严的方法交互运用。语出《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后用以比喻处理生活上的事物,松紧之间能配合得宜。如:「一张一弛的生活态度,才能使身心获得最大的平衡。」也作「一弛一张」。
《漢語大詞典》:弦栝(絃栝)
弓弦和箭末扣弦处。南齐书·孔稚珪传:“然后姦邪无所逃其刑,恶吏不能藏其诈,如身手之相驱,若絃栝之相接矣。”
分類:弓弦扣弦
《国语辞典》:空弦落雁  拼音:kōng xián luò yàn
战国魏人更羸没有用箭,只拉一下弓弦,其声响便使曾受创伤的雁鸟惊而高飞,落地而亡。典出《战国策。楚策四》。后用以比喻经过创伤后,便难承受再次的惊吓或打击。宋。陆游〈杂兴〉诗四首之三:「空弦可落雁,此事盖自昔。」
分类:有用弓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