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箭服
亦称“ 箭室 ”。亦称“ 箭箙 ”。 古时用以盛放弓箭之具。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檿弧,桑弓也。萁服,盖以萁草为箭服,近射妖也。” 颜师古 注:“檿,山桑之有点文者也。木弓曰弧。服,盛箭者,即今之步叉也。萁草,似荻而细,织之为服也。” 南朝 梁 刘孝威 《结客少年行》:“ 居延 箭箙尽, 疏勒 井泉枯。” 南朝 梁 庾肩吾 《被使从渡江》诗:“夜剑动星芒,秋朝惊箭服。” 隋 何妥 《长安道》诗:“车轮鸣凤辖,箭服耀鱼文。”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左乌嗥之雕弓,右 夏 服之劲箭” 唐 司马贞 索隐:“案 夏羿 ,善射者。又服,箭室之名,故云 夏 服。” 唐 李贺 《黄家洞》:“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 宋 陆游 《兰亭道上》诗之四:“箭箙弓弢小猎回,壮心自笑未低催。”
分類:盛放弓箭
《漢語大詞典》:弓仗
泛指弓箭剑戟等武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贼知是母,即放弓仗……后世尊成道,告诸弟子:‘是吾昔时放弓仗处。’”
分類:弓箭武器
《國語辭典》:弓鞬  拼音:gōng jiān
装弓的袋子。《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骑吏持戟,夹陛列立,骑士从者,带弓鞬罗后。」也作「弓衣」。
分類:弓箭器具
《国语辞典》:弩箙  拼音:nǔ fú
盛放弓箭的器具。
《漢語大詞典》:火弩
古代火器名。附有发火物的弓箭。北史·段韶传:“城势虽高,其中甚狭,火弩射之,一旦可尽。”旧唐书·太宗纪下:“围 辽东 城,因烈风发火弩,斯须城上屋及楼皆尽,麾战士令登,乃拔之。”
《国语辞典》:弃弓折箭(弃弓折箭)  拼音:qì gōng zhé jiàn
毁弃弓箭。形容放弃以前的行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那刘东山一生英雄,遇此一番,过后再不敢说一句武艺上头的话,弃弓折箭,只是守著本分营生度日。」
《国语辞典》:负弩先驱(负弩先驱)  拼音:fù nǔ xiān qū
背著弓箭走在前头开道,表示对长官的尊敬。《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
《国语辞典》:弓不虚发(弓不虚发)  拼音:gōng bù xū fā
弓箭不会白白的发射。形容射箭技巧高明。《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弓不虚发,应声而倒。」
《国语辞典》:箭不虚发(箭不虚发)  拼音:jiàn bù xū fā
弓箭射出一定会中标。形容善射。《三国演义》第五八回:「马超箭不虚发,船上驾舟之人,应弦落水,船中数十人皆被射倒。」
《国语辞典》:发射器(发射器)  拼音:fā shè qì
发射枪炮、弓箭等的机械或动力装置。如:「枪口瞄准后,就可以启动发射器了。」
《国语辞典》:拉矢  拼音:lā shǐ
1.拉开弓箭。如:「弯弓拉矢,草原儿女那个不会。」
2.排泄粪便。如:「襁褓中的婴儿,一天到晚拉矢拉尿,照顾起来也挺麻烦的。」也作「拉屎」。
《国语辞典》:搭弩张弓(搭弩张弓)  拼音:dā nǔ zhāng gōng
架上弓箭,拉开弓,准备射箭的样子。《西游记》第六回:「在那山凹里,驾鹰牵犬,搭弩张弓,充作打围的样子。」
《漢語大詞典》:櫜服
谓将弓矢收藏入弓箭套。 晋 挚虞 《太康颂》:“弓矢櫜服,干戈戢藏。”
《漢語大詞典》:韣丸
古代藏弓箭的袋。
分類:弓箭
《漢語大詞典》:飞鱼袋(飛魚袋)
一种装弓箭的袋子。《水浒传》第三五回:“ 花荣 便道:‘前面必有强人。’把鎗带住,取弓箭来整顿得端正,再插放飞鱼袋内。”
分類:弓箭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