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67-1943.10,字仲仁,号公绂、民佣,别署大圜居士、红梅阁主。江苏吴县人。十二岁应童子试,即为秀才。光绪十一年考中举人。甲午中日海战, 清军惨败,康有为等“公车上书”,倡言变法图强,在北京成立强学会,各地也纷纷成立学会,张一麟等在苏州倡设苏学会。光绪二十九年,张一麟录取经济特科, 被分往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处任职。宣统即位,袁世凯被放逐回籍,张也解职回乡。民国初年,复入袁幕,任总统府秘书。袁世凯改国务院为政事堂,下设六 局,张一麟被任命为机要局局长。1915年调任教育总长。1916年因不满袁世凯称帝而辞职南归。1921年,创议召开和平会议,会议失败后,不复问政 事,闲居苏州。在此期间,曾与张謇组织苏社;与李根源组织吴县善人桥农村改进社,改良农业,兴办教育;与吴荫培等创设吴中保墓会,保护乡里文化遗迹;参与 《吴县志》总纂;倡议开辟体育场、图书馆、阅报室、植物园、蚕学馆、博物馆等社会文化教育设施。“九·一八”事变后,张一麟创办《斗报周刊》,自署“江东 阿斗”,撰发刊词,号召奋起救亡图存。“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支援抗战。1936年“七君子”事件发生后,张多方奔走,设法营 救。“八·一三”事变后,组织抗敌后援会,捐募军需,收容难民,并与李根源着手组织“老子军”,号召全国,凡六十岁以上者,前来从军,与侵华日军决一死 战,各地耆老闻风响应,轰动全国。由于种种原因,“老子军”没有组成,但这爱国行动,对于鼓舞全国军民同仇敌忾,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从此无人不知苏州有个 张仲老,而“老子军”之名,也不胫而走,妇幼皆知。淞沪之战,抗战军士多有死伤,张一麟与李根源一起,将抗日烈士遗骸收葬于苏州善人桥,并披麻戴孝,恭送 入殡。苏州沦陷后,张一麟扮僧易服匿居于城西穹窿山穹窿禅寺(即茅蓬寺)、拈花寺等处,安置伤兵,组织抗日。经人力劝后,才最后撤离,由上海取道香港,转 赴武汉。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后又随参政会移住重庆。1943年10月,因病逝世于重庆。

人物简介

清州搜玉
张树筠(1867—1933在世),字莲塘,号相臣,青县张家营村(今属沧县)人。业医,有声,历充北洋总统府医官。著有《蘡奥轩主人咏怀引玉集》不分卷。以下唱酬之作亦见此书。

人物简介

简介
张鸿(1867-1941),初名澄,字隐南,号璚隐、蛮公、别号燕谷老人,常熟人。22岁中举人,37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户部主事、外务部郎中、记名御史、驻日本长崎、神户及朝鲜仁川领事。民国五年(1916),称病归乡,住燕园。倡办塔前小学、孝友中学。在燕园创苦儿园,收养孤苦孩子。与夫人一起创办刺绣女校。先后担任常熟县通俗教育馆长、县体育场场长、县图书馆馆长等职。常熟沦陷后,举家迁桂林,后经香港移居上海,逝于上海,归葬虞山。电子稿校录:小化斋、绡塘,以《蛮巢诗词稿》(《清代诗文汇编》第七九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一版)、《游仙诗》(民国22年刻本)、《政学报》(东亚译书会商务报馆,1902年第二期)、《徐兆玮日记》(黄山书社,2013年9月第一版)为底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7—1908 【介绍】: 清江苏阳湖人,字长儒,号啸圃。光绪十八年进士。官至奉天提学使。工文章,通中外掌故。辛丑后规画京师大学堂章程。又主张废美国粤汉铁路借款合同以保国权。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八
张鹤龄,字长孺,号筱圃,阳湖人。光绪壬辰进士,改庶吉士,授户部主事,历官奉天提学使。
维基
张鹤龄(1867年—1908年),字筱圃,江苏武进人,清末民初教育家、进士出身。张受书之子。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张丽俊(1868~1941),字升三,号南村,晚号水竹居主人,台中葫芦墩(今台中丰原市)人。少受学于廖华浸、张经赓、郑国琛、魏文华诸先生,二十三岁于田心子(今丰原)养閒轩拜谢颂臣为师。割台之际,丘逢甲募诚信十营义军,谢道隆北上协助,张丽俊留置于养閒轩代谢氏处理文书并课其子侄。日治后担任庄长、保正、保甲联合会会长、土地整理及林野调查委员、丰原街协议会员、水利会评议员、农会理事及葫芦墩兴产信用组合理事、丰原慈济宫修缮会总理等职。生平乐善好施,举凡修庙、造桥、铺路,无不捐赀参与。明治卅九年(1907)入盟栎社为社员,著有《升三诗草》,未梓,部份选入《栎社第一集》。遗有《赤山下湾树德堂张氏家谱》(1908年写本)、《水竹居主人日记》,共廿八册,始于1906年止于1937年,今已全部由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出版。〖参考施懿琳等《台中县文学发展史‧田野调查报告书》,丰原:台中县立文化中心,1993年。 〗今张氏诗歌取自《水竹居主人日记》所收录张丽俊之作,并参考《鸟松阁唱和集》、《台湾文艺丛志》、《栎社第一集。升三诗草》、《台湾诗荟》、《栎社课卷》、《栎社十周年大会击钵吟》、《南瀛佛教》、《林氏家传》、《诗报》等报刊诗集增补编校。(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江上诗钞
字尔常,一字二敞,号痴山。光绪庚子恩贡,安徽直隶州州判。著有叔苴吟、听鼓閒吟等集。

人物简介

简介
徐州铜山县人。字勺圃、一字少溥,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室名远山楼,小来禽馆。光绪壬寅年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顺天榜举人,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学者。出身于徐州望族,兄弟四人(分别是张伯英、张仲警、张叔庚、张季遵)。
张德渊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德渊(1872年—1911年),张明毅第四子,字龙启,号云墀,又号筠持。江西萍乡甘高屋场生人,清末官员。清优禀生,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癸巳科第三名举人,二十四年(1898年)中戊戌科三甲进士,花翎三品衔,同年五月,授候补知府。最初任职中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广西太平知府谭国恩因故未到任,后以张德渊代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因安抚张鸣岐边防案有功,褒奖二品衔,以道员在任候补,并署太平思顺兵备道、镇南关监督,总理全边营务处。宣统二年十二月十八日(1911年1月18日)调代梧州知府,特授泗城知府。诰授通议大夫,晋授资政大夫。张德渊在广西任职期间,革弊兴利,悉中肯綮,免除常例,兴办实业。设讲习所,教染织造纸之术;置查验所,除拐卖佣工之弊。在与已成为法属殖民地的安南(今越南)的勘界纠纷中,张德渊刚柔并济,寸土不让,“外夷皆敬惮之”。在查堵私盐贩运中,多次照会法国驻龙州领事伯乐福,促使法国公使向清政府提交了《越盐借道中国运输章程》,维护了国家主权。宣统三年(1911年),张德渊忧劳成疾,逝于任所。其自挽联云:庸医杀人,庸臣误国;思亲万里,思君九重。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张汉英(1872-1915)女,字惠芳,号惠风,湖南醴陵人。清末民初社会活动家、教育家。
张濂 朝代:清末至民国

人物简介

维基
张濂,(1872年—1934年),字仪周,号仲清或仲卿,直隶献县人。进士出身。为中共创始人之一张申府和哲学家张岱年之父。

人物简介

维基
张书云,字慰农,号卿五,广西临桂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式癸卯科三甲进士。同年闰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检讨。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宗兴,字世昌。姓张氏,崇庆人也。父万锜,有隐德。母郑氏,梦抚松枝而生。兴赋有殊性,髫年秀发。幼礼上光严寺心维薙度,初习课诵,即问其师曰:“出家如此,还有事否?”心维大异之。年二十四,始受具于宝光慈心。上光严寺者,亦称上古寺,禅林虽启,毗尼无闻。及兴得戒归,一方观感,始重律仪,更励苦行,不惮勤瘁,经营缔造,寺貌聿新。旧有《龙藏》,岁久蠹蚀,颇多残缺,兴为之写补,凡数十百卷,累时经岁,几易寒暑乃告完备。及登主席,百废具举,规制弘大,无异丛林,达士名流,咸与亲近。已而发志南游,参访名宿,光绪癸卯冬归。所證益深,宝光本立驰函相促,即付以法,畀之重任。先是,宝光古刹建自唐时,垂数千年,号为富蓄,人多觊觎。清之季世,新学流行,夺寺设校,所在告控,本立处此,难于应付,知兴精敏彊干,善解方便,必能操纵裕如,兼品德清高,众所推敬。故继席之后,外侮不侵,寺中资积,赖以无损。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张尔田(1874-1945) 字孟劬,号遁庵,又号遁堪,一名采田。钱塘人。初官刑部,后以知府候补江苏。丁外艰归。民国初,应聘入清史馆,预修《清史稿》。又历任政治大学、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晚年任燕京大学国学总导师。精于史学。工诗文,文古洁隽永,诗步趋李商隐。词尤有名,渊源家学,复与郑文焯相切磋。有《遁庵文集》、《遁庵乐府》、《玉玉溪年谱会笺》。
遁盦乐府·序
昔予与君同官吴中,归安朱古微侍郎侨寓听枫园,一时所往来者皆当世词人,张次珊通参、郑叔问舍人、陈伯韬大令及君尊人沚莼先生常在座。吾曹获以燕间承绪论,参校乐文,研讨声律。或旦夕得一词,则传简互欣赏。是时君方肆力经史,著书曰史微。其为词特寄兴所及耳。辛亥后君始写定词一卷,侍郎为编入沧海遗音者是也。君慊然自以为为足,而侪辈已绝叹君造诣之深。矧君自遘世蹇屯,益励士节,勤撰述。其寓思于词也,时一倾吐肝肺芳馨,微吟斗室间,叩于窈冥,诉于真宰。心癯而文茂,旨隐而义正,岂余子所能几及哉。予尝谓词人易致,学人难致,学人而兼为词人尤难致。有学人之词,有词人之词,君乡先辈沈寐叟,学人也,曼陀罗寱词,学人之词一。叟遗书他人不能董理,而君优为之。其笺注蒙古源流,散布丹墨于眉行间,及身为写定,君为校补发正者又数十百事,勒成完书。叟固不能为君之词也,词于文体为末,而思致则可极于无上,学者虽淹贯群籍,或不能为,盖记丑无所施于用,强之则伤其格。若于学无所窥者,但求诸古昔人之词,又浅薄无足道,弥卑其体,其上焉者止于词人之词而已。君,学人也,亦词人也,二者相因相济而不相捍格,词境之至极者也。君又尝为清史撰乐志,于一朝言律吕之书剖析明朗,条列精简,谓隋唐登歌杂苏祗婆、龟兹乐,以律吕文之神瞽弗世等于诗,亡其分别古今,使不淆溷,诸泥古乐以求唐宋词律者可资以发矇正惑矣。平日论词及字音阴阳清浊之辨,谓词兴于唐,唐人读音有异于今,引慧琳一切经音义之反切为证,则尤前人所为言者。君今将刊其续所为词,因书弁简端,以告承学之士。己卯季秋,新建夏敬观序。
遁盦乐府·弁言
孟劬先生平所为词往往不自存稿,多散在朋好间。此乐府前一卷吾师彊村翁曾刻之沧海遗音,后一卷则勋从箧衍中选录者也。孟劬尝奉教于吾师,又尝从郑君叔问研讨声律,故所作清商变徵,一唱三叹,有小雅匪风之思焉。流离北渡,投老依人,其阨穷之所遭,亦复似之。今海内承吾师衣钵者尚有其人,而亲接大鹤坠绪者盖寥寥矣。眷伐木之相劳,感知音于为沫,忝附玄赏,以代引喤,此后续有所得,尚当孴之为集外词云。辛巳。(龙榆生)
张恕琳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张恕琳(1875年—1919年),字心如,号云门,山东掖县城东南隅村人。晚清进士,学者,书画家。张家自元延祐年间定居莱州以来,文脉兴盛,明末清初有张孔教、张忻、张端,祖孙三代皆为进士;清代中期,又出张伟、张尔牧、张尔宇、张弼“一门四进士”。张恕琳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选拔贡成均,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乡试中举,次年殿试中二甲第九名,赐进士出身。同年闰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清帝逊位后,感叹“世局奇创”,离京返乡。民国初年,张恕琳远离政坛,并作《遁石诗》以明志。民国八年(1919年)秋去世,年仅45岁。工书画,有作品集《遁石吟草》。

人物简介

江上诗钞
字晋周,号绍庵,附贡生,光绪三十一年卒,享年六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