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改而更张(改而更張)
同“ 改弦更张 ”。 《北史·崔鸿传》:“琴瑟不调,改而更张,虽明旨已行,犹宜消息。”
《國語辭典》:改张易调(改張易調)  拼音:gǎi zhāng yì diào
比喻改变方针、做法或态度。参见「改弦更张」条。《魏书。卷六六。崔亮传》:「而舅属当铨衡,宜须改张易调。」
《國語辭典》:改弦更张(改弦更張)  拼音:gǎi xián gēng zhāng
更,变换。张,给乐器上弦。改弦更张原指若琴瑟声音不谐调,便得换掉旧弦,重装新弦。语本汉。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后比喻改革变更,重新做起。如:「公司决定将旧有制度澈底改弦更张,以求达到好的业绩。」也作「改弦易调」、「改弦易张」、「改张易调」。
《漢語大詞典》:改柱张弦(改柱張絃)
改换琴柱,另张琴弦。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玉陛舒奇抱,看琐尾啼饥众纷扰,惟改柱张絃,抡才访道。”参见“ 改弦更张 ”。
《國語辭典》:改弦更张(改弦更張)  拼音:gǎi xián gēng zhāng
更,变换。张,给乐器上弦。改弦更张原指若琴瑟声音不谐调,便得换掉旧弦,重装新弦。语本汉。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后比喻改革变更,重新做起。如:「公司决定将旧有制度澈底改弦更张,以求达到好的业绩。」也作「改弦易调」、「改弦易张」、「改张易调」。
《國語辭典》:改弦易张(改弦易張)  拼音:gǎi xián yì zhāng
比喻从根本改革,重新开始。参见「改弦更张」条。《三国志。卷四八。吴书。三嗣主传。孙皓传》:「休以旧爱宿恩,全用兴、布,不能拔进良才,改弦易张,虽志善好学,何益救乱乎?」
《漢語大詞典》:风张风势
犹言装疯卖傻。 元 李寿卿《度柳翠》楔子:“你这和尚,风张风势,説谎调皮,没些儿至诚的。”
分類:装疯卖傻
《漢語大詞典》:纲挈目张(綱挈目張)
见“ 纲举目张 ”。
《國語辭典》:纲举目张(綱舉目張)  拼音:gāng jǔ mù zhāng
纲,网的大绳。目,网的孔眼。纲举目张比喻能执其要领,则细节自能顺理而成。民国。连横〈台湾通史序〉:「续以建省之议,开山抚番,析疆增吏,正经界,筹军防,兴土宜,励教育,纲举目张,百事俱作,而台湾气象一新矣。」后亦比喻条理分明。
《國語辭典》:纲举目张(綱舉目張)  拼音:gāng jǔ mù zhāng
纲,网的大绳。目,网的孔眼。纲举目张比喻能执其要领,则细节自能顺理而成。民国。连横〈台湾通史序〉:「续以建省之议,开山抚番,析疆增吏,正经界,筹军防,兴土宜,励教育,纲举目张,百事俱作,而台湾气象一新矣。」后亦比喻条理分明。
《國語辭典》:偾张(僨張)  拼音:fèn zhāng
张动。如:「他慷慨激昂的陈词,令人感到血脉偾张。」
《漢語大詞典》:发皇张大(發皇張大)
发展扩大。《新华文摘》1981年第11期:“我取为书名,无非暗示 蒋 政权压迫左翼文艺,虽甚残酷,然而左翼文艺必将发皇张大,有如宿莽之冬生不死或遇冬不枯也。”
分類:扩大
《漢語大詞典》:饭来张口(飯來張口)
亦作“ 饭来开口 ”。 谓吃现成饭而不劳动。 唐 元稹 《方言》诗之二:“酒熟餔糟学渔父,饭来开口似神鵶。”《金瓶梅词话》第七六回:“那婆子道:‘我的奶奶,你饭来张口,水来湿手,这等插金带银,呼奴使婢,又惹什么气?’”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十:“ 朱延年 一辈子娇生惯养,做惯了大老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的好,穿的美,哪里吃过这样的苦头?”
分類:不劳劳动
《國語辭典》:慌里慌张(慌裡慌張)  拼音:huāng li huāng zhāng
慌忙失措的样子。如:「他慌里慌张的跑进跑出,不知在忙些什么!」。
《國語辭典》:慌张慌智(慌張慌智)  拼音:huāng zhāng huāng zhì
因慌忙而致思虑不周。《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李承祖死时,玉英慌张慌智,不暇致详,到葬后渐渐想出疑惑来。」
分類:慌里慌张
《國語辭典》:慌张势煞(慌張勢煞)  拼音:huāng zhāng shì shà
惊慌失措的样子。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三折:「觑了王庆呵慌张势煞,这汉就里决诌札。」也作「荒张失势」。
分類:惊慌失措
《國語辭典》:慌慌张张(慌慌張張)  拼音:huāng huāng zhāng zhāng
形容慌忙而紧张。《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只见一个丫鬟慌慌张张走到面前,喘做一团。」《儒林外史》第一九回:「潘三独自坐著吃茶,只见又是一个人,慌慌张张的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