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13,分468页显示 上一页 456 457 458 459 460 462 463 464 465 下一页
葛成修(字 德三 张 )
张超南( 海楼 字 蟹庐 )
张鹏翔
张云翼
张其锽(字 子武 号 无竟 )
张北海
张恭(名 临 字 伯谦 万平 )
张锳绪(字 执中 )
张君劢( 嘉森 字 君劢 号 立斋、世界室主人 )
张素(字 挥孙、穆如 号 婴公 )
张国溶(字 海若 )
张孚襄( 聘三、孚襄 字 莘农 )
张秉衡(字 子权 )
张紫樵( 孝慈 字 紫樵 )
其它辞典(续上)
张萼桦(字 绍华、伯克 )葛成修(字 德三 张 )
张超南( 海楼 字 蟹庐 )
张鹏翔
张云翼
张其锽(字 子武 号 无竟 )
张北海
张恭(名 临 字 伯谦 万平 )
张锳绪(字 执中 )
张君劢( 嘉森 字 君劢 号 立斋、世界室主人 )
张素(字 挥孙、穆如 号 婴公 )
张国溶(字 海若 )
张孚襄( 聘三、孚襄 字 莘农 )
张秉衡(字 子权 )
张紫樵( 孝慈 字 紫樵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张萼桦,1875-1949。字绍华。又字伯克,以字行。张嘉谟孙,其光长子。居道生园。光绪二十四年(1898)优附生,北京法政专门学校、两广师范优等学堂毕业。民国十年前后任东莞中学国文教员。
人物简介
维基
葛成修,字德三,河南省固始县人,进士出身。葛成修幼年出继舅父张金瑞为子,于是改姓张,张成修。由优廪生中式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丁酉科本省乡试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会试中式第201名,殿试成二甲85名进士,榜姓张。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散馆授编修。次年经奏调前往河南办理学务。曾担任优级师范学堂监督。宣统元年(1909年)嗣父病故,奏请改回葛姓。次年自请辞退。
人物简介
维基
张超南(1876年—1955年),原名海楼,字蟹庐,福建永定县人,清末民初官员,灯谜界知名人士。张超南9岁时,经其父的幕僚指引,参加了县试、府试、院试,中秀才。后来,他随父亲迁居湖南辰州。1891年,他17岁时参加了光绪辛卯科乡试,中举人。1892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中贡士,又经刘可毅试中二甲进士;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此后,他历任湖南新宁县、湘潭县、善化县、衡山县等县知县。不久,他升任大理院推事,特用四川道加布政使衔。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历任湖南省省长、肃政厅肃政史、平政院评事、大总统府顾问、参议院议员等职。退休后,他住在北京,和弟弟张起南发起组织灯谜社。晚年,他随儿子住在上海,挂名《永定县志》总纂,1942年他在上海为《永定县志》撰写了总序言。1955年,张超南逝世。
人物简介
维基
张鹏翔,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州人。光绪二十九年,登进士,同年闰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1908年,接替程鹏任华亭县知县一职,1909年由赵梦泰接任。
人物简介
维基
张云翼,广东省顺德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九年,辛丑壬寅并科会试105名。光绪三十年,殿试登进士三甲第11名,后分发为知县。1922年,在中华民国恢复国会时,担任参议院议员。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77-1927,广西桂林永福县苏桥镇人,字子武,号无竟。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二甲第一百一十八名进士,以知县发湖南,历任永州厘金局局长,零陵县、芷江县知县。辛亥革命爆发,于宣统三年(1911年)冬代表广西参加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任北伐军南武军军统。民国二年(1913年)任湖南都督府军务厅厅长,获陆军中将军衔。民国三年(1914年)三月,当选约法会议议员,经李经羲推荐,袁世凯拟授其为广东巡按使,并提出为其封爵,其锽不满袁世凯复辟帝制而离京,以研究先秦诸子为名隐居上海。民国六年(1917年)六月,李经羲就任国务总理,张其锽为高等顾问。不久因张勋复辟,再次退居上海,潜心研究《墨子》。此后,张其锽通过其兄张其钜结识吴佩孚。护法战争期间,成为湖南省省长兼湘军总司令谭延闿的幕僚。民国八年(1919年),吴佩孚率兵进驻衡阳,与谭延闿军对峙,经张其锽牵线,双方订立休战协定,从此与吴佩孚交厚。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担任吴佩孚的秘书长。民国十一年(1922年)六月,吴佩孚推荐张其锽出任广西省省长。民国十三年(1924年)六月,新桂系李宗仁攻入南宁,张其锽离职。同年九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开始,张其锽任吴佩孚顾问。十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在张其锽建议下,吴佩孚弃津、京赴湖北,率三千残部驻黄州,张其锽不离左右。次年十月,孙传芳起兵反对奉系,通电拥吴,张其锽趁机游说直系各督军推吴佩孚出山,吴遂至武汉,任讨贼联军总司令,命张其锽为参谋长。不久直奉联合,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四月击败冯玉祥的国民军,占领北京,张其锽因功被授以陆军上将军衔。同年,北伐战争开始,吴佩孚尽失主力,张其锽随之溃退郑州。次年(民国十六年,1927年)七月,在逃往四川途中,于河南新野县被当地红枪会打死。
人物简介
岭雅
张北海(一八七七—一九七七)广东惠阳人。北大哲学系毕业,任党务特派员,教育部督学。抗战胜利后,任《广东日报》社长。一九四九年去台,任职编译馆。撰述甚丰。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张恭(1877-1912),一名临,字伯谦。1907年皖浙起义失败,避居日本,改名万平,取万物平等之意,又号同伯,故人称同伯先生。浙江金华人。浙江辛亥革命先驱。
人物简介
维基
张锳绪(1877年—?),字执中,直隶天津府天津县人,中国建筑师、建筑学家。1893年夏,他入北洋水师学堂,肄业英文普通学及制造学。1899年他留学日本,在日华学堂肄业日文及高等普通学。1899年至1902年在东京帝国大学工科机械专业毕业,获得优等选科文凭。1902年回国后,他于1902年冬任平江金矿局总工程师。1904年夏任保定师范学堂监督、总斋长兼教习,北京艺徒学堂监督。1905年7月14日殿试,授进士。1905年参加京师大学堂规划。他任农工商部主事,曾经在北京、天津等地监理工程,并且曾任教于农工商部中、初两等工业学堂,还曾任直隶师范学堂监督、考试东西洋留学生襄校官、学部二等咨议官、北京工业学堂教务长、南洋劝业会审查官、度量衡制造所所长。1910年春起,他在农工商部高等实业学堂教授建筑学,同年参与北京资政院工程,著《建筑新法》。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曾任工商部工务司技正。1914年9月至1917年1月,他被农商总长周自齐推荐任农商部佥事、工商访问处处长、商品陈列所所长。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君(1887年1月18日—1969年2月23日),名嘉森,字君劢,号立斋,别署世界室主人,笔名君房,以字行,江苏宝山人(今上海市宝山区)。中国政治家、观念论哲学家,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中华民国宪法之父。1906年他公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结识了梁启超和张东荪等人。1907年9月,他参加了梁启超的政闻社。1909年6月,他在东京参与设立咨议局事务调查会,8月参与创办杂志《宪政新志》。1910年(宣统二年)回国,中法政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张素(1878-1945),字挥孙,一字穆如,号婴公。江苏丹阳人。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国溶(1879年—1943年),字海若,湖北蒲圻(今赤壁市)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张国淦的弟弟。张国溶小时候随父亲住在安徽芜湖。1902年,他和哥哥张国淦于同科中举。1904年,张国溶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不久奉旨留学日本法政大学。1908年,他归国回到湖北,出任汉口商业学堂学监。1909年,湖北咨议局成立,他任副议长。任内,他和议长汤化龙等人发起成立了汉口宪政同志会,他任副会长。在国会请愿运动中,他积极联络君宪派人士发动各省派代表三次到北京请愿,他也亲自参加请愿。武汉革命即将爆发前夕,他经陶德琨介绍,和革命领导人刘公进行了商议。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北军政府成立,他任政事部编制局局长。后来该局升为部,他任部长。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后,他曾经和马鸣骞受汤化龙委派充任代表,但因为遭到反对而未出席。后来他到北京,任礼制馆评议员。他还曾任宪法研究会委员、国会众议院议员、政事堂参议。1914年,袁世凯解散了民元国会,召开约法会议,他任约法会议议员。他获授中大夫、二等嘉禾章。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脱离了政界,在北京通过卖书画为生。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方面拟请他任要职,他遂在报纸上刊登自己的讣告和遗照,诈称死亡,以避开日本方面的邀请。1943年,张国溶病逝。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孚襄(?年—1926年),原名聘三,字莘农,后改名孚襄,河南省南阳府南阳县人。进士出身。,光绪十六年进士张凤冈子。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登进士,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接替熊育锐任嘉定县知县,宣统三年,任武进县知县。民国十四年,署邓县知事,民国十五年(1926年),被樊钟秀杀害。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张秉衡(1879—1941),字子权,河间市故仙乡商故仙村人。19岁中秀才,擅书法,精诗词,通晓中医,名重乡里。
人物简介
维基
张紫樵(1879年11月2日—1958年),名孝慈,字紫樵,以字行。陕西省安康县(今安康市)人。晚清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