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言章
弹劾官员的奏章。 宋 马永卿 《元城语录》:“近来朝臣之出,必有言章丑恶之辞,极力詆毁之。” 宋 刘安世 《〈忠肃集〉序》:“此皆被省者鼓怨言章,风闻过实,不足深信。”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宰相任怨:“欲拟宫观三四人,未暇而去位, 子绍 之出,遂织入言章中。”
《漢語大詞典》:纠劾(糾劾)
亦作“糺劾”。 举发弹劾。晋书·周处传:“凡所纠劾,不避宠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糺劾之。”宋书·刘康祖传:“前后屡被纠劾, 太祖 以勋臣子,每原贷之。”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违是令者,执政官委御史臺弹奏,尚书已下,听长官糺劾以闻。”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当 和珅 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
分類:举发弹劾
《國語辭典》:宽饶(寬饒)  拼音:kuān ráo
宽恕原谅。如:「做错了事要自知检讨改过,不能一味求人宽饶。」
《國語辭典》:纠弹(糾彈)  拼音:jiū tán
纠正、弹劾官吏的罪状。《旧五代史。卷一一五。周书。世宗本纪二》:「御史台官,任处宪纲,是击搏纠弹之地。」也作「纠劾」。
《漢語大詞典》:按章
(1).根据奏章进行查处。汉书·王莽传下:“大司马士按章 豫州 ,为贼所获,贼送付县。” 颜师古 注:“有上章相告者,就而按治之。”
(2).弹劾的奏章。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赵伯美:“既是外臺已按,虽是未见按章,先合施行。”
《漢語大詞典》:击奸(擊姦)
弹劾奸臣。 清 陆继辂 《掌广西道监察御史管君墓表》:“盖 文成 期君大用,不欲君以击姦获谴。”
分類:弹劾奸臣
《漢語大詞典》:参究(參究)
(1).参验考究。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三者之论,未尝参究,得之既不详,攻之则易破。” 元 刘埙 隐居通议·理学一:“虽二教之説,诞幻无实,然参究互考亦惟一悟耳。”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今不於不可用力处参究,而唯欲於致力处着脚,则已失 孔 孟 不传之秘矣。”
(2).弹劾查究。《金瓶梅词话》第九五回:“本当参治你这狗官,且饶你这遭,下次若再有犯,定行参究。”清史稿·圣祖纪三:“九卿议王贝勒差人出外,查无勘合,即行参究。”
《漢語大詞典》:重劾
严厉弹劾。汉书·张敞传:“天子思 敞 功效,使使者即家在所召 敞 。 敞 身被重劾,及使者至,妻子家室皆泣惶惧;而 敞 独笑曰:‘吾身亡命为民,郡吏当就捕,今使者来,此天子欲用我也。’”
分類:严厉弹劾
《漢語大詞典》:宪职(憲職)
负责弹劾纠察的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上大怒曰:如此偏党,岂堪宪职,候旨处分。”
《漢語大詞典》:参论(參論)
(1).参与讨论。后汉书·张衡传:“ 永初 中,謁者僕射 刘珍 、校书郎 刘騊駼 等著作 东观 ,撰集《汉记》,因定 汉 家礼仪,上言请 衡 参论其事。”
(2).弹劾追究。《初刻拍案惊奇》卷九:“臺諫官员,看见同僉富贵豪宕,上本参论他赃私。”《西湖佳话·六桥才迹》:“今青苗法行,果然不好,以致百姓受害生怨, 王安石 却归罪到 东坡 身上,説是他的祸根,因叫门下人寻他的过失参论他。”
《漢語大詞典》:弹事(彈事)
(1).弹劾之事。魏书·儒林传·孙惠蔚:“ 光 ( 崔光 )以 惠蔚 书呈宰辅,乃召 惠蔚 与 峦 庭议得失,尚书令 王肃 又助 峦 ,而 峦 理终屈,弹事遂寝。”
(2).即弹章。南史·王准之传:“ 准之 尝作五言诗, 范泰 嘲之:‘卿唯解弹事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后之弹事,迭相斟酌,惟新日用,而旧準弗差。”参见“ 弹章 ”。
分類:弹劾弹章
《國語辭典》:弹章(彈章)  拼音:tán zhāng
弹劾用的奏章。《明史。卷一五一。刘观传》:「帝怒,逮观父子,以弹章示之。」《聊斋志异。卷四。续黄粱》:「越日,弹章交至,奉旨削职以去。」也作「弹事」。
《漢語大詞典》:参处(參處)
(1).斟酌处理。新唐书·戴胄传:“参处法意,至析秋豪,随类指擿,言若泉涌。”
(2).加以弹劾和处分。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况他这件事也还是敬重斯文的意思,不知可以求得大老爷免了他的参处罢?”清史稿·刑法志三:“限满不结……各级分限如前。如仍迟逾,照例参处。”
《國語辭典》:风言(風言)  拼音:fēng yán
传闻。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悬身井半,风言沸腾,尺水丈波,古今常事。」《歧路灯》第一○二回:「忽听一个风言,说场中搜出夹带来了。」
《國語辭典》:风闻言事(風聞言事)  拼音:fēng wén yán shì
把传闻的事情向上级报告。《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也有一班妒忌魏生少年登高科的,将这桩事只当做风闻言事的小小新闻,奏上一本。」
《漢語大詞典》:弹举(彈舉)
弹劾检举。《南史·萧思话传》:“所以从来弹举,虽在空文,而许以推迁。”旧唐书·刘洎传:“左丞 戴胄 、右丞 魏徵 ,并晓达吏方,质性平直,事应弹举,无所迴避。”
分類:弹劾检举
《漢語大詞典》:司聪(司聰)
(1).谓司听察。指弹劾纠察。左传·昭公九年:“女为君耳,将司聪也。”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逯钦立 校注:“司聪,为皇帝听察民隐。” 唐 元稹 《杨汝士授右补阙制》:“我国家设司諫署,以神明其耳目……方我倾听之始,命尔司聪之荣。”
(2).官名。 新莽 设置。负责听察臣下过失。参阅汉书·王莽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