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强 → 彊强”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典故
初发强中
 
临海作

相关人物
谢灵运


《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
灵运既东还,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

例句

别后遥传临海作,可见羊何共和之。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初发强中作,题诗与惠连。 李白 送二季之江东

《漢語大詞典》:强中
亦作“彊中”。 中医病名。出自《诸病源候论·强中候》。又名内消。指阴茎勃起坚硬,久久不痿而精液自泄之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强中:“强中:有肝火盛强,有金石性发。其证茎盛不衰,精出不止,多发消渴痈疽。”
亦作“彊中”。 强为作媒。谓逼嫁。中,居间之媒介。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贞絜寡妇……遭值不仁世叔,无义兄弟,或利其娉币,或贪其财贿,或私其儿子,则彊中欺嫁,处迫胁遣送,人有自縊房中,饮药车上,絶命丧躯,孤捐童孩。此犹迫胁人命自杀也。” 汪继培 笺:“ 桓 九年 纪季姜 归於京师,《穀梁传》云:‘为之中者归之也。’ 范宁 注:‘中,谓关与婚事。’”
《漢語大詞典》:外强中干(外强中乾,外彊中乾)
谓貌似强大,实质虚弱。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僨兴,外彊中乾。” 唐 柳宗元 《愈膏肓疾赋》:“肤腠营胃,外彊中乾。精气内伤,神沮脉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他一向手笔大,不解理财之法,今番再乾掉了几万,虽不至于像从前吃尽当光光景,然而不免有点外彊中乾了。” 朱自清 《历史在战斗中》:“那拥抱过去的人虽不一定‘苍白无力’,可也不免外强中干--外强是自大,中干是自卑。”
《漢語大詞典》:外强中瘠
外表上好象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英国被兵》:“初, 英 夷与 俄罗斯 两国交恶, 俄罗斯 方争 印度 於 英 夷,积岁搆兵,外强中瘠。”
《漢語大詞典》:外彊中乾
亦作“外强中乾”。 谓貌似强大,实质虚弱。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僨兴,外彊中乾。” 唐 柳宗元 《愈膏肓疾赋》:“肤腠营胃,外彊中乾。精气内伤,神沮脉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他一向手笔大,不解理财之法,今番再乾掉了几万,虽不至于像从前吃尽当光光景,然而不免有点外彊中乾了。” 朱自清 《历史在战斗中》:“那拥抱过去的人虽不一定‘苍白无力’,可也不免外强中干--外强是自大,中干是自卑。”
《国语辞典》:外强中乾(外强中乾)  拼音:wài qiáng zhōng gān
外表看似强壮,内实虚弱乾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他一向手笔大,不解理财之法,今番再干掉了几万,虽不至于像从前吃尽当光光景,然而不免有点外强中乾了。」也作「外彊中乾」。
《國語辭典》:强中更有强中手(強中更有強中手)  拼音:qiáng zhōng gèng yǒu qiáng zhōng shǒu
(谚语)高手中还有更高明者。比喻艺能永无止境。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他若是相持厮杀统戈矛,端的是强中更有强中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誇大口。」也作「强中自有强中手」。
《國語辭典》:强中自有强中手(強中自有強中手)  拼音:qiáng zhōng zì yǒu qiáng zhōng shǒu
(谚语)比喻智慧或技能永无止境,高手中有更高明者。《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明。沈璟《义侠记》第二十二出:「强中自有强中手。你还不见机走,让了快活林,残生尚能救。」也作「强中更有强中手」。
《國語辭典》:强中更有强中手(強中更有強中手)  拼音:qiáng zhōng gèng yǒu qiáng zhōng shǒu
(谚语)高手中还有更高明者。比喻艺能永无止境。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他若是相持厮杀统戈矛,端的是强中更有强中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誇大口。」也作「强中自有强中手」。
《國語辭典》:强干(強幹)  拼音:qiáng gàn
1.主干强壮。比喻事物的根本坚强稳固。《文选。班固。西都赋》:「盖以强干弱枝,隆上都而观万国也。」
2.强壮能干。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
《國語辭典》:强干(強幹)  拼音:qiǎng gàn
不计成败、不怕艰难地硬做。如:「作生意,有时候即使亏本,也要强干下去。」
《國語辭典》:强干弱枝(強幹弱枝)  拼音:qiáng gàn ruò zhī
比喻强化根本主权力量,削弱分歧的势力。参见「彊干弱枝」条。《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
《漢語大詞典》:诛晁错(誅鼂錯)
亦作“ 诛晁错 ”。 汉景帝 时, 鼂错 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请削诸侯之地,于是 吴 楚 七国以诛 鼂错 为名反叛。见史记·吴王濞列传《袁盎鼂错列传》。后以“诛鼂错”为清君侧之典。 唐 陈鸿 《长恨传》:“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 鼂错 以谢天下。”《白居易集》引作“诛错”。《新五代史·杂传二·李茂贞》:“ 茂贞 地大兵彊,而 唐 力未可以致讨; 凤翔 又近京师,易以自危而难於后悔。佗日虽欲诛 晁错 以谢诸侯,恐不能也。”
《国语辞典》: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拼音:rén wài yǒu rén,tiān wài yǒu tiān
(谚语)比喻强中更有强中手。劝戒人不能自满自大。《济公传》第一八八回:「岂不知泰山高矣,泰山之上还有天;沧海深矣,沧海之下还有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事胆要大而心要小,智要圆而行欲方,见狸猫而当虎看,方保无虞。」
《國語辭典》:强干弱枝(強幹弱枝)  拼音:qiáng gàn ruò zhī
比喻强化根本主权力量,削弱分歧的势力。参见「彊干弱枝」条。《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
《漢語大詞典》:强最
亦作“彊最”。 强中之最,强到极点。管子·霸言:“诸侯合则彊,孤则弱。驥之材而百马伐之,驥必罢;彊最一伐而天下共之,国必弱矣。”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念孙 云:“言彊为一代之最,而天下共伐之,则国必弱也。”
分類:强中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