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灵鹊报归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灵鹊报喜〉
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
典故
偕隐鹿门
 
城郭休过
 
从德公
 
采药名山
 
采庞公药
 
归鹿门
 
老庞携家
 
采药不返
 
采药鹿门
 
采药庞公
 
隐鹿门
  
鹿门妻子
 
鹿门期
 
鹿门采药
 
鹿门庞
  
庞家活计
 
庞居士
 
庞德公

相关人物
庞公


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下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遂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

例句

何处先贤传,惟称庞德公。 孟浩然 题张野人园庐

岂望图麟阁,惟思卧鹿门。 李德裕 春日独坐思归

尝闻庞德公,家住洞庭水。终身栖鹿门,不入襄阳市。夫君弄明月,灭景清淮里。高踪邈难追,可与古人比。 李白 寄弄月溪吴山人

他日云壑间,来寻幽居士。 李群玉 饭僧

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杜甫 冬日有怀李白

汉阴有鹿门,沧海有灵查。 杜甫 喜晴

刘表虽遗恨,庞公至死藏。 杜甫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

庞公隐时尽室去,武陵春树他人迷。 杜甫 寄从孙崇简

庞公任本性,携子卧苍苔。 杜甫 昔游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庞公不浪出,苏氏今有之。 杜甫 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杜甫 赠别郑炼赴襄阳

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杜甫 遣兴

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 杜甫 遣兴五首

庞公竟独往,尚子终罕遇。 杜甫

庞公采药去,莱氏与妻行。 皇甫冉 赠郑山人

渚边游汉女,桑下问庞公。 郑锡 襄阳乐

庞公嘉遁所,浪迹难追攀。 阎防 夕次鹿门山作

典故
斜风细雨也须归
 
渔人西塞曲
 
细雨斜风
 
绿蓑青箬
 
西塞山前白鹭飞
 
青山箬笠绿蓑衣


《全唐诗》卷三百八〈渔父歌五首〉
〈渔父歌五首〉其一:「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典故
轮台归汉
 
轮台归汉

相关人物
李广利


《汉书》卷六十一《李广利传》
兵多,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至轮台,轮台不下,攻数日,屠之。
《汉书》卷九十六上《西域传上》
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之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献,汉使西域者益得职。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例句

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 岑参 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

典故 
桃林卧草,华岳嘶风
 
马向华山


《尚书》卷十一〈周书·武成〉~60~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旧题汉·孔安国传:「山南曰阳,桃林在华山东,皆非长养牛马之地,欲使自生自死,示天下不复乘用。」
典故
菟裘归计
 
菟裘计
 
觅菟裘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隐公·传十一年〉~82~
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羽父惧。反谮公于桓公。而请弑之。公之为公子也。与郑人战于狐壤。止焉。郑人囚诸尹氏。赂尹氏。而祷于其主钟巫。遂与尹氏归。而立其主。十一月。公祭钟巫。齐于社圃。馆于寪氏。壬辰。羽父使贼弑公于寪氏。立桓公。而讨寪氏。有死者。不书葬。不成丧也。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529~
十一年冬,公子挥谄谓隐公曰:「百姓便君,君其遂立。吾请为君杀子允,君以我为相。」隐公曰:「有先君命。吾为允少,故摄代。今允长矣,吾方营菟裘之地而老焉,以授子允政。」
典故
中散送飞鸿
 
失飞鸿
 
手寄七弦桐,目送飞鸿
 
手挥七弦亦
 
手挥五弦
 
挥五弦
 
挥弦送鸿
 
断鸿远目
 
目送孤鸿
 
目送征鸿
 
目送归鸿
 
目送飞鸿
 
举双白眼送飞鸿
 
送目鸣琴
 
送飞鸟

相关人物
嵇康


《昭明文选》卷二十四〈诗丙·赠答二·赠秀才入军五首〉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泰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例句

身骑天马多意气,目送飞鸿对豪贵。 任华 寄李白

鸿飞灭处犹目送,蝶舞闲时梦忽成。 权德舆 奉和礼部尚书酬杨著作竹亭歌

醉来倚玉无馀事,目送归鸿笑复歌。 钱起 仲春宴王补阙城东小池

越禽唯有南枝分,目送孤鸿飞向西。 顾况 送大理张卿(一题作送张卫尉)

典故
余方有事,子姑归去
 
哦松庭院
 
为二松千竹题崖壁
 
相伴双松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七〈韩愈十一·蓝田县丞厅壁记〉~5634~2~
丞之职,所以贰令,于一邑无所不当问。其下主簿、尉,主簿、尉乃有分职。丞位高而偪,例以嫌不可否事。文书行,吏抱成案诣丞,卷其前,钳以左手,右手摘纸尾,雁鹜行以进,平立睨丞曰:「当署」。丞涉笔占位署惟谨,目吏,问可不可,吏曰「得」,则退,不敢略省,漫不知何事。官虽尊,力势反出主簿、尉下。谚数慢,必曰「丞」,至以相訾。丞之设,岂端使然哉!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以蓄其有,浤涵演迤,日大以肆。贞元初,挟其能,战艺于京师,再进再屈(阙一字)人。元和初,以前大理评事言得失黜官,再转而为丞兹邑。始至,喟曰:「官无卑,顾材不足塞职。」既噤不得施用,又喟曰:「丞哉,丞哉!馀不负丞,而丞负馀。」则尽去牙角,一蹑故迹,破崖岸而为之。丞厅故有记,坏漏污不可读,斯立易桷与瓦,墁治壁,悉书前任人名氏。庭有老槐四行,南墙巨竹千梃,俨立若相持,水㶁㶁循除鸣,斯立痛埽溉,对树二松,日哦其间。有问者,辄对曰:「余方有公事,子站去。」姑考功郎中知制诰韩愈记。
典故
卧车辙
   
遮归路

相关人物
侯霸
 
秦彭


《昭明文选》卷五十九〈墓志·碑文下·齐故安陆昭王碑文〉~2552~
攀车卧辙之恋,争涂忘远;去思一借之情,愈久弥结。唐·李善注:「《东观汉记》曰:『秦彭,字国平,为开阳城门候。后拜颍川太守,老弱攀车,啼号填道。又曰:侯霸,字君房。王莽败,霸保守临淮。更始元年,遣谒者侯盛赍玺书徵霸。百姓号呼哭泣遮使者,或当道卧,皆曰:愿复留霸期年。』」
《白氏六帖》卷二十一《刺史门》
侯霸……被征,百姓攀辕卧辙,不许去。

简释

卧车辙:指地方官因治理有方而深受百姓拥戴。唐刘长卿《奉饯郑中丞罢浙西节度还京》:“五马嘶城隅,万人卧车辙。”


例句

悬旌风肃肃,卧辙泪纷纷。 刘商 送卢州贾使君拜命

五马嘶城隅,万人卧车辙。 刘长卿 奉饯郑中丞罢浙西节度还京

攀辕人共惜,解印日无多。 岑参 送王录事却归华阴

树皆人尚爱,辕即吏曾攀。 李逢吉 奉送李相公重镇襄阳

解龟逾卧辙,遣骑觅扁舟。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白居易 别州民

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 白居易 立碑

谁论重德光青史,过里犹歌卧辙风。 萧缜 前望江曲令颂德

典故 
苏公悬印
 
苏秦佩印归
 
苏秦印
 
苏秦富贵

相关人物
苏秦

参考典故
六印


《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2262~
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例句

题桥每念相如志,佩印当期季子荣。 杜荀鹤 遣怀

腰间尽解苏秦印,波上虚迎范蠡船。 王铎 罢都统守镇滑州作

笄年解笑鸣机妇,耻见苏秦富贵时。 王韫秀 夫入相寄姨妹

惠深范叔绨袍赠,荣过苏秦佩印归。 白居易 初除官蒙裴常侍赠鹘衔瑞草绯袍鱼袋因谢惠贶兼抒离情

苏公有国皆悬印,楚将无官可赏功。若使重生太平日,也应回首哭途穷。 秦韬玉 寄怀

未学苏秦荣佩印,却思平子赋归田。 薛逢 座中走笔送前萧使君

去时此地题桥去,归日何年佩印归。 韦庄 东阳赠别

典故
平子去
 
平子归休
 
平子归田
 
平子田
 
平子赋
 
平子赋归田
 
张衡作赋

相关人物
张衡


《昭明文选》卷十五东汉·张平子(衡)《归田赋》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简释

平子赋:喻精美文章,或咏归隐及哀愁。唐皇甫冉《馆陶李丞旧居》:“词藻世传平子赋,园林人比郑公乡。”


例句

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 孟浩然 题长安主人壁

贡禹怀书日,张衡作赋辰。 李峤

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王勃 春日还郊

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 王维 送钱少府还蓝田

未学苏秦荣佩印,却思平子赋归田。 薛逢 座中走笔送前萧使君

偶为谢客事,不顾平子田。 钱起 海畔秋思

已为平子归休计,五老岩前必共闻。 韦丹 思归寄东林澈上人(并序)

伯伦嗜酒还因乱,平子归田不为穷。 韦庄 将卜兰芷村居留别郡中在仕

典故
申公告老
 
申公归邸

相关人物
申公


《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320~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申公。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馀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绾为御史大夫。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砀鲁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为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典故
燕归可侯
  
舞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八《湘水》
「东南流径石燕山东,其山有石,绀而状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颃如真燕矣。」《湘州记》曰:零陵山有石燕,遇风雨即飞,止还为石。

简释

石燕:咏雨。清尤侗《四月十五日圣驾祷雨立降喜成二律限韵》之二:“旱魃敢同石燕舞,雨师早驭土龙迎。”


例句

自是湘州石燕飞,那关齐地商羊舞。 李端 荆门(一本此下有雨字)歌送兄赴夔州

不假土龙呈夭矫,自然石燕起参差。 李群玉 送崔使君萧山祷雨甘泽遽降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杜甫 雨不绝

燕归犹可候,羊起自成群。 苏味道 咏石

典故
王粲不归秦
 
王粲别荆蛮
 
王粲去国
 
王粲滞荆州
 
适荆蛮

相关人物
王粲(字仲宣)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597~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
《昭明文选》卷二十三〈诗丙·哀伤·七哀诗二首〉~087~
〈七哀诗〉二首其一:「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七哀诗〉二首其二:「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岗有馀,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衿。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昭明文选》卷三十〈诗庚·杂拟上·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433~
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

例句

王粲频徵楚,君恩许入秦。 包佶 发襄阳后却寄公安人

汉家正离乱,王粲别荆蛮。 孟郊 感怀

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 杜甫 久客

终作适荆蛮,安排用庄叟。 杜甫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

吾徒且加餐,休适蛮与荆。 杜甫 扬旗

接舆还入楚,王粲不归秦。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 杜甫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共嗟王粲滞荆州,才子为郎忆旧游。 权德舆 和司门殷员外早秋省中书直夜寄荆南卫象端公

典故
蜀郡归来


《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2999~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漢語大詞典》:鹿门(鹿門)
(1).古城门名。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臧紇 斩 鹿门 之关以出,奔 邾 。” 杜预 注:“ 鲁 南城东门。”
(2). 鹿门山 之省称。在 湖北省 襄阳县 。 后汉 庞德公 携妻子登 鹿门山 ,采药不返。后因用指隐士所居之地。 唐 杜甫 《冬日有怀李白》诗:“未因乘兴去,空有 鹿门 期。” 明 杨慎 《霞邱归引》:“ 鹿门 栖隐处,行与 老庞 邻。” 清 姚鼐 《柬王禹卿病中》诗:“但须 鹿门 携妻子,休俟 临卭 致骑从。”
《國語辭典》:庞公(龐公)  拼音:páng gōng
东汉末年高士。参见「庞德公」条。
《國語辭典》:休牛归马(休牛歸馬)  拼音:xiū niú guī mǎ
将牛马放牧,不再作军用。比喻天下升平,不再动用刀兵。《艺文类聚。卷一三。帝王部三。晋穆帝引晋穆帝哀策文》:「风扫天宇,休牛归马,卷旗卧鼓,俾我蒸民。」也作「休牛放马」、「休牛散马」。
《漢語大詞典》:攀辕(攀轅)
见“ 攀辕卧辙 ”。
《國語辭典》:攀辕卧辙(攀轅臥轍)  拼音:pān yuán wò chè
挽留或眷恋贤明长官。明。胡继宗《书言故事大全。卷八。仕进类。攀辕》:「汉侯霸为临淮太守,被召,百姓攀辕卧辙愿留期年。」也作「攀车拒轮」、「攀车卧辙」、「攀辕扣马」。
《漢語大詞典》:卧辙(卧轍)
东汉 侯霸 为 淮阳 太守,征入都,百姓号哭遮使车,卧于辙中,乞留 霸 一年。见《后汉书·侯霸传》。后常用为挽留去职官吏的典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三年,解 丹阳 尹,领太子少傅,餘悉如故。掛服捐驹,前良取则;卧辙弃子,后予胥怨。”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解龟踰卧辙,遣骑觅扁舟。” 元 柯丹丘 《荆钗记·民戴》:“卧辙攀鞍无计策,离歌别酒众难忘。”
《國語辭典》:佩印  拼音:pèi yìn
将印章系佩在身上。如:「古人有佩印的习尚。」
《國語辭典》:石燕  拼音:shí yàn
1.形状似燕的石块。北周。庾信 喜晴诗:「已欢无石燕,弥欲弃泥龙。」唐。卢照邻〈失群雁〉诗:「欲随石燕沉湘水,试逐铜乌绕帝台。」
2.动物名。腕足纲,蠕形无脊椎动物。呈横方形,壳为纯石灰质,两壳间有铰合部,壳中有圆锥螺旋形的大腕骨一对,壳面凸而有幅状褶襞。产于海中。
3.一种鸟,形似蝙蝠,产于石窟树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