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面奉
(1).当面受命。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延英面奉入青闈,亦选功夫亦选奇。”
(2).当面呈献。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闻得县君要换珠玉,小子随身带得有些,特地过来面奉与县君拣择。”
《漢語大詞典》:面命
(1).当面告语。《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郑玄 笺:“我非但对面语之,亲提撕其耳。”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 定国 大惊曰:‘都未尝面命,何由便尔?此必有异。’”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尚书二“率尔众慼出矢言”:“此九十四字,独为明顺,盖譔述之文与面命者不同也。”
(2).当面任命。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太保崔公墓志铭》:“ 宪宗皇帝 深嘉之,面命金紫,加检校职方郎中。”新唐书·沈传师传:“翰林缺承旨,次当 传师 , 穆宗 欲面命。”
《國語辭典》:面从(面從)  拼音:miàn cóng
表面顺从而心中不赞成。《书经。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分類:当面顺从
《漢語大詞典》:面论(面論)
当面评论。旧唐书·长孙无忌传:“ 太宗 尝谓 无忌 等曰:‘朕闻主贤则臣直,人若不自知,公宜面论,攻朕得失。’”
分類:当面评论
《漢語大詞典》:占谢(占謝)
当面致词道谢。晋书·何劭传:“ 劭 雅有姿望……每诸方贡献,帝輒赐之,而观其占谢焉。”南史·谢颢传:“﹝ 谢顥 ﹞诣 齐高帝 自占谢,言辞清丽。”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二年:“礼部侍郎 杨徽之 ,以衰疾求解职……及占谢,便殿命坐,劳问久之。”
分類:当面道谢
《漢語大詞典》:得对(得對)
谓臣下获准当面奏对。 宋 王禹偁 《右卫将军秦公墓志铭》:“公归京师,便殿得对,恩礼越等。”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上:“时諫官章须繇阁门进,且得对者尠。”
《漢語大詞典》:面发(面發)
谓当面陈词。 唐 司空图 《上谯公书》:“此皆相公夙自贮於沉实,而小子虽吃悸,不能面发,愿激扬於片词耳。”
《国语辞典》:面尘(面尘)  拼音:miàn chén
当面陈述。为书信用语。多用于派人送达的信封上,以表客气。如:「面尘某某先生。」
《國語辭典》:面议(面議)  拼音:miàn yì
当面议论。《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权犹豫未决,吴太夫人命周瑜、张昭等面议。」《红楼梦》第一六回:「叔叔才回家,未免劳乏,不用过我们那边去,有话明日一早再请过去面议。」
《國語辭典》:后面(後面)  拼音:hòu miàn
1.人体或物体背面、靠后的部分。《三国演义》第一○八回:「今他筑起大堤,左右又筑两城,以防巢湖后面攻击。」也作「后边」。
2.次序靠后的部分。如:「这篇文章的精彩处全在后面!」也作「后边」。
《國語辭典》:背地  拼音:bèi dì
暗中、私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东山疑心不已,背地扯了那同行少年问他道:『你们这个十八兄,是何等人?』」《红楼梦》第六八回:「至于那些下人小人之言,未免见我素昔持家太严,背地加减些话也是常情。」
《漢語大詞典》:面谢(面謝)
当面道谢。 鲁迅 《书信集·致内山完造》:“诸多费神,甚感,容后面谢。”
分類:当面道谢
《國語辭典》:面授  拼音:miàn shòu
当面传授或讲授。如:「面授机宜」、「空中大学除透过视讯教学外,并安排面授课程,学生可以当面向老师请教。」
《國語辭典》:面谀(面諛)  拼音:miàn yú
当面阿谀。《史记。卷九九。叔孙通传》:「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分類:当面恭维
《國語辭典》:面禀(面稟)  拼音:miàn bǐng
下属对上级当面的报告。《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在京带有大老爷的家书,说要见二位老爷,有话面禀。」《红楼梦》第二回:「他既是你女婿,便带了你去亲见太爷面禀,省得乱跑。」
分類:当面禀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