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4,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鬼录
司录
甄录
编录
备录
目录
抄录
纪录
学录
集录
采录
令录
录录
录奏
传录
《國語辭典》:鬼录(鬼錄)  拼音:guǐ lù
死者的名籍。《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也作「鬼箓」。
《漢語大詞典》:司录
官名。 晋 时置录事参军,为公府官,非州郡职,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 北周 称司录参军,属相府;同时州之刺史有军而开府者亦置之。 唐 开元 初改为京尹属官,掌府事。参阅通典·职官十五、 王仲荦 《北周六典》卷十。
《漢語大詞典》:甄录
(1).甄别录用;选择采用。陈书·袁宪传:“ 高宗 曰:‘卿处事已多,可谓清白。别相甄録,且勿致辞。’” 宋 苏洵 《上皇帝书》:“臣所著《权书》《衡论》《几策》二十篇,乞赐甄録。” 明 唐顺之 《告病疏》:“臣某本樗櫟粗材,过蒙陛下甄録,使得待罪翰林。此宠荣之至极。” 叶圣陶 《穷愁》:“急投厂中,效 毛先生 自荐,念厂中工作,皆所素习,具辞以告,必见甄録也。”
(2).犹选录。《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序》:“近甄録其近雅驯者,以广见闻。”
《國語辭典》:编录(編錄)  拼音:biān lù
摘录编辑。如:「这家出版社编录了该社畅销书目,方便读者选购。」《南史。卷六○。列传。孔休源》:「时周舍撰《礼疑义》,自汉魏至于齐梁,并皆搜采,休源所有奏议,咸预编录。」
《漢語大詞典》:备录(備録)
详细记录;全部记载。 宋 苏洵 《议修礼书状》:“欲乞备録闻奏。”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餘中:“气骨咸自錚錚,不能备録。”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其事其诗,俱足千古,惜太长,不能备録。”
《國語辭典》:目录(目錄)  拼音:mù lù
1.书籍的书目总录或分类书目著录。见「图书目录」条。
2.列在书刊正文前的篇章条目,以备检阅查询之用。《儒林外史》第一三回:「看见刻的墨卷上目录摆在桌上,上写著『历科墨卷持运。』」《文明小史》第三四回:「细看目录,都是历代史鉴上的事。」在图书馆学专业领域中,则以「目次」为专门用语。
3.编列物品及资料类别、名称、数量的文件。如:「财产目录」、「货品目录」、「档案目录」。
《國語辭典》:抄录(抄錄)  拼音:chāo lù
照原文誊写。如:「这是我抄录下来的及格名单。」也作「抄写」。
分類:抄录抄写
《國語辭典》:纪录(紀錄)  拼音:jì lù
1.记于书册的资料。如:「会议纪录」。《魏书。卷一。序纪》:「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也作「记录」、「记载」。
2.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如:「他的体重终于打破世界金氏纪录。」也作「记录」。
3.记于书册。如:「他把每天的生活情形纪录在日记上。」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迪斯用来,颇可纪录,虽一精思,议而复误,故撰古训。」也作「记录」、「记载」。
4.做纪录的人。如:「下次的会议就由你当纪录。」也作「记录」。
《漢語大詞典》:学录(學録)
(1).国子监所属学官。 宋 、 元 、 明 、 清 皆置,掌执行学规、协助博士教学。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张元干梦》:“ 张楠 ,字 元干 , 福州 名士也,入太学为学録。”
(2). 元 代路、州、县学学官。协助教授、学正教育所属生员。参阅元史·选举志一
《國語辭典》:集录(集錄)  拼音:jí lù
汇集编录。《续汉书志。第三。律历志下》:「光和元年中,议郎蔡邕、郎中刘洪补续律历志,……是以集录为上下篇,放续前志,以备一家。」
分類:抄录
《國語辭典》:采录(採錄)  拼音:cǎi lù
蒐集并记录下来。如:「他到非洲采录当地土人的歌谣。」
《漢語大詞典》:令录
宋 代指县令、录事参军一级的地方官吏。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初入令録之人,并可注録事参军。如无员闕可授,大县簿尉,仍赐令録之俸。”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宋史十二:“ 宋 初,选人寄禄官凡四等……録事参军、县令,谓之令録。”
《國語辭典》:录录(彔彔)  拼音:lù lù
1.事情忙碌。如:「近日录录,无片刻稍息。」
2.清晰可数。如:「往事录录,如在眼前。」
分類:碌碌平庸
《漢語大詞典》:录奏
记录并上奏。北齐书·孝昭帝纪:“ 天保 以来未蒙追赠者,亦皆録奏。”
分類:记录上奏
《漢語大詞典》:传录(傳録)
转抄,传抄。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杨大年 作文﹞每盈一幅,则命门人传録,门人疲於应命,顷刻之际,成数千言。”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辩:“一时传録者以‘树’字与 英宗 庙讳同音,故易以‘暮’字。”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近年惟 直斋 陈氏 书最多,盖尝仕於 莆 ,传録 夹漈 郑氏 、 方氏 、 林氏 、 吴氏 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餘卷。”
分類:转抄传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