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4,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备录
目录
抄录
纪录
学录
集录
采录
令录
录录
录奏
传录
录问
誊录
省录
日录
《漢語大詞典》:备录(備録)
详细记录;全部记载。 宋 苏洵 《议修礼书状》:“欲乞备録闻奏。”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餘中:“气骨咸自錚錚,不能备録。”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其事其诗,俱足千古,惜太长,不能备録。”
《國語辭典》:目录(目錄)  拼音:mù lù
1.书籍的书目总录或分类书目著录。见「图书目录」条。
2.列在书刊正文前的篇章条目,以备检阅查询之用。《儒林外史》第一三回:「看见刻的墨卷上目录摆在桌上,上写著『历科墨卷持运。』」《文明小史》第三四回:「细看目录,都是历代史鉴上的事。」在图书馆学专业领域中,则以「目次」为专门用语。
3.编列物品及资料类别、名称、数量的文件。如:「财产目录」、「货品目录」、「档案目录」。
《國語辭典》:抄录(抄錄)  拼音:chāo lù
照原文誊写。如:「这是我抄录下来的及格名单。」也作「抄写」。
分類:抄录抄写
《國語辭典》:纪录(紀錄)  拼音:jì lù
1.记于书册的资料。如:「会议纪录」。《魏书。卷一。序纪》:「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也作「记录」、「记载」。
2.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如:「他的体重终于打破世界金氏纪录。」也作「记录」。
3.记于书册。如:「他把每天的生活情形纪录在日记上。」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迪斯用来,颇可纪录,虽一精思,议而复误,故撰古训。」也作「记录」、「记载」。
4.做纪录的人。如:「下次的会议就由你当纪录。」也作「记录」。
《漢語大詞典》:学录(學録)
(1).国子监所属学官。 宋 、 元 、 明 、 清 皆置,掌执行学规、协助博士教学。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张元干梦》:“ 张楠 ,字 元干 , 福州 名士也,入太学为学録。”
(2). 元 代路、州、县学学官。协助教授、学正教育所属生员。参阅元史·选举志一
《國語辭典》:集录(集錄)  拼音:jí lù
汇集编录。《续汉书志。第三。律历志下》:「光和元年中,议郎蔡邕、郎中刘洪补续律历志,……是以集录为上下篇,放续前志,以备一家。」
分類:抄录
《國語辭典》:采录(採錄)  拼音:cǎi lù
蒐集并记录下来。如:「他到非洲采录当地土人的歌谣。」
《漢語大詞典》:令录
宋 代指县令、录事参军一级的地方官吏。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初入令録之人,并可注録事参军。如无员闕可授,大县簿尉,仍赐令録之俸。”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宋史十二:“ 宋 初,选人寄禄官凡四等……録事参军、县令,谓之令録。”
《國語辭典》:录录(彔彔)  拼音:lù lù
1.事情忙碌。如:「近日录录,无片刻稍息。」
2.清晰可数。如:「往事录录,如在眼前。」
分類:碌碌平庸
《漢語大詞典》:录奏
记录并上奏。北齐书·孝昭帝纪:“ 天保 以来未蒙追赠者,亦皆録奏。”
分類:记录上奏
《漢語大詞典》:传录(傳録)
转抄,传抄。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杨大年 作文﹞每盈一幅,则命门人传録,门人疲於应命,顷刻之际,成数千言。”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辩:“一时传録者以‘树’字与 英宗 庙讳同音,故易以‘暮’字。”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近年惟 直斋 陈氏 书最多,盖尝仕於 莆 ,传録 夹漈 郑氏 、 方氏 、 林氏 、 吴氏 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餘卷。”
分類:转抄传抄
《漢語大詞典》:录问(録問)
谓省察甄别囚人。魏书·世宗纪:“慎狱重刑,著於往誥……可依 洛阳 旧图,修 听讼观 ,农隙起功,及冬令就。当与王公卿士亲临録问。”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狱具,朝臣 杜枢 请録问。駮之,特旨不録问。杀 彦泽 ,公议枉之。”
《國語辭典》:誊录(謄錄)  拼音:téng lù
誊写抄录。如:「誊录文稿」。
《漢語大詞典》:省录
(1).省察。后汉书·班超传:“故 超 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踰望,三年於今,未蒙省録。”
(2).视察并登记。汉书·隽不疑传“每行县録囚徒还” 唐 颜师古 注:“省録之,知其情状有冤滞与不也。”新唐书·虞世南传:“又 山东 淫雨, 江 淮 大水,恐有寃狱枉繫,宜省録纍囚,庶几或当天意。”
(3).记忆;注意。 唐 柳宗元 《寄京兆许孟容书》:“往时读书,自以不至抵滞,今皆顽然无復省録。” 宋 陆游 《得赵若川书因寄》诗:“老病闭门谁省録,因风时肯问何如。”
《漢語大詞典》:日录
(1).史书记事的一种体例。记其事并记其时日。《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汉 何休 注:“於所闻之世……大夫卒,无罪者日録,有罪者不日,略之。”
(2).指史官按日的记录。宋史·周常传:“陛下於灾暾可畏之候,暂停进对,亦人情之常;若著为定令,则必记於日録,传之史笔。”
(3).犹日记。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 山谷 晚年作日録,题曰《家乘》。” 阿英 《敌后日记·〈庙湾纪程〉序》:“余自五月三十一日,离 泰州 前来军部……诸凡海陆河川,风雨晦暝,艰辛苦难,无不饱经。故抵达军本部 亭子港 以后,遂将途中日録,汇为一册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