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4,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梅录
荀录
砚录
题名录
誊录所
执录
开元录
渊源录
员录
乾录
逮录
谶录
脞录
钱录
内录
《漢語大詞典》:梅录
见“ 梅禄 ”。
《漢語大詞典》:梅禄
突厥语的译音。亦译作“梅録”、“梅落”。古代 回纥 官爵名。旧唐书·柳公绰传:“是岁,北虏遣梅禄将军 李畅 以马万匹来市,託云入贡。”新唐书·回鹘传上:“会酋长 突董 、 翳密施 、大小梅録等还国,装橐係道,留 振武 三月,供拟珍丰,费不貲。”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契丹 在 回纥 统治时期,氏族、部落长曾采用过‘达干’、‘梅落’等 回纥 称号。”
《韵府拾遗 沃韵》:荀录(荀录)
任昉赠王僧孺诗:刘略班艺,虞志荀录;伊昔有怀,交相欣勖。
《骈字类编》:砚录(砚录)
宋史:唐询傅好畜砚,客至辄出而玩之,有砚录三卷。
《國語辭典》:题名录(題名錄)  拼音:tí míng lù
唐宋以后,将会试及第同榜者的姓名、年龄、籍贯等汇编成册,称为「题名录」。《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我是前日到的家,看见题名录了。知道老弟高中了,所以今日特来贺喜。」
《國語辭典》:誊录所(謄錄所)  拼音:téng lù suǒ
古时考试,为避免阅卷者认出应试者的笔迹,而将试卷重新誊写的机构。《六部成语注解。礼部》:「誊录所:由受卷所送交誊录所,以朱笔誊录一本呈于主试,而不呈原卷,恐笔迹中有弊故也。」
《漢語大詞典》:执录(執録)
逮捕。南史·宋巴陵哀王休若传:“中兵参军 京兆 王敬先 劝割据 荆楚 。 休若 执録,驰使白 明帝 , 敬先 坐诛。”
分類:逮捕
《国语辞典》:开元录(开元录)  拼音:kāi yuán lù
书名。唐。智升撰。二十卷。为开元释教录的略称。是中国最有名的佛教目录学著作之一。其藏经编次,成为宋、元、明刻本藏经的根据。
《国语辞典》:渊源录(渊源录)  拼音:yuān yuán lù
谱书的别名。如汪氏渊源录。参见「谱书」条。
分类:谱书
《漢語大詞典》:员录(員録)
名籍。晋书·慕容皝载记:“学生不任训教者,亦除员録。”
分類:名籍
《漢語大詞典》:乾录(乾録)
指指帝王的著作。 南朝 梁 沈约 《〈梁武帝集〉序》:“逮乎俯应归运,仰修乾録,载笔握简,各有司存。”
分類:帝王著作
《漢語大詞典》:逮录
逮捕;拘囚。《三国志·吴志·陆抗传》:“而顷闻 薛莹 卒见逮録, 莹 父 综 纳言先帝,傅弼 文皇 ,及 莹 承基,内厉名行,今之所坐,罪在可宥。”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 尝有 櫟阳 逮” 唐 司马贞 索隐:“谓有罪相连及,为 櫟阳县 所逮録也。”
分類:逮捕拘囚
《漢語大詞典》:谶录(讖録)
谶书的目录。《后汉书·张衡传》:“ 刘向 父子领校祕书,閲定九流,亦无讖録。” 李贤 注:“并无讖説也。”
分類:谶书
《漢語大詞典》:脞录
犹杂录。亦用作书名。如 清 孙志祖 著有读书脞录。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跋》:“盖自简书远役,闻见稍多,輙有日钞,藉资脞録。”
分類:杂录作书
《骈字类编》:钱录(钱录)
宋史艺文志:见上。
《漢語大詞典》:内录
古官制有录尚书事,“内録”为其省称。晋书·桓温传:“加 扬州 牧,録尚书事…… 温 遂城 赭圻 ,固让内録,遥领 扬州 牧。”
分類:官制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