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彙、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24,分29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詞典(續上)
敍録
簿录
書録
纂录
要录
录白
录公
僧录
史录
藥録
寫録
图录
名录
雜録
後録
《國語辭典》:敘錄  拼音:xù lù
1.次第記載。《三國志。卷五三。吳書。薛綜傳》:「敘錄功美,垂之無窮。」
2.漢成帝命劉向校中藏經傳諸子詩賦,每一成書,皆條例篇目,總其旨要,奏錄之。如《管子敘錄》、《戰國策敘錄》。
《國語辭典》:簿錄  拼音:bù lù
查抄財產。《新唐書。卷一四九。劉晏傳》:「然已命簿錄其家,唯雜書兩乘,米麥數斛,人服其廉。」
《國語辭典》:書錄  拼音:shū lù
綜述書籍的版本、評論與其源流等各種資料的圖書目錄。
《漢語大詞典》:纂录
编撰记载。 唐 韩愈 《毛颖传》:“ 颖 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 秦 事,无不纂録。”宋史·赵安易传:“时属籍未备,奏请纂録。” 清 顾炎武 《答汪苕文书》:“弟方纂録解, 程 朱 各自为书,以正《大全》之谬。” 章炳麟 《文学说例》:“凡纂録文辞者,宜无取焉。”
分類:编撰记载
《漢語大詞典》:要录
录要,辑要。常用作书名。如: 唐 张彦远 法书要录; 宋 汪藻 靖康要录; 宋 蒲处贯 保生要录
分類:作书
《漢語大詞典》:录白
宋 时枢密院承旨起草的文件。 宋 司马光 《乞合两省为一札子》:“又本置门下,欲以封駮,中书省録黄,枢密院録白,恐有未当。”
《漢語大詞典》:录公
(1).录尚书事的敬称。南齐书·海陵王纪:“ 宣城王 辅政,帝起居皆諮而后行。思食蒸鱼菜,太官令答无録公命,竟不与。”《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并録尚书事” 元 胡三省 注:“ 光武 不任三公,事归臺阁,惟録尚书事者权任稍重,自是迄于 齐 梁 ,谓之録公。”
(2). 宋 代南方称押司录事。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一:“ 彭 献诗谢之曰:……‘令尹声声言有过,録公口口道无灾。思量也解开东阁,留取头蹄待秀才。’南方谓押司録事为‘録公’,览者无不絶倒。”
《漢語大詞典》:僧录
僧官名。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吴 僧 赞寧 ,国初为僧録,颇读儒书,博览强记,亦自能撰述。”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九·僧作制义:“ 明 时, 南京 五大寺僧,每季考校於礼部……文义优者选充僧録等官。”
《漢語大詞典》:史录
历史的文字记录。新唐书·刘子玄等传赞:“ 大中 以后,史録不存。”
《漢語大詞典》:药录(藥録)
录存方剂的典籍。亦泛指现存的药方。 北周 庾信 《卧疾穷愁》诗:“ 稚川 求药録, 君平 问卜林。”
《漢語大詞典》:写录(寫録)
书写;抄录。 唐 李绰 尚书故实:“有 李幼奇 者, 开元 中以艺干 柳芳 ,尝对 芳 诵百韵诗, 芳 已暗记,便题之於壁,不差一字……请 幼奇 更诵所著文章,皆一遍便能写録。” 宋 文同 《将赴洋州书东谷旧隐》诗:“壁间细书字,多是亲写録。”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堂规式》:“详听口供,挨次写録。”《居延汉简甲乙编·凡例》:“释文依原款式写录。原简上文字以外的符号,亦一律按原式写录。”
分類:书写抄录
《國語辭典》:圖錄  拼音:tú lù
圖讖符命一類的書籍。參見「圖讖」條。《新唐書。卷九五。竇威傳》:「李氏名在圖錄,天所啟也。」
《國語辭典》:名錄  拼音:míng lù
記錄名字的本子。《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唐。顏師古。注:「籍謂名錄也,高紀所云通侯籍也。」
分類:名录名册
《漢語大詞典》:杂录(雜録)
(1).古代史学体裁之一种。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序》:“故自 武德 、 贞观 而后,吮笔为小説、小録、稗史、野史、杂録、杂记者多矣。”
(2).古人多以此为书名。如:新唐书·艺文志二有 郑处诲 明皇杂録二卷, 房千里 《投荒杂録》一卷。
《漢語大詞典》:后录(後録)
称某些以“録”为书名的著作的续篇。如:文献通考·经籍四四著录有闻见后录二十卷。系 宋 邵博 继 邵伯温 《闻见前录》之作。 宋 王明清 《挥麈录》之续集亦称《后录》
分類:为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