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彙、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歸田錄


《歸田錄》~3~
歸田錄者,朝廷之遺事,史官之所不記,與夫士大夫笑談之餘而可錄者,錄之以備閒居之覽也。有聞而誚余者曰:「何其迂哉!子之所學者,修仁義以為業,誦六經以為言,其自待者宜如何?而幸蒙人主之知,備位朝廷,與聞國論者,蓋八年於茲矣。既不能因時奮身,遇事發憤,有所建明,以為補益;又不能依阿取容,以徇世俗。使怨嫉謗怒,叢于一身,以受侮于群小。當其驚風駭浪,卒然起於不測之淵,而蛟鱷黿鼉之怪,方駢首而闖伺,乃措身其間,以蹈必死之禍。賴天子仁聖,惻然哀憐,脫於垂涎之口而活之,以賜其餘生之命,曾不聞吐珠銜環,效?雀之報。蓋方其壯也,猶無所為,今既老且病矣,是終負人主之恩,而徒久費大農之錢,為太倉之鼠也。為子計者,謂宜乞身於朝,退避榮寵,而優游田畝,盡其天年,猶足竊知止之賢名。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決,此而不思,尚何歸田之錄乎!」余起而謝曰:「凡子之責我者皆是也,吾其歸哉,子姑待。」治平四年九月乙未廬陵歐陽修序。
《歸田錄·附錄一·四庫全總目提要》~56~
歸田錄二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宋歐陽修撰。多記朝廷軼事,及士大夫談諧之言。自序謂以唐李肇國史補為法,而小異於肇者,不書人之過惡。陳氏書錄解題曰:「或言公為此錄,未成而序先出,裕陵索之,其中本載時事及所經歷見聞,不敢以進,旋為此本,而初本竟不復出。」王明清揮麈三錄則曰:「歐陽公歸田錄初成未出而序先傳,神宗見之,遽命中使宣取,時公已致仕在潁州,因其間所記有未欲廣布者,因盡刪去之,又惡其太少,則雜記戲笑不急之事,以充滿其卷帙。既繕寫進入,而舊本亦不敢存。」二說小異。周煇清波雜志,所記與明清之說同,惟云「原本亦嘗出」,與明清說又不合。大抵初稿為一本,宣進者又一本,實有此事;其旋為之說,與刪除之說,則傳聞異詞耳。惟修歸潁上在神宗時,而錄中稱「仁宗立今上為皇子」,則似英宗時語,或平時劄記,歸田後乃排纂成之,偶忘追改歟?其中不試而知制誥一條,稱宋惟楊億、陳堯叟及修三人,費袞梁谿漫志舉真宗至道三年四月,以梁周翰夙負詞名,令加獎擢,亦不試而知制誥,實在楊億之前,糾修誤記。是偶然疏舛,亦所不免。然大致可資考據,亦國史補之亞也。
典故
御屏錄
 
彔屏風姓字
 
御筆親題名姓

相關人物
宋太宗
 
宋真宗


《玉海》卷九十一
梁晁守吉州,太宗記其姓名於御屏。……呂夷簡治開封有聲,真宗識其姓名於屏風。
《宋朝事實類苑》卷九〈名臣事?二·呂文靖凡三事·三〉~0~
呂許公夷簡為郡守,上言乞不稅農器。真宗知其可為宰相,記名殿壁,後果正台席。
《宋史》卷三百一十一〈呂夷簡列傳〉~0206~
呂夷簡字坦夫,先世萊州人。……知制誥。兩川饑,為安撫使,進龍圖閣直學士,再遷刑部郎中、權知開封府。治嚴辦有聲,帝識姓名于屏風,將大用之。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七〈循吏列傳·序言〉~566~
太宗嘗曰:「朕思天下事,丙夜不安枕,永惟治人之本,莫重刺史,故錄姓名於屏風,臥興對之,得才否狀,輒疏之下方,以擬廢置。」
典故
屏風紀錄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七〈循吏列傳·序言〉~566~
唐興,承隋亂離,祓荒荼,始擇用州刺史、縣令。太宗嘗曰:「朕思天下事,丙夜不安枕,永惟治人之本,莫重刺史,故錄姓名於屏風,臥興對之,得才否狀,輒疏之下方,以擬廢置。」
典故
祿萬鍾
 
萬鍾祿
 
萬鍾錄
 
萬鍾于我何有
 

《孟子》卷十一下《告子上》
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孟子注疏》卷四下〈公孫丑章句下〉~82~
他日王謂時子曰:「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弟子以萬鍾,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子盍為我言之?」漢·趙岐注:「使教養一國君臣之子弟,與之萬鍾之祿。」
《莊子集釋》卷九下〈雜篇·讓王〉~974~
楚昭王失國,屠羊說走而從於昭王。昭王反國,將賞從者,及屠羊說。屠羊說曰:「大王失國,說失屠羊;大王反國,說亦反屠羊。臣之爵祿已復矣,又何賞之言?」王曰:「強之!」屠羊說曰:「大王失國,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誅;大王反國,非臣之功,故不敢當其賞。」王曰:「見之!」屠羊說曰:「楚國之法,必有重賞大功而後得見。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國,而勇不足以死寇。吳軍入郢,說畏難而避寇,非故隨大王也。今大王欲廢法毀約而見說,此非臣之所以聞於天下也。」王謂司馬子綦曰:「屠羊說居處卑賤而陳義甚高,子綦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屠羊說曰:「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貴於屠羊之肆也;萬鍾之祿,吾知其富於屠羊之利也。然豈可以食爵祿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說不敢當,願復反吾屠羊之肆。」遂不受也。

《國語辭典》:萬鍾  拼音:wàn zhōng
1.形容俸祿很多。《孟子。公孫丑下》:「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弟子以萬鍾。」
2.形容數量很多。《文選。班固。東都賦》:「於是庭實千品,旨酒萬鍾。」
分類:优厚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