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风脉(風脈)
指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迷信者认为“风水”的好坏能决定宅主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魏钢焰 《宝地--宝人--宝事》:“你要挖那块地,就一镢先把我砍倒!那是我的好风脉呵!”参见“ 风水 ”。
《國語辭典》:外线(外線)  拼音:wài xiàn
1.对敌方采取由外向内攻击的兵力部署战线。如:「外线作战」、「他适时利用外线出击的战略,终于赢得这场持久战。」
2.称对外通话的线路为「外线」。如:「这支话机具有保留外线通话的功能,使用非常简便。」
《國語辭典》:趁势(趁勢)  拼音:chèn shì
趁机。《红楼梦》第八回:「凤姐又趁势请贾母后日过去看戏。」《老残游记》第七回:「老残知道是师爷们来见东家的,就趁势走了。」
《國語辭典》:姿势(姿勢)  拼音:zī shì
1.动作的状态。如:「他掷标枪的姿势非常标准。」
2.身体形像所表现的特殊形态,不一定是动作的。如:「他的照片姿势很美。」
3.说话或演讲时,所做的态度和手势。
《國語辭典》:锋头(鋒頭)  拼音:fēng tou
1.刀箭可伤人的锐利地方。用以比喻危险和灾难。如:「避锋头」。
2.言行表现特别活跃或出色,格外惹人注意。如:「他今天晚上出尽了锋头」。也作「风头」。
《漢語大詞典》:混澒
水流漫涌回旋貌。常以形容作乱的形势。新唐书·杜牧传:“ 齐 、 鲁 、 梁 、 蔡 被其风,因亦为寇。以里拓表,以表撑里,混澒回转,颠倒横邪,未常五年间不战。”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七年:“是以 赵 、 魏 、 燕 、 齐 卓起大唱, 梁 、 蔡 、 吴 、 蜀 躡而和之;其餘混澒轩嚣;欲相效者,往往而是。”
《漢語大詞典》:趣势(趣勢)
亦作“ 趣埶 ”。
(1).顺应形势。后汉书·窦融传论:“ 竇融 始以豪侠为名,拔起风尘之中,以投天隙。遂蝉蜕王侯之尊,终膺卿相之位,此则徼功趣埶之士也。”
(2).趋附权势。后汉书·蔡邕传:“侍中祭酒 乐松 、 贾护 多引无行趣埶之徒,并待制 鸿都门 下。”北史·贾思伯传:“ 思伯 与 元兴 同事,大相友昵, 元兴 时为 元叉 所宠,论者讥其趣势云。”
《漢語大詞典》:顺权(順權)
谓顺从形势。 汉 贾谊 《过秦论中》:“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推此言之,取与守不同术也。”
分類:顺从形势
《漢語大詞典》:形宜
指按照形势所应注意之事。《宋书·申恬传》:“臣近至止,即履行所统,究其形宜。 河 济 之间,应置戍扞,其中四处,急须修立, 瓮口 故城,又是要所,宜移 太原 ,委以边事。”
《國語辭典》:政情  拼音:zhèng qíng
政治情势。如:「政情稳定」。
《國語辭典》:叠棋(疊棋)  拼音:dié qí
孙息叠十二颗棋再加九粒鸡子于其上,以劝谏晋灵公勿造九层台的故事。见《文选。左思。魏都赋》李善注引《说苑》。比喻危险。《文选。左思。魏都赋》:「顾非累卵于叠棋,焉至观形而怀怛。」
《漢語大詞典》:边危(邊危)
指边疆的危急形势。 晋 潘岳 《马汧督诔》:“保此 汧城 ,救我边危。”南史·梁纪上·武帝上:“公星言鞠旅,禀命徂征,拯我边危,重获安堵,此又公之功也。”
《國語辭典》:裹挟(裹挾)  拼音:guǒ xié
受情势、潮流等所胁迫,不得不采取某种态度或行为。如:「因为受了恶人裹挟,他才做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
《漢語大詞典》:势态(勢態)
态势。多指军事部署的形势和状态。 茅盾 《归途杂拾·惠阳》:“何况在逃难中,更何况敌人虽已退却,亦不过回复原势态而已。”
《漢語大詞典》:事色
情况,形势。
分類: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