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彩 → 䌽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590,分4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文彩
五彩
彩霞
彩毫
彩衣
彩鸾
彩虹
剪䌽
彩鹢
霞彩
彩服
散彩
戏彩
彩仗
彩仗
《國語辭典》:文彩  拼音:wén cǎi
1.绚丽、华美的颜色。《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光明熠爚,文彩璘班。」《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只见东南上有一只五色鸟飞来库藏屋顶住著,文彩辉煌,百鸟喧噪,弥天而来。」也作「文采」。
2.文章、文辞。《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彩不表于后世也。」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潘岳之文彩,始述家风。」也作「文采」。
《國語辭典》:文采  拼音:wén cǎi
1.绚丽的色泽。《庄子。马蹄》:「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也作「文彩」。
2.文辞、文才。《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玄成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贤,而文采过之。」《南史。卷二六。袁湛传》:「文采遒艳,从横有才辩。」也作「文彩」。
《國語辭典》:五彩  拼音:wǔ cǎi
1.本指黄、赤、白、黑、青五种颜色。后泛指多种颜色。《镜花缘》第一四回:「此云本由足生,非人力可能勉强。其色以五彩为贵,黄色次之,其馀无所区别,惟黑色最卑。」也作「五采」。
2.一种彩瓷。以红、黄、绿、紫、蓝、墨、金等多色釉彩在瓷器表面描绘图案,色彩鲜艳浓厚。也称为「硬彩」。
《國語辭典》:五采  拼音:wǔ cǎi
本指黄、赤、白、黑、青五种颜色。后泛指多种颜色。《书经。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山海经。中山经》:「祈酒太牢祠,婴用圭璧十五,五采惠之。」也作「五彩」。
分類:五采颜色
《國語辭典》:彩霞  拼音:cǎi xiá
因阳光的照射而产生多种颜色变化的云层。
《漢語大詞典》:彩毫(綵毫)
画笔;彩笔。亦指绚丽的文笔。 唐 温庭筠 《塞寒行》:“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宋 晏殊 《胡捣练》词:“谁把彩毫描得,免恁轻抛掷。”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私契》:“研朱露,蘸彩毫。这新词全费敲。”参见“ 彩笔 ”。
犹綵笔。 唐 黄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一:“五色綵毫裁凤詔,九重天子豁龙颜。”参见“ 綵笔 ”。
《高级汉语词典》:彩笔
彩色笔。即彩笔
分類:彩笔
《國語辭典》:彩笔(彩筆)  拼音:cǎi bǐ
画笔。如:「这个画家彩笔一挥,便是一幅好山好水。」
《漢語大詞典》:彩衣(綵衣)
(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 楚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著五色斑斕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宋 王禹偁 《谢宣旨令次男西京侍疾表》:“此盖陛下义敦天性,恩厚孝思,念黄髮之衰羸,俾彩衣而侍养。”
(2).指戏曲表演的服装。红楼梦第五四回:“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因不及抬箱,料着 贾母 爱听的三五齣戏的彩衣包了来。”
(1).五彩衣服。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下:“忽有綵衣小儿自外入,顷刻至数百人,结束如一,阶墀尽满。”
(2).谓孝养父母。 唐 黄滔 《〈颍川陈先生集〉序》:“早孤,事太夫人弥孝,熙熙愉愉,承颜侍膳,虽隆云路之望,终确綵衣之恋。” 宋 沈遘 《五言送徐同年谔出京》:“还家昼锦乐,拜寿綵衣荣。” 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图歌》:“綵衣归来奉翁母,愿言寿比三山久。”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君此行也,躬綵衣,捧瑶斝,象服绣葆,蹌躋一庭。”参见“ 綵衣娱亲 ”。
《國語辭典》:䌽衣娱亲(綵衣娛親)  拼音:cǎi yī yú qīn
老萊子性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彩衣,作嬰兒嬉戲的樣子逗父母高興。後用以比喻孝養父母。參見「戲綵娛親」條。
《國語辭典》:䌽鸾(綵鸞)  拼音:cǎi luán
相传为西王母的传书使者。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早则不隔著个东墙递与,可怎么也随著䌽鸾飞去!」
《國語辭典》:彩虹  拼音:cǎi hóng
大气中的小水滴受日光照射时,由于折射及反射作用,而于天空中形成弧形的彩色带状景观,由外圈到内圈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简称为「虹」。
《国语辞典》:剪䌽(剪䌽)  拼音:jiǎn cǎi
1.剪裁花纸或布帛。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立春之日,悉剪䌽为燕以戴之,帖宜春二字。」
2.在建筑物落成,道路桥梁启用,或商店、展览会开幕时,举行剪断彩带的仪式。也作「剪䌽」。
《國語辭典》:彩鹢(彩鷁)  拼音:cǎi yì
旧时常在船首画上鹢鸟作为装饰,后遂成为船只的代称。唐。李峤〈汾阴行〉:「木兰为楫桂为舟,棹歌微吟彩鹢浮。」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二二出:「锦缆云帆,彩鹢如飞箭。」
《漢語大詞典》:霞彩
见“ 霞采 ”。
《漢語大詞典》:霞采
亦作“ 霞彩 ”。
(1).彩霞。 隋 薛道衡 《重酬杨仆射山亭》:“朝朝散霞彩,暮暮澄秋色。” 唐 张均 《岳阳晚景》:“水光浮日出,霞彩映 江 飞。” 宋 王象祖 《寿台楼赋》:“即长虹之霞采兮,罩苍龙之云烟。” 许杰 《惨雾》:“ 多理 红了的眼睛也退了一些热度,正如被太阳烧热了的霞彩,慢慢的被晚风扇凉一样。”
(2).喻彩旗。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徧舞天钱满眼来,霞彩飘飘幢旛盖。”
分類:彩霞彩旗
《漢語大詞典》:彩服(綵服)
犹彩衣。指孝养父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两儿游宦,谁娱彩服於堂前?” 清 周亮工 《延医不得寄舍弟靖公》诗:“乱里弓衣怜幼弟,危途彩服媿双亲。”参见“ 彩衣 ”。
(1).彩色服色。亦借指穿彩服的官员。 唐 杜甫 《和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棣华晴雨好,綵服暮春宜。” 仇兆鳌 注:“棣华比其弟,綵服兼诸公。” 唐 杜甫 《和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綵服,有职者之服。” 明 刘基 《南陵崔氏思梅诗》:“昔来梅花下,綵服辉清尊。”
(2).犹彩衣。谓彩衣以娱亲。 唐 杜甫 《入奏行》:“绣衣春当霄汉立,綵服日向庭闈趋。” 仇兆鳌 注:“ 老莱子 綵服以娱亲。” 宋 司马光 《送苏屯田寀知单州》诗:“綵服当年戏,驪驹此日荣。”参见“ 綵衣娱亲 ”。
《漢語大詞典》:彩衣(綵衣)
(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 楚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著五色斑斕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宋 王禹偁 《谢宣旨令次男西京侍疾表》:“此盖陛下义敦天性,恩厚孝思,念黄髮之衰羸,俾彩衣而侍养。”
(2).指戏曲表演的服装。红楼梦第五四回:“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因不及抬箱,料着 贾母 爱听的三五齣戏的彩衣包了来。”
(1).五彩衣服。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下:“忽有綵衣小儿自外入,顷刻至数百人,结束如一,阶墀尽满。”
(2).谓孝养父母。 唐 黄滔 《〈颍川陈先生集〉序》:“早孤,事太夫人弥孝,熙熙愉愉,承颜侍膳,虽隆云路之望,终确綵衣之恋。” 宋 沈遘 《五言送徐同年谔出京》:“还家昼锦乐,拜寿綵衣荣。” 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图歌》:“綵衣归来奉翁母,愿言寿比三山久。”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君此行也,躬綵衣,捧瑶斝,象服绣葆,蹌躋一庭。”参见“ 綵衣娱亲 ”。
《國語辭典》:䌽衣娱亲(綵衣娛親)  拼音:cǎi yī yú qīn
老萊子性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彩衣,作嬰兒嬉戲的樣子逗父母高興。後用以比喻孝養父母。參見「戲綵娛親」條。
《分类字锦》:散彩
阳休之 咏萱草诗 开跗幽涧底,散彩曲堂垂。
分类:萱花
《漢語大詞典》:戏彩(戲彩)
亦作“ 戏綵 ”。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 汉 刘向 列女传:“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后用为孝养长辈之典。 宋 张元干 《青玉案·筠翁生朝》词:“庭兰戏彩传金鼎,小袖青衫更辉映。” 元 郭钰 《赠彭将军》诗:“座上衣冠戏綵日,窗前灯火读书秋。”红楼梦第五四回:“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回目:“试乡科文闈放榜,上母寿戏綵称觴。”
《漢語大詞典》:彩仗(綵仗)
彩饰的仪仗。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恭政》:“至三更,有仙乐,彩仗,霓旌,絳节,鸞鹤纷紜,五云来降,入于房中。”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恩波自喜从天降,浴罢粧成趋彩仗。” 清 赵翼 《镇江观都天会》诗:“七香亭导八掆舆,彩仗前驱一对对。”
彩饰的仪仗。指古代帝王、官员外出时仪卫人员所持的旗帜、伞、扇、武器等。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诗:“綵仗蜺旌遶香阁,下輦登高望 河 洛 。” 明 谢谠《四喜记·催赴春闱》:“亲闈莫恋斑衣舞,帝里须夸綵仗迎。”
《高级汉语词典》:彩仗
五彩的仪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