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待时(待時)  拼音:dài shí
等待时机。《文选。钟会。檄蜀文》:「今边境又清,方内无事,蓄力待时,并兵一向。」
《國語辭典》:韬晦待时(韜晦待時)  拼音:tāo huì dài shí
掩藏才华,隐匿行迹,等待时机而有所作为。如:「明哲保身,韬晦待时,是古人处乱世之道。」
《漢語大詞典》:遵养待时(遵養待時)
同“ 遵养时晦 ”。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害卿兄弟,独夫介立,遵养待时,臣节詎久。” 范祥雍 校注:“此言 尔朱荣 待有时机,即欲篡夺。”
《国语辞典》:待时而举(待时而举)  拼音:dài shí ér jǔ
等待适合的时机,才有所行动。也作「待时而动」。
《国语辞典》:待时守分(待时守分)  拼音:dài shí shǒu fèn
等待时机而暂时安守本分。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想咱人不得志呵,当以待时守分,何日是我那发迹的时节也呵!」
《國語辭典》:藏器待时(藏器待時)  拼音:cáng qì dài shí
语出《易经。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比喻人平时应勤修学习,以待时机到来而一展长才。《梁书。卷二。武帝本纪中》:「若有确然乡党,独行州闾,肥遁丘园,不求闻达,藏器待时,未加收采。」
《國語辭典》:待时而动(待時而動)  拼音:dài shí ér dòng
等待适当的时机,才有所行动。《易经。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明。张凤翼《红拂记》第二出:「扫秋云半生如梦,且渡江西去,朱门寄迹,待时而动。」也作「待时而举」、「观机而动」。
《國語辭典》:决不待时(決不待時)  拼音:jué bù dài shí
旧时对已判死刑的重刑犯,不待秋后而立即执行。《明史。卷九三。刑法志一》:「强盗肆行劫杀,按赃拟辟,决不待时。」《醒世恒言。卷三三。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准律:杀一家非死罪三人者,斩加等,决不待时。」
《漢語大詞典》:刻不待时(刻不待時)
谓时间紧迫。《天雨花》第二一回:“刻不待时遭大祸,叫我三人那裡奔。”
分類:时间紧迫
《國語辭典》:伏枥(伏櫪)  拼音:fú lì
1.枥,马槽。伏枥指马被关在马房中或指驯养的马。亦用以比喻英雄无用武之地。汉。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宋。陆游〈松骥行〉:「骥行千里亦可得?垂首伏枥终自伤。」
2.比喻退藏无所作为的人。
《漢語大詞典》:龙盘(龍盤)
亦作“ 龙蟠 ”。
(1).如龙之盘卧状。形容雄壮绵延的样子。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 钟山 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 歷阳 树。” 明徐复祚《投梭记·逆节》:“王气龙蟠,奄有 长江 半,指日 江 东应纳款。” 陈去病 《夜宿张家口独步通桥望月》诗:“门外有长桥,蜿蜒如龙蟠。”参见“ 龙蟠虎踞 ”。
(2).形容书法飞动而苍劲有力。晋书·王羲之传论:“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
(3).喻豪杰之士隐伏待时。三国志·魏志·杜袭传:“ 袭 避乱 荆州 , 刘表 待以宾礼。同郡 繁钦 数见奇於 表 , 袭 喻之曰:‘吾所以与子俱来者,徒欲龙蟠幽藪,待时凤翔。’” 晋 张协 《七命》:“ 冲漠公子 含华隐曜,嘉遯龙盘,翫世高蹈。”《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标牓风流,远明 管 乐 。初九龙盘,雅志弥确。” 李善 注:“周易曰:‘初九,潜龙勿用’……《方言》曰:‘未升天之龙,谓之蟠龙。’”
《國語辭典》:龙蟠虎踞(龍蟠虎踞)  拼音:lóng pán hǔ jù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参见「龙盘虎踞」条。唐。李白 永王东巡歌:「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英烈传》第一三回:「我看金陵乃龙蟠虎踞,真圣主之都。」
《國語辭典》:俟时(俟時)  拼音:sì shí
等待时机。《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孔明盘桓,俟时而动,遐想管乐,远明风流。」《儒林外史》第七回:「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
《漢語大詞典》:伏龙(伏龍)
(1).潜伏着的龙。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六:“伏龙一奋跃,凤雏亦飞翔。”参见“ 伏龙凤雏 ”。
(2).指灶神。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伏龙肝:“伏龙在,不可移作。所谓伏龙者,灶之神也。”
(3).阴阳家的禁忌日之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今阴阳家禁忌,可谓极密。一月之中,有月忌、龙禁、杨公忌……咸池、伏龙。”
《國語辭典》:伏龙凤雏(伏龍鳳雛)  拼音:fú lóng fèng chú
比喻有潜能而未被发掘者。《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漢語大詞典》:隐雾(隱霧)
谓隐遁待时。 唐 钱起 《归义寺题震上人壁》诗:“ 尧皇 未登极,此地曾隐雾。”参见“ 隐豹 ”。
分類:隐遁待时
《漢語大詞典》:隐豹(隱豹)
汉 刘向 列女传·陶答子妻:“ 答子 治 陶 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諫不用……‘妾闻 南山 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死耳。’”后因以“隐豹”比喻爱惜其身,隐居伏处而有所不为。 唐 杜甫 《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诗:“隐豹深愁雨,潜龙故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