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律令  拼音:lǜ lìng
1.法律条令。《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2.十二音律的法令。《汉书。卷四二。任敖传》:「吹律调乐,入之音声,及以比定律令。」
《國語辭典》:如律令  拼音:rú lǜ lìng
按照律令办事。汉代公文末多用此三字,后道教的符令加以袭用,置于末句作为驱遣。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逼之难,如律令。」《英烈传》第五○回:「未及半个时辰,恰见一连三四个,都一般披了发,叉了剑,口中念念有词,喝声道:『如律令!』只见一个红葫芦,早有许多盔甲、军马,分著青、黄、赤、白、黑五方旗号,倒将出来。」
《國語辭典》:急急如律令  拼音:jí jí rú lǜ lìng
汉代公文常用「如律令」作结尾套语。后道士或巫师加以仿效,用于念咒画符驱使鬼神,以「急急如律令」表示同法律命令,并需火速办理。唐。白居易 祭龙文:「若三日之内,一雨滂沱,是龙之灵,亦人之幸,礼无不报,神其听之。急急如律令。」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有鬼有鬼,撮盐入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漢語大詞典》:律令格式
唐 代法律的表现形式。律是当代法典,规定罪名和刑罚;令是皇帝的命令,规定贵贱等级等重要制度;格是规定官吏的办事规则;式是规定官署通用的文件程式。律、令创始于 秦 代,格、式创始于 东魏 、 西魏 ,至 唐 代四种并行。新唐书·刑法志:“ 唐 之刑书有四,曰:律、令、格、式。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凡邦国之政,必从事於此三者。其有所违及人之为恶而入于罪戾者,一断以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