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得地
(1).得到土地。左传·成公二年:“子得其国宝,我亦得地,而紓于难,其荣多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秦 兵不獘而多得地,是彊 秦 而弱 赵 也。”
(2).得到适宜生长的土壤。艺文类聚卷八八引 南朝 梁 沈约 《高松赋》:“鬱彼高松,栖根得地。” 唐 杜甫 《病柏》诗:“出非不得地,蟠据亦高大。” 宋 曹组 《好事近·梅》词:“ 江 南得地故先开,不待有飞雪。”
(3).谓发迹。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我父亲其时便説,有一子是个村廝憨郎,久以后你须得地,略把眼照覻休忘。” 元 无名氏 《马陵道》楔子:“ 庞涓 久后得地呵,此人是个短见薄识,絶恩絶义的人。”
《国语辞典》:不得地  拼音:bù dé dì
落魄、未发迹。《水浒传》第一一回:「原来是王伦当初不得地之时,与杜迁投奔柴进,多得柴进留在庄子上住了几时。」也作「不得便」。
分类:落魄发迹
《漢語大詞典》:得地里(得地裏)
特地。 元 无名氏 《夜行船·忆所见》套曲:“眉尖上眼挫侧,先留下几分恩爱,怕人知得地里佯不採,徐行过玉阑干外。”
分類:特地
《国语辞典》:雪深  拼音:xuě shēn
在暴风雪时或风雪过后所量得地面积雪的厚度。
《漢語大詞典》:与地(與地)
谓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韦昭 注:“与地,法地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节事者以地” 唐 司马贞 索隐:“国语‘以’作‘与’,此作‘以’,亦‘与’义也。言地能财成万物,人主宜节用以法地,故地与之。”
《漢語大詞典》:引商
指 明 清 二代缴纳引税后取得地区专卖权的盐商。清史稿·食货志四:“引商有专卖域,谓之引地。”
《漢語大詞典》:宅中图大(宅中圖大)
居于中心,谋划四方。谓得地势之利。文选·张衡〈东京赋〉:“彼偏居而规小,岂如宅中而图大。” 薛综 注:“ 东京 居天地之中,所图者四海之外。”旧唐书·音乐志三:“渺渺方舆,苍苍圆盖,至哉枢纽,宅中图大。”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檄:“其文曰:宅中图大,天开一统之期;自北而南,雷动六师之众。”
十种得地三昧──菩萨修十种得地三昧
【三藏法数】
(出宝雨经)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盖地之为德,博厚平静,物无不载,生育滋长,不自为功;包含摄受,周遍无量,于净于秽,了无憎爱。菩萨修行,得其三昧,有似于地,故名得地三昧。
〔一、广大无边〕,谓菩萨功德智慧,不可思议,庄严愿行,无量无边,譬如大地周遍十方,无有界限也。
〔二、存济众生〕,谓菩萨以广大慈悲之心,遍行六度,于法界一切有情,悉能存济,得所依止;凡有所需,若法若财,悉如其意,随时随处,无有限碍。如地广大,了无边际,一切众生,皆能容受;随其种性,各得依止,而能生长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三、恩不望报〕,谓菩萨以慈悲悯爱之心,利益一切有情。未了悟者令得了悟,未解脱者令得解脱。恩德普被,而心不希报。譬如大地,生育万物,而亦无所望报也。
〔四、普能容受〕,谓菩萨于诸佛所说之法,虽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悉能一心受持,无有遗失。譬如大地,天降洪雨,无量无边,悉能容受也。
〔五、众生依止〕,谓菩萨能为一切有情作归依处。凡所修习一切善法,乃至得入涅槃,皆以菩萨为之依止。譬如大地,能为一切万物之所依止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六、能生善种〕,谓菩萨以方便力,能令一切有情所有善根种子,皆因法雨而生。譬如大地,世间所有一切种子,皆依于地而得生也。
〔七、如大宝器〕,谓菩萨以方便力,能令一切有情,修习一切功德善法之宝,随其根器,皆因菩萨而得成就。譬如大地,能为众宝之器也。
〔八、能出众药〕,谓菩萨善巧说法,能除一切有情烦恼等病。譬如大地,出生一切众妙之药,可以疗治一切病也。
〔九、不可倾动〕,谓菩萨以禅定之力,安忍逆顺二境,不生瞋爱,而于一切内外诸缘,莫能扰动。譬如大地,万古宁静,不因他缘倾覆摇动也。
〔十、不惊不畏〕,谓菩萨以定慧之力,心恒寂静,安住正理,或遇邪魔外道,用彼种种妖邪之术,故相侵挠,乃至欲行伤害。菩萨晏然,无少惊畏;譬如大地,虽遇烈风雷电,崖倾海沸,而地自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