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特大号(特大號)
(1).篇幅比通常大得多的一期刊物。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译文》已复刊。《远方》全部登在第一本特大号里。” 巴金 《关于〈神·鬼·人〉》:“《东京狱中一日记》,打算发表在一九三五年七月出版的《文学》特大号上。”
(2).指尺码特别大的衣服、鞋子等。
《国语辞典》:求浆得酒(求浆得酒)  拼音:qiú jiāng dé jiǔ
向人求水,却得到美酒。比喻所得多于所求。如:「我只不过向他问路,他竟主动载我前往,真是求浆得酒,令我喜出望外。」
《国语辞典》:单婚制(单婚制)  拼音:dān hūn zhì
一男一女相配,夫妻双方均不得多于一个。也称为「一夫一妻制」。
《漢語大詞典》:鸡肥不下蛋
比喻条件太好了反而做不出成绩
许多小厂条件比我们差得多,都有利润上缴;我们这个大厂反而年年赔本,真是鸡肥不下蛋!
《漢語大詞典》:汗流至踵
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庄子·田子方:“ 御寇 伏地,汗流至踵。”亦作“ 汗流浹踵 ”、“ 汗流接踵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 阿端 ﹞意计穷蹙,汗流浹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氏子:“ 柳 在櫝中,歷歷闻之,汗流接踵,不敢出气。”
《國語辭典》:汗流浃背(汗流浹背)  拼音:hàn liú jiá bèi
汗流很多,湿透了背部。形容工作辛劳或非常惭愧、惊恐的样子。《后汉书。卷十。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看得他身上冷一阵热一阵,冷时便浑身发抖,热时便汗流浃背。」也作「流汗浃背」、「汗流洽背」。
《漢語大詞典》:得寸得尺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谓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亦谓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清 薛福成 《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惟须认定主见,中外一意,合力坚持,得寸得尺,相机筹办,必可循序就范。”
《國語辭典》:上尖儿(上尖兒)  拼音:shàng jiān ér
东西堆叠过多以致上头凸起。如:「这碗饭盛得都上尖儿了!」
分類:东西得多
《漢語大詞典》:叫牌
合约桥牌中叫牌人请求搭挡提供一定情况的一种人为的叫牌
在特定情况下(例如桥牌中的确定王牌和要赢得多少墩牌)声称要取得什么结果
《国语辞典》:慢动作(慢动作)  拼音:màn dòng zuò
画面呈现速度较实际情况慢得多的动作,如影片的精彩镜头,教学上的示范动作,都可用慢动作一一重新呈现。
《國語辭典》:雷大雨小  拼音:léi dà yǔ xiǎo
比喻虚张声势。参见「雷声大雨点小」条。如:「警方取缔摊贩,经常是雷大雨小,起不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