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峥嵘(崢嶸)  拼音:zhēng róng
1.山势高峻突出的样子。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清。严复 上海刘氏园见白莲孤开归而成咏诗:「欲采盈盈太孤绝,胸中长此玉峥嵘。」
2.面貌凶恶的样子。《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只见麒麟迅速,狮子峥嵘,摆尾摇头,出林迎接。」
3.冷冽的样子。唐。罗隐 雪霁诗:「南山雪乍晴,寒气转峥嵘。」《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那剑光闪烁,杀气峥嵘。」
4.人品出众的样子。唐。杜荀鹤 送李镡游新安诗:「邯郸李镡才峥嵘,酒狂诗逸难干名。」
5.出人头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亏得儿子峥嵘有日,奋发有时,真是谢天谢地。」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四出:「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
《國語辭典》:自得  拼音:zì dé
1.自觉得意。《史记。卷六二。管晏列传。晏婴》:「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段凝出入公卿间,扬扬自得、了无惭色。」
2.自得其乐。汉。班固 东都赋:「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莫不优游而自得。」晋。潘岳〈闲居赋〉:「筑室种树,逍遥自得。」
3.自得其道。《礼记。中庸》:「君子无入而不自得。」汉。郑玄。注:「自得谓所乡不失其道。」宋。程颢 秋日偶成诗二首之二:「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4.自然获得。三国魏。李康〈运命论〉:「不求而自得,不徼而自遇矣。」晋。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六:「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
《國語辭典》:飞扬(飛揚)  拼音:fēi yáng
高举飘扬。《汉书。卷一。高帝纪下》:「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國語辭典》:龙飞(龍飛)  拼音:lóng fēi
1.神龙飞腾。比喻帝王的即位。《易经。乾卦》:「龙飞在天,利见大人。」《文选。张衡。东京赋》:「我世祖忿之,乃龙飞白水,凤翔参墟。」
2.比喻英雄得志。晋。陆机〈答贾长渊〉诗:「吴实龙飞,刘亦岳立。」
《國語辭典》:矫矫(矯矯)  拼音:jiǎo jiǎo
1.勇武的样子。《诗经。鲁颂。泮水》:「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文选。潘岳。杨荆州诔》:「矫矫杨侯,晋之爪牙。」
2.高举的样子。唐。张九龄〈感遇〉诗一二首之四:「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3.卓然出众的样子。《汉书。卷一○○。叙传下》:「贾生矫矫,弱冠登朝。」
《國語辭典》:驰骋(馳騁)  拼音:chí chěng
1.骑马奔驰。《老子》第一二章:「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三国演义》第一○回:「韦挟戟骤马,往来驰骋。」
2.比喻涉猎。《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赞曰》:「亦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晋书。卷八三。江逌传》:「偃息毕于仁义,驰骋极于六艺。」
3.游走散涣。《淮南子。精神》:「血气滔荡而不休,则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矣。」
4.活动、活跃。如:「他驰骋文坛数十年。」
《國語辭典》:腾骧(騰驤)  拼音:téng xiāng
飞越奔驰,奋起前进。《文选。张衡。西京赋》:「负笋业而馀怒,乃奋翅而腾骧。」唐。李善。注:「腾,超也;骧,驰也。」唐。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诗:「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也作「骧腾」。
《漢語大詞典》:隐显(隱顯)
(1).隐没与显现。荀子·天论:“故道无不明,外内异表,隐显有常,民陷乃去。”京氏易传卷下:“仰观俯察在乎人,隐显灾祥在乎天。”南史·隐逸传上·渔父:“落日逍遥渚际,见一轻舟陵波隐显。”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今虽未见其画,读诸跋,常觉依稀隐显,都在目中。” 王西彦 《乡下朋友》:“眺望四下碧绿的田野,弯曲如画的溪流,屏障似的远山和散落隐显的村屋。”
(2).特指文义的含蓄和显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 清 龚自珍 《春秋决事比自序》:“考之孤文隻义之仅存,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
(3).偏指含蓄不露。 清 包世臣 《文谱》:“回互激射之法备,而后隐显之义见矣。”
(4).默默无闻和名扬远近。指失意和得意。北史·儒林传下·刘炫:“隐显人间,沉浮世俗。” 明 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且先生布素终身,隐显一致,非独令后世师吾俭也。”如:我眼见他们的升沉隐显。
《國語辭典》:扬扬(揚揚)  拼音:yáng yáng
1.得意的样子。《史记。卷六二。管晏传》:「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2.飘扬。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今日纷纷扬扬下著如此般大雪,冻的手都僵的,怎生打柴?」
3.从容镇定的样子。《资治通鉴。卷二二○。唐纪三十六。肃宗至德二载》:「巡且死,颜色不乱,扬扬如常。」
《國語辭典》:抚掌(撫掌)  拼音:fǔ zhǎng
喜而拍手或愤怒而拍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宋。秦醇《谭意哥传》:「张询客意哥行没,客抚掌大骂。」
《漢語大詞典》:扬眉(揚眉)
(1).举目。列子·汤问:“ 离朱 子羽 方昼拭眥,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 宋 苏轼 《戏子由并次慎老韵》之二:“何必扬眉资目击,须知千里事同风。”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三·济颠化缘疏:“一举手,一低头,只此便是 弥陀佛 ;或扬眉,或謦欬,何处更参慈世尊。”
(2).形容得意、忧愁、愤怒等貌。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 唐 杜甫 《晚晴》诗:“未怪及时少年子,扬眉结义 黄金臺 。”《剪灯新话·富贵发迹司志》:“发跡司判官忽扬眉盱目,咄嗟长叹而谓众宾曰:‘诸公各守其职,各治其事……大难将作,虽诸公之善理,其如之奈何!’”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闹到扬眉裂眦,拔刀相向起来。”《天安门诗抄·扬眉剑出鞘》:“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3).谓摄提星星光闪烁。汉书·翟方进传:“今提扬眉,矢贯中。”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提,摄提星也。扬眉,扬其芒角也。” 王先谦 补注引 沈钦韩 曰:“摄提两星颊曲,人眉似之。”
《國語辭典》:腾踏(騰踏)  拼音:téng tà
1.飞行绝迹。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2.高声的边走边唱。唐。王建〈水夫谣〉:「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國語辭典》:徼幸  拼音:jiāo xìng
非分的贪求。《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國語辭典》:徼幸  拼音:jiǎo xìng
获得意外的成功或幸运的免于灾难。如:「他徼幸逃过一劫。」汉。赵充国条上屯田便宜十二事状〉:「兵出,乘危徼幸;不出,令反畔之虏,窜于风寒之地。」也作「侥幸」、「侥倖」、「侥倖」。
《漢語大詞典》:腾骞(騰騫)
(1).飞腾;向上升腾。 唐 李白 《书情题蔡舍人雄》诗:“层飆振六翮,不日思腾騫。” 宋 秦观 《叹二鹤赋》:“彼有啄乎广莫之野,饮于清冷之渊,随林丘而止息,顺风气而腾騫,一鸣九皐,声闻于天。” 明 袁宗道 《独坐》诗:“投身冰火聚,谁能自腾騫。” 陈去病 《趵突泉》诗:“风尘亦劳瘁,兴会却腾騫。”
(2).谓仕途得意,职位高升。 唐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如公尽雄俊,志在必腾騫。” 明 孙柚 《琴心记·阳关送别》:“前程万里,指日腾騫。”
(3).犹仙逝。 宋 曾巩 《郧口》诗:“风光满眼宛如昨,故人乘鸞独腾騫。”
《漢語大詞典》:云程(雲程)
(1).遥远的路程。太平广记卷四一八引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计两处云程,合踰万里。”《水浒传》第二八回:“ 施恩 答道:‘小弟久闻兄长大名,如雷灌耳,只恨云程阻隔,不能勾相见。’” 清 赵翼 《李郎曲》:“送上云程心事了,忽伤老大苦思家。”
(2).喻远大的前程。指得意的仕途。 宋 陆游 《答发解进士启》:“将鸿渐於天廷,姑龙驤於学海……万里摶风,莫测云程之远;一第溷子,行闻桂籍之传。” 宋 陈著 《卜算子·次韵舅氏竺九成试黜》词:“三岁事非遥,三捷功非远。管取微生共此荣,联步云程稳。”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我自己纔识云程,便这等欺心把窗课来塞责的理?”
(3).云中之路。 金 元好问 《普照范炼师写真》诗之一:“嚮日神仙看地行,只今烟驾想云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