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御 → 禦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典故
一车甘雨
 
千雨翟车
 
君作霖雨
 
按部雨馀
 
有雨随车
 
甘雨车行
  
随御史轩
   
雨随车


《艺文类聚》卷五十〈职官部六·刺史〉~893~
《谢承后汉书》曰:百里嵩为徐州刺史,州境遭旱。嵩行部,传车所经,甘雨辄注。东海金乡祝其两县,僻在山间,嵩传驷不往,二县独不雨。老父干请,嵩曲路到二县,入界即雨。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八〈颜真卿列传〉~3589~
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
典故
御史府中乌
 
御史乌
        
栖乌还得府
  
乌府客
  
台柏
 
台乌


《汉书》卷八十三〈薛宣朱博传·朱博〉~3405~
是时御史府吏舍百馀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乌去不来者数月,长老异之。后二岁馀,朱博为大司空,奏言「帝王之道不必相袭,各繇时务。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简释

乌府客:喻指御史。唐武元衡《酬元十二》:“偶寻乌府客,同醉习家池。”


例句

繁霜晓幕鸣柏乌,待子兽炭然金炉。 丁仙芝 戏赠姚侍御

几年乌府内,何处逐凫归。 刘商 送林侍御东阳秩满赴上都

骢马朝天疾,台乌向日飞。 刘商 送杨閒侍御拜命赴上都

肃穆乌台上,雍容粉署中。 刘长卿 落第赠杨侍御兼拜员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阳

贞为台里柏,芳作省中兰。 包何 和苗员外寓直中书

乌台情已洽,凤阁分弥浓。 姚合 和门下李相钱西蜀相公

乌府偶为吏,沧江长在心。 姚合 洛下夜会寄贾岛

故人荆府掾,尚有柏台威。 孟浩然 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以投寄

欣逢柏台友,共谒聪公禅。 孟浩然 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

为报乌台客,须怜白发催。 岑参 西亭送蒋侍御还京

台寒柏树绿,江暖柳条黄。 岑参 送裴侍御赴岁入京

独向柏台为老吏,可怜林木响馀声。 崔元范 李尚书命妓歌钱有作奉酬

柏台兰省共清风,鸣玉朝联夜被同。 崔道融 寄李左司

气清蒲海曲,声满柏台中。 张九龄 酬赵二侍御使西军赠两省旧僚之作

柏台简行李,兰殿锡朝衣。 张说 奉和圣制送宇文融安辑户口应制

应令柏台长对户,别来相望独寥寥。 李德裕 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侍御任集贤校书及升柏台又与秘阁相对同院张学士亦余特厚故以诗赠之

冷冷玉漏初三滴,金觞已半酡。共向柏台窥雅量,澄波万顷见天和。 李群玉 长沙陪裴大夫夜宴

祖席离乌府,归帆转蜃楼。 李频 送许浑侍御赴润州

群乌自朝夕,白马休横行。 杜甫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唯馀旧台柏,萧瑟九原中。 杜甫 哭长孙侍御(一作杜诵诗以下四首。他集互见。)

乌台俯麟阁,长夏白头吟。 杜甫 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

门掩清曹晚,静将乌府邻。 林宽 寄省中知己

宴语暌兰室,辉荣亚柏台。 权德舆 送黔中裴中丞阁老赴任

柏台年未老,蓬鬓忽苍苍。 武元衡 台中题壁

偶寻乌府客,同醉习家池。 武元衡 酬元十二

独吟多暇日,应寄柏台书。 无可 冬夜姚侍御宅送李廓少府

茅山就一徵,柏署起三载。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玙第

忆昨谬官在乌府,喜君对门讨鱼鲁。 王起 和李校书雨中自秘省见访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不遇诗

柏台今上客,竹使旧朝班。 皎然 同卢使君幼平郊外送阎侍御归台

仁为桂江雨,威是柏台霜。 皎然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

伫瞻双阙凤,思见柏台乌。 皎然 送路少府使京兼觐侍御兄

五湖游不厌,柏署迹如遗。 皎然 酬崔侍御见赠

乌台上客紫髯公,共捧天书静境中。 卢溵 和李尚书命妓钱崔侍御

肯滞荆州掾,犹香柏署衣。 窦巩 江陵遇元九李六二侍御纪事书情呈十二韵

谁问乌台客,家山忆桂丛。 羊士谔 和窦吏部雪中寓直

垂银棘庭印,持斧柏台纲。 苑咸 送大理正摄御史判凉州别驾

故林怀柏悦,新幄阻兰薰。 苏味道 使岭南闻崔马二御史并拜台郎

鹪鹩无羽翼,愿假宪乌翔。 钱起 清泥驿迎献王侍御

岂羡兰依省,犹嫌柏占台。 陶雍 和兵部侍郎省中四松诗

席上客知蓬岛路,坐中寒有柏台霜。 韦庄 和集贤侯学士分司丁侍御秋日雨霁之作

鹓鸾粉署起,鹰隼柏台秋。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青袍早许淹花幕,霜简方闻谢柏台。 齐己 闻王员外新恩有寄

典故
写红叶
 
御沟题红
 
怨红一叶
 
凭红叶
 
采叶题诗
 
败叶题诗
 
断红流处暗题
 
春沟红叶
 
枫叶满阶红万片
 
泛流红冷
 
流红字
 
流红有恨
 
流红叶
 
红叶不来
 
红叶水
 
红叶波深
 
红题
 
诗凭红叶
 
题情肠断红
  
香沟诗叶
 
一山红叶供不尽相思句


《云溪友议》卷下〈题红怨〉
明皇代,以杨妃、虢国宠盛,宫娥皆颇衰悴,不备掖庭。常书落叶,随御水而流云:「旧宠悲秋扇,新恩寄早春。聊题一片叶,将寄接流人。」顾?著作,闻而和之。既达宸聪,遣出禁?者不少。或有五使之号焉。和曰:「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卢渥舍人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乃有一绝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许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渥后亦一任范阳,获其退宫人,?红叶而吁怨久之,曰:「当时偶题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验其书,无不讶焉。诗曰:「水流何太急,深宫尽日閒。慇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清琐高议》卷五〈流红记〉
唐僖宗时,有儒士于佑晚步于禁衢间。于时万物摇落,悲风秋,颓阳西倾,羁怀增感。视禦沟浮叶,续续而下。佑临流浣手,久之,有一脱叶差大于他叶,远视之若有墨迹载于其上,浮红泛泛,远意面面。佑取而视之,其上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佑得之蓄于书笥,终日咏味,喜其句意新美,然莫知何人作而书于叶也。因念禦沟水出于禁掖,此必宫中美人所作也。佑但宝之,以为念耳。矣时时对好事者说之。佑自此思念,精神俱耗。一日,友人见之曰:「子何清削如此?必有故,为我言之。」佑曰:「我数月来,眠食俱废。」因以红叶句言之。友人大笑曰:「子何愚汝是也!彼书者无意于子,子偶得之,何置念如此。子虽思爱之勤,帝禁深宫,子虽有羽翼,莫敢往。子之愚又可笑也。」佑曰:「天虽高而听卑,人苟有志,天必从人愿耳。我闻牛仙客遇无双之事,卒得古生之奇计,但患无志耳,事固未可知也。」佑终不废思虑,复题二句,书于红叶上曰:「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禦沟上流水中俾其流入宫中,人为笑之,亦为好事者称道。有赠之诗者曰:」君恩不禁东流水,流出宫情是此沟。佑后累举不捷,迹颇羁倦,乃依河中贵人韩泳门馆,得钱帛稍稍自给,亦无意进取。久之,韩泳召佑谓之曰:「帝禁宫人三千馀得罪,使各适人,有韩夫人者,吾同姓,久在宫,今出禁庭来我舍。子今未娶,年又愈壮,困苦一身,无所成就,孤生独处,我甚怜汝。今韩夫人箧中不下千缗本,良家女,年才三十,姿色甚丽,吾言之使聘子,何如?」佑避席伏地曰:「穷困书生,寄食门下,昼饱夜温,受赐甚久,恨无一长,不能图报。早暮愧惧,莫知所为,安敢复望如此!」泳乃令人通媒妁,助佑进羔雁,尽六礼之数,交二姓之欢。佑就吉之夕,乐甚。明日,见韩氏装橐甚厚,姿色绝艳,佑本不敢有此望,自以为误入仙源,神魂飞越也。既而,韩氏于佑之书笥中见红叶,大惊曰:「此吾所作之句,君何故得之?」佑以实告。韩氏复曰:「务于水中复得红叶,不知何人所作也?」乃开笥取之,乃佑所题之诗,相对惊叹,感泣久之,曰:「事岂偶然哉!莫非前定也。」韩氏曰:「吾得叶之初,尝有诗,今尚藏笥中。取以示佑。诗云:「独步天沟岸,临流得叶时。此情谁会得?肠断一联诗。」闻者莫不叹异惊骇。一日,韩泳开宴召佑洎韩氏,泳曰:「子二人今日可谢媒人也。」韩氏笑答曰:「吾为佑之合为天力也。」泳曰:「何以言之?」韩氏索笔为诗曰:「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泳曰:「吾今知天下事无偶然者也。 」僖宗之幸蜀,韩泳令佑将家僮百人前导,韩以宫人得以见帝,具言适佑事。帝曰:「吾亦微闻之。」召佑,笑曰:「卿乃朕门下旧客也。」佑伏地拜谢罪。帝还西都,以从驾得官,为深策军虞侯。韩氏生五子三女,子以力学俱有官,女配名家。韩氏治家有法度,终身为命妇。宰相张浚作诗曰:「长安百万户,禦水日东注。水上有红叶,子独得佳句。子复题脱叶,流入宫中去。深宫千万人,叶归韩氏处。出宫三千人,韩氏籍中数。回首谢君恩,泪洒胭脂雨。寓居贵人家,方于子相遇。通媒六礼俱,百岁为夫妇。儿女满眼前,青紫盈门户。兹事自无古,可以传千古。」
《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九十八〈文章一·卢渥〉~486~
中书舍人卢渥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及有一绝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许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渥后亦一任范阳,独获其退宫人,睹红叶而吁怨久之,曰:「当时偶题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验其书迹,无不讶焉。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閒。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元宫词百章笺注》六十九~78~
案:红叶,指韩翠蘋故事。《青琐高议》记唐僖宗时,于祐于御沟拾一红叶,上有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閒,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祐亦题诗云:「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沟上流,为宫女韩翠蘋所拾。后帝放宫女,祐托韩咏门馆,咏以韩氏同姓,遂作伐嫁妆。及成礼,各于笥中出红叶相示,韩氏笑吟曰:「一联佳句随流水,十载幽思萦素怀,今日却成鸾凤侣,方知红叶是良媒。」此类故事颇多,仅取其一,以注此诗。
典故  
桓典马
     
相关人物
桓典


《后汉书》卷三十七《桓荣传》附《桓典传》
辟司徒袁隗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及黄巾贼起荥阳,典奉使督军。贼破,还,以啎宦官赏不行。在御史七年不调,后出为郎。

例句

重门启锁紫髯胡,新披骢马陇西驹。 丁仙芝 戏赠姚侍御

骢马真傲吏,翛然无所求。 丘为 湖中寄王侍御

关吏迷骢马,铜章累绣衣。 刘商 送林衮侍御东阳秩满赴上都

骢马朝天疾,台乌向日飞。 刘商 送杨闲侍御拜命赴上都

岸柳遮浮鹢,江花隔避骢。 刘长卿 奉钱郎中四兄罢馀杭太守承恩加侍御史充行军司马赴汝南行营

骢马入关西,白云独何适。 刘长卿 寄李侍御

回瞻骢马速,但见行尘起。 刘长卿 李侍御河北使回至东京相访

黠吏偏惊隼,贪夫辄避骢。 刘长卿 落第赠杨侍御兼拜员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阳

遥知骢马色,应待倚门看。 刘长卿 送度支留后若侍御之之歙州便赴信州省觐

却见鄱阳吏,犹应旧马骢。 刘长卿 送李侍御贬鄱阳

相送东郊外,羞看骢马回。 刘长卿 游休禅师双峰寺

僚采争攀鹢,鱼龙亦避骢。 孟浩然 秋日陪李侍御渡松滋江

本欲避骢马,何如同鹢舟。 孟浩然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

避马台中贵,登车岭外遥。 孙逖 送杜侍御赴上都

百尺原头酒色殷,路傍骢马汗斑斑。 岑参 原头送范侍御

新骑骢马复承恩,使出金陵过海门。 岑参 奉送贾侍御使江外

骢马劝君皆卸却,使君家酝旧来浓。 岑参 虢州西山亭子送范端公

忽闻骢马至,喜见故人来。 岑参 西亭送蒋侍御还京

卧病穷巷晚,忽惊骢马来。 岑参 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

羡他骢马郎,元日谒明光。 岑参 送裴侍御赴岁入京

骢马五花毛,青云归处高。 岑参 送赵侍御归上都

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 岑参 青门歌送东合张判官

身负邦君弩,情纡御史骢。 张九龄 郡江南上别孙侍御

聊听骢马使,却就紫阳仙。 张南史 送李侍御入茅山采药

白狼行欲静,骢马何常驱。 李乂 诏谕有怀赠同行人

寂寥我对先生柳,赫奕君乘御史骢。 李商隐 喜闻太原同院崔侍御台拜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什

祗有同时骢马客,偏宜尺牍问穷愁。 李嘉祐 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李嘉祐 送客游荆州

天马本来东,嘶惊御史骢。 李峤

天子昔避狄,与君亦乘骢。 李白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见君乘骢马,知上太山道。 李白 赠韦侍御黄裳二首之二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李端 送客赴洪州

乘骢感遗迹,一吊清川湄。 李颀 二妃庙送裴侍御使桂阳

关门鸟道中,飞传复乘骢。 李频 送裴御史赴湖南

春蒐冬狩侯得同,使君五马一马骢。 杜甫 冬狩行

礼闱曾擢桂,宪府既乘骢。 杜甫 哭长孙侍御

闻道乘骢发,沙边待至今。 杜甫 渝州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

御史新骢马,参军旧紫髯。 杜甫 送张二十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郎

骢马新凿蹄,银鞍被来好。绣衣黄白郎,骑向交河道。 杜甫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邑中上客有柱史,多暇日陪骢马游。 杜甫 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

屡食将军第,仍骑御史骢。 杜甫 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

有客骑骢马,江边问草堂。 杜甫 魏十四侍御就弊庐相别

骢马别已久,鲤鱼来自烹。 权德舆 酬陆三十二参浙东见寄

已佩郎官印,兼乘御史骢。 独孤及 送游员外赴淮西

英僚携出新丰酒,半道遥看骢马归。 王昌龄 送郑判官

鸣驺导骢马,常从夹朱轩。 王维 瓜园诗

故人骢马朝天使,洛下秋声恐要知。 窦牛 秋夕闲居对雨赠别卢七侍御坦

鞭鞘所拂三千里,多少诸侯合避骢。 章碣 浙西送杜晦侍御入关

连钱出塞蹋沙蓬,岂比当时御史骢。 纪唐夫 骢马曲

无路重趋桓典马,有诗曾上仲宣楼。 罗隐 寄张侍郎

赖逢骢马客,郢曲缓羁情。 耿湋 华州客舍奉和崔端公春城晓望

嗟余索米无人问,行避霜台御史骢。 胡宿 天街晓望

梦寐花骢色,相思黄鸟春。 钱起 再得毕侍御书闻巴中卧病

粉署花骢入,丹霄紫诰垂。 钱起 喜李侍御拜郎官入省

明发南昌去,回看御史骢。 钱起 宿毕侍御宅

骢声隔暗竹,吏事散空廊。 钱起 津梁寺寻李侍御

仰视骢花白,多惭绶色黄。 钱起 清泥驿迎献王侍御

骢马拂绣裳,按兵辽水阳。 陶翰 赠郑员外

忽报南昌令,乘骢入郡城。 韦应物 寄洪州幕府卢二十一侍御

自叹犹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傍行。 韦应物 赠王侍御

绣衣过旧里,骢马辉四邻。 韦应物 送陆侍御还越

往来杨柳陌,犹避昔年骢。 韦应物 陪元侍御春游

已想人如玉,遥怜马似骢。 韦应物 雪中闻李儋过门不访聊以寄赠

楼船非习战,骢马是嘉招。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

骢马刑章峻,苍鹰狱吏猜。 骆宾王 幽系书情通简知己

果乘骢马发嚣书,复道郎官禀纶诰。 骆宾王 畴昔篇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高适 送李侍御赴安西

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骢。 高适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典故
回日驭
     
羲和失鞭
 
羲和日驭
 
羲和乌
 
羲和车
 
羲和辀
 
羲和轮
 
羲和辔
 
羲和驭日
 
羲和驾
 
羲车
   
鞭日
 
鞭白日
 
驻羲和
 
驱日月

相关人物
羲和

参考典故
羲和(一)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27~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东汉·王逸注:「羲和,日御也。」宋·洪兴祖补注:「虞世南引《淮南子》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
《庄子集释》卷八中〈杂篇·徐无鬼〉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

简释

羲驭:指日或时光。唐许敬宗《奉和入潼关》:“羲驭循黄道,星陈引翠旗。”


例句

胡不日车杲杲昼夜行,胡为月轮灭缺星𥋝盯。 元稹 有酒十章

桥峻通星渚,楼暄近日车。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

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躄躄。 李贺 感讽五首

应须日驭西巡狩,不假星弧北射狼。 杜牧 奉和白相公圣德和平致兹休运岁终功就合咏盛明呈上三相公长句四韵

南国调寒杵,西江浸日车。 杜甫 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

日车隐昆崙,鸟雀噪户牖。 杜甫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

仰看日车侧,俯恐坤轴弱。 杜甫 青阳峡

月车才碾浪,日御已翻溟。 窦庠 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

翠微回日驭,丹巘驻天行。 钱起 奉和圣制登朝元阁

云暧龙行处,山明日驭前。 钱起 温泉宫礼见

劫灰聚散铢锱黑,日御奔驰茧栗红。 韩偓 寄禅师

俯怜老期近,仰视日车速。 鲍溶 秋思三首

典故
天香满袖
 
惹御香
 
朝衣染御香
 
满袖疑香雾

相关人物
贾至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五〈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银烛熏天紫陌长【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衣冠身染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五〈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案:贾至。洛阳人。与父曾俱为中书舍人。】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九天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案:原注。舍人先世尝掌丝纶。】,池上于今有凤毛【池上于今得凤毛】【池上如今有凤毛】【池上如今得凤毛】。
典故
车轻御良

相关人物
季梁


《战国策》卷二十五《魏策四》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例句

车轻御良马力优,咄哉识路行勿休。 韩愈 刘生诗

典故 
仙寇
 
列子乘风
 
列子御
 
列子御风
 
列子车
 
列御寇
 
列御至
 
列御风
 
列生御风
 
御寇风
 
御泠然
  
御风列
 
御风客
 
泠然御风
    
驭风仙

相关人物
列禦寇


《庄子》内篇·卷一上《逍遥游》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唐·成玄英疏:「姓列,名禦寇,郑人也。与郑繻公同时,师于壶丘子林,著书八卷。得风仙之道,乘风游行,泠然轻举,所以称善也。」《庄列子·黄帝》:「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尽二子之道,乘风而归。」
《列子集释》卷二〈黄帝篇〉~46~
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尹生闻之,从列子居,数月不省舍。因间请蕲其术者,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怼而请辞,列子又不命。尹生退。数月,意不已,又往从之。列子曰:「汝何去来之频?」尹生曰:「曩章戴有请于子,子不我告,固有憾于子。今复脱然,是以又来。」列子曰:「曩吾以汝为达,今汝之鄙至此乎?姬!将告汝所学于夫子者矣。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一眄而已。五年之后,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颜而笑。七年之后,从心之所念,庚无是非;从口之所言,庚无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九年之后,横心之所念,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夫子之为我师,若人之为我友:内外进矣。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竟不知风乘我邪?我乘风乎?今女居先生之门,曾未浃时,而怼憾者再三。女之片体将气所不受,汝之一节将地所不载。履虚乘风,其可几乎?」尹生甚怍,屏息良久,不敢复言。

例句

泠然御风客,与道自浮沉。 储嗣宗 送道士

云是淮王宅,风为列子车。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同用家花车斜四韵)

仙子东南秀,泠然善驭风。 刘禹锡 寻汪道士不遇

回首望重重,无期挹风驭。 李涉 题清溪鬼谷先生旧居

相看话离合,风驭忽泠然。 权德舆 送王炼师赴王屋洞

我无缩地术,君非驭风仙。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并序)之七

何当列御寇,去问仙人请。 聂夷中 访嵩阳道士不遇

方从列子御,更逐浮云归。 董思恭 咏风

长吟想风驭,恍若升蓬瀛。 钱起 卧疾答刘道士

还随蹑凫骑,来访驭风襟。 韩愈 同窦(牟)韦(执中)寻刘尊师不遇(以同寻三字为韵。愈分得寻字)

采药三山罢,乘风五日归。 韩翃 赠张道者

旧事仙人白兔公,掉头归去又乘风。 韩翃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

谅无驭风术,中路愁虚归。 鲍溶 感兴(第十五句缺一字)

萧飒御风君,魂梦愿相逐。 鲍溶 秋思三首

胡为少君别,风驭峨眉阳。 鲍溶 与峨眉山道士期尽日不至

典故
共卧加腹
 
加帝腹
  
御榻星辰动
 
星辰凌帝坐
 
汉光腹
 
犯帝坐
 
犯星夜
 
足加刘公腹
 
足加天子腹
 
足加帝腹
 
足磨汉榻
 
踏帝腹
 
钓濑客星
 
骄同卧

相关人物
严光


《艺文类聚》卷一〈天部上·星〉~2~
《会稽典录》曰:严遵字子陵,与世祖俱受业长安。建武五年,下诏徵遵,设乐阳明殿。命宴会,暮留宿,遵以足荷上,其夜客星犯天子宿。明旦,太史以闻,上曰:「此无异也,昨夜与严子陵俱卧耳。」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严光〉~2764~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荅,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徵,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例句

偶作客星侵帝座,却应虚薄是严光。 司空图 狂题十八首

醉头倒向芦花里,却笑无端犯客星。 崔道融 钓鱼

客星沉夜壑,钓石俯春流。 张继 题严陵钓台

人间若有登楼望,应怪文星近客星。 张贲 偶约道流终乖文会答皮陆

客星依钓隐,仙石逐槎回。 李德裕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钓台

若值客星去,便应随海槎。 李德裕 临海太守惠予赤城石报以是诗

彼希客星隐,弱植不足援。 李白 书情题蔡舍人雄

若宿严陵濑,谁当是客星。 李频 送寿昌曹明府

客星空伴使,寒水不成潮。 杜甫 奉赠卢五丈参谋

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 杜甫 宿白沙驿

长沙才子远,钓濑客星悬。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西汉亲王子,成都老客星。 杜甫 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

句践江头月,客星台畔松。 林宽 送李员外频之建州

终将宠辱轻轩冕,高卧五云为客星。 汪遵 严陵台

路傍君子莫相笑,天上由来有客星。 罗邺 行次

莫见今如此,曾为一客星。 高适 遇冲和先生

典故
分司狂御史

相关人物
杜牧


《本事诗·高逸》
杜舍人牧,弱冠成名。当年制策登科,名振京邑。尝与一二同年城南游览,至文公寺,有禅僧拥褐独坐,与之语,其玄言抄旨,咸出意表。问杜姓字,具以对之。又云:「修何业?」傍人以累捷誇之,顾而笑曰:「皆不知也。」杜叹讶,因题诗曰:「家在城南杜曲傍,两枝仙桂一时芳。禅师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杜为御史,分务洛阳,时李司徒罢镇闲居,声伎豪华,为当时第一。洛中名士,咸谒见之。李乃大开筵席,当时朝客高流,无不臻赴。以杜持宪,不敢邀置。杜遣座客达意,愿与斯会。李不得已,驰书。方对花独酌,亦已酣畅,闻命遽来。时会中已饮酒,女奴百馀人,皆绝艺殊色。杜独坐南行,瞪目注视,引满三?,问李云:「闻有紫云者,孰是?」李指示之。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李俯而笑,诸妓亦皆回首破颜。杜又自饮三爵,朗吟而起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意气闲逸,傍若无人。杜登科后,狎游饮酒,为诗曰:「落拓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情。三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后又题诗曰:「觥船一棹百分空,十载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典故
倦客新丰
 
御史除周
 
新丰英俊
 
马周

相关人物
常何
 
马周


《旧唐书》卷七十四〈马周列传〉~262~
马周字宾王,清河茌平人也。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落拓不为州里所敬。武德中,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刺史达奚恕屡加咎责,周乃拂衣游于曹、汴,又为浚仪令崔贤首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贞观三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何陈便宜二十馀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每与臣言,未尝不以忠孝为意。」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六年,授监察御史,奉使称旨。帝以常何举得其人,赐帛三百匹。是岁,周上疏曰:……太宗深纳之。寻除侍御史,加朝散大夫。十一年,周又上疏曰:……先是,京城诸街,每至晨暮,遣人传呼以警众。周遂奏诸街置鼓,每击以警众,令罢传呼,时人便之,太宗益加赏劳。俄拜给事中,十二年,转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不见则便思之。」中书侍郎岑文本谓所亲曰:「吾见马君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搉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亡倦。昔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耳。」十五年,迁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又兼检校晋王府长史。王为皇太子,拜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十八年,迁中书令,依旧兼太子右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精密,甚获当时之誉。
典故
王良也合休
 
王良执辔
 
王良挟策
 
秣骥王良
 
良御


《荀子·王霸篇》~246~
王良、造父者,善服驭者也。聪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人服而埶从之,人不服而埶去之,故王者已于服人矣。
《淮南子》卷六〈览冥训〉~203~
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车摄辔,马为整齐而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心怡气和,体便轻毕,安劳乐进,驰骛若灭,左右若鞭,周旋若环,世皆以为巧,然未见其贵者也。
典故
列子居郑圃

相关人物
列禦寇


《列子·天瑞》
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视之,犹众庶也。

例句

列子居郑圃,不将众庶分。 李白 赠张公洲革处士

典故
录屏风姓字
 
御屏录
 
御笔亲题名姓

相关人物
宋太宗
 
宋真宗


《玉海》卷九十一
梁晁守吉州,太宗记其姓名于御屏。……吕夷简治开封有声,真宗识其姓名于屏风。
《宋朝事实类苑》卷九〈名臣事?二·吕文靖凡三事·三〉~0~
吕许公夷简为郡守,上言乞不税农器。真宗知其可为宰相,记名殿壁,后果正台席。
《宋史》卷三百一十一〈吕夷简列传〉~0206~
吕夷简字坦夫,先世莱州人。……知制诰。两川饥,为安抚使,进龙图阁直学士,再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七〈循吏列传·序言〉~566~
太宗尝曰:「朕思天下事,丙夜不安枕,永惟治人之本,莫重刺史,故录姓名于屏风,卧兴对之,得才否状,辄疏之下方,以拟废置。」
典故
鹿御轓


《后汉书》卷三十三〈朱冯虞郑周列传·郑弘〉~55~
拜为驺令,政有仁惠,民称苏息。迁淮阳太守。唐·李贤注引《谢承书》曰:「弘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白鹿方道,侠毂而行。弘怪问主簿黄国曰:『鹿为吉为凶?』国拜贺曰:『闻三公车轓画作鹿,明府必为宰相。』」
《國語辭典》:甘雨随车(甘雨隨車)  拼音:gān yǔ suí chē
东汉徐州刺史百里嵩,在乾旱时出巡,雨随车而降,解一境之旱。典出晋。谢承《后汉书。卷五。循吏。百里嵩》。后称颂官吏施行德政有如甘霖般润泽百姓。唐。骆宾王〈上衮州刺史启〉:「甘雨随车,云低轻重之盖。」
分類:德政广被
《漢語大詞典》:随车甘雨(隨車甘雨)
见“ 随车致雨 ”。
《漢語大詞典》:随车致雨(隨車致雨)
谓时雨跟着车子而降。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后汉书·郑弘传“政有仁惠,民称苏息”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弘 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亦作“ 随车甘雨 ”、“ 随车夏雨 ”。 清 杨潮观 《东莱郡暮夜却金》:“揽轡清风,随车甘雨,免他供顿徒劳。” 清 钱谦益 《陕西道监察御史蒋允仪父弘宪原任户部贵州清吏司署员外郎事主事加赠奉直大夫制》:“賑凶烖则随车夏雨,诚感人穷。”亦省作“ 随车雨 ”、“ 随车 ”。 南朝 梁 庾肩吾 《从驾喜雨诗》:“復此随车雨,民天知可安。” 唐 李绅 《拜三川宋》诗:“风变市儿惊偃草,雨晴郊藪谬随车。”
《國語辭典》:随车雨(隨車雨)  拼音:suí chē yǔ
随著官吏车驾所降的雨。《后汉书。卷三三。郑弘传》:「政有仁惠,民称苏息」句下章怀太子注引谢承书曰:「弘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南朝梁。庾肩吾〈从驾喜雨〉诗:「复此随车雨,民天知可安。」
《漢語大詞典》:随车致雨(隨車致雨)
谓时雨跟着车子而降。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后汉书·郑弘传“政有仁惠,民称苏息”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弘 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亦作“ 随车甘雨 ”、“ 随车夏雨 ”。 清 杨潮观 《东莱郡暮夜却金》:“揽轡清风,随车甘雨,免他供顿徒劳。” 清 钱谦益 《陕西道监察御史蒋允仪父弘宪原任户部贵州清吏司署员外郎事主事加赠奉直大夫制》:“賑凶烖则随车夏雨,诚感人穷。”亦省作“ 随车雨 ”、“ 随车 ”。 南朝 梁 庾肩吾 《从驾喜雨诗》:“復此随车雨,民天知可安。” 唐 李绅 《拜三川宋》诗:“风变市儿惊偃草,雨晴郊藪谬随车。”
《漢語大詞典》:宪乌(憲烏)
御史台的别称。因御史台又称乌台、宪台,故以“宪乌”称之。《西游记》第六四回:“ 孤直公 亦顶针道:‘夫因侧叶称梁栋,臺为横柯作宪乌。’”参见“ 宪臺 ”、“ 乌臺 ”。
《漢語大詞典》:朝夕乌(朝夕烏)
朝去暮归的乌鸦。汉书·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餘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一说,“乌”为“鸟”之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汉书御史府中列柏树,常有野鸟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朝夕鸟’。而文士往往误作乌鳶用之。”
分類:乌鸦
《國語辭典》:柏台(柏臺)  拼音:bó tái
1.汉御史大夫府中多种植柏树,故称御史台为「柏台」。也称为「柏府」、「柏台乌府」。
2.柏梁台的简称。参见「柏梁台」条。唐。李峤〈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诗:「今日联章处,犹疑上柏台。」
《國語辭典》:柏林  拼音:bó lín
Berlin
城市名。位于德国东部,跨奥得河支流史普利河。为德国首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遭瓜分,首府柏林分别由美、苏、法、英四联盟国分区管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时,以苏联管辖的东柏林为首都。西元一九九○年十月三日,各区主权才归还德国,成为统一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首都。
《漢語大詞典》:柏乌(柏烏)
栖宿于柏树上的乌鸦。 唐 丁仙芝 《戏赠姚侍御》诗:“繁霜晓幕鸣柏乌,待子兽炭然金炉。”参见“ 柏臺 ”。
《國語辭典》:柏台(柏臺)  拼音:bó tái
1.汉御史大夫府中多种植柏树,故称御史台为「柏台」。也称为「柏府」、「柏台乌府」。
2.柏梁台的简称。参见「柏梁台」条。唐。李峤〈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诗:「今日联章处,犹疑上柏台。」
《漢語大詞典》:柏署
御史官署的别称。 唐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璵弟》诗:“ 茅山 就一徵,柏署起三载。” 唐 钱起 《送河南陆少府》诗:“朝夕詔书还柏署,行看飞隼集高枝。”参见“ 柏臺 ”。
《國語辭典》:柏台(柏臺)  拼音:bó tái
1.汉御史大夫府中多种植柏树,故称御史台为「柏台」。也称为「柏府」、「柏台乌府」。
2.柏梁台的简称。参见「柏梁台」条。唐。李峤〈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诗:「今日联章处,犹疑上柏台。」
《國語辭典》:乌府(烏府)  拼音:wū fǔ
语本《汉书。卷八三。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馀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御史府的别称。宋。苏轼 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诗:「乌府先生铁作肝,霜风捲地不知寒。」
分類:御史
《漢語大詞典》:乌台(烏臺)
指御史台。 唐 姚合 《和门下李相饯西蜀相公》:“乌臺情已洽,凤阁分弥浓。” 金 郭宣道 《送同舍张耀卿补掾中台》诗:“关心 雁塔 功名晚,试手乌臺岁月忙。”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八:“怪道乌臺牙放早,几人怒马出 长安 。”参见“ 乌府 ”。
分類:御史台
《國語辭典》:乌府(烏府)  拼音:wū fǔ
语本《汉书。卷八三。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馀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御史府的别称。宋。苏轼 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诗:「乌府先生铁作肝,霜风捲地不知寒。」
分類:御史
《漢語大詞典》:题红叶(題紅葉)
即红叶题诗传情的故事。历来记载颇多,如:(1) 唐宣宗 时中书舍人 卢渥 ,“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叶上题诗云:“水流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事见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 卢渥 , 鲁迅 《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作 韩渥 。(2) 唐玄宗 时 顾况 于“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叶”,上有题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况 亦于叶上题诗与之反覆唱和。事见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3) 唐德宗 时进士 贾全虚 于御沟见一花流至,旁连数叶,上有 王才人 养女 凤儿 题诗,“笔蹟纤丽,言词幽怨”,诗云:“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题诗花叶上,寄与接流人。” 全虚 见诗,为之流泪。 德宗 闻此事,因以 凤儿 赐 全虚 。事见 宋 王铚 《补侍儿小名录·凤儿》。(4) 唐僖宗 时儒士 于祐 与宫人 韩氏 红叶唱酬,后遂结为夫妇。事见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卷五载 张实 《流红记》。(5) 唐僖宗 时进士 李茵 尝游苑中,于御沟得宫娥 云方子 红叶题诗。后 茵 与宫娥同行诣 蜀 ,被内官 田大夫 拆散,“宫娥与 李 情爱至深,至前驛,自縊而死。”事见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九。后以“题红叶”为吟咏情思、闺怨或良缘巧合之典。 宋 侯寘 《满江红》词:“谩彩牋、牙管倚西窗,题红叶。”亦省作“ 题红 ”、“ 题叶 ”。 宋 范成大 《南柯子》词:“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 宋 李演 《南乡子·夜宴燕子楼》词:“待觅琼觚藏綵信,流春。不似题红易得沉。”《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何处空题叶,谁家谩结褵。”
《漢語大詞典》:乘骢(乘驄)
后汉书·桓典传:“﹝ 典 ﹞辟司徒 袁隗 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 典 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驄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驄马御史。’”后因以“乘驄”指侍御史。 唐 杜甫 《哭长孙侍御》诗:“礼闈曾擢桂,宪府旧乘驄。” 唐 杜甫 《渝州候严侍御不到先下峡》诗:“闻道乘驄发,沙边待至今。” 唐 韦应物 《寄洪州幕府卢二十二侍御》诗:“忽报 南昌 令,乘驄入郡城。”《剪灯馀话·泰山御史传》:“纠察每侍於帝傍,讜论佇闻於白简。期迈揽轡 范滂 之右,肯居乘驄 桓典 之间。”
分類:侍御御史
《漢語大詞典》:御史骢(御史驄)
后汉书·桓典传:“辟司徒 袁隗 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 典 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驄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驄马御史。’”后用为御史典故。 唐 钱起 《宿毕侍御宅》诗:“明发 南昌 去,迴看御史驄。” 唐 杜甫 《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诗:“屡食将军第,仍骑御史驄。” 仇兆鳌 注:“曰屡曰仍,见宴非一次。将军第,切留后。御史驄,切侍御。” 清 赵翼 《哭祝芷堂侍御》诗:“书生只合文章进,何事轻乘御史驄。”
分類:御史
《漢語大詞典》:花骢(花驄)
即五花马。 唐 杜甫 《骢马行》:“ 邓公 马癖人共知,初得花驄 大宛 种。” 宋 周邦彦 《夜飞鹊·别情》词:“花驄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清 方文 《送左三山先生按浙江》诗之一:“平明骑马出,谁不避花驄。”参见“ 五花马 ”。
《國語辭典》:五花马(五花馬)  拼音:wǔ huā mǎ
青白杂色的马。唐。李白 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你只看亚仙病中想马板肠汤吃,郑元和就把五花马杀了,取肠煮汤奉之。」也称为「五花」。
《漢語大詞典》:避马(避馬)
(1).见“ 避驄马 ”。
(2).谓下马回避。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八:“余在南翰林,独吏部各司以孔目是中见官,欲其避马。余曰:‘岂有朝廷司笔札文翰之臣,乃下马入委巷小人之家避一郎署耶?’” 明 于慎行 《穀山笔尘·制典上》:“大明会典:官员隔一品避马,隔三品跪。”
分類:下马回避
《漢語大詞典》:避骢马(避驄馬)
后汉书·桓典传:“是时宦官秉权, 典 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驄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驄马御史。’”后以“避驄马”指回避侍御史。 唐 孟浩然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诗:“本欲避驄马,何如同鷁舟。” 明 徐渭 《祭张御史母》:“爰对大廷,宠命首仙鳧之选;入班兰省,行人避驄马之鞭。”亦省作“ 避驄 ”、“ 避马 ”。 唐 白居易 《见萧侍御忆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晚起慵冠豸,闲行厌避驄。” 唐 王维 《为人祭某官文》:“时无寃人,路多避马。” 元 萨都剌 《送佥事王君实之淮东》诗:“ 淮 上有官皆避马, 竹西 无处不题诗。” 明 何景明 《送李体仁按云南》诗:“九霄看凤下,万里避驄行。”
《漢語大詞典》:避骢(避驄)
见“ 避驄马 ”。
《漢語大詞典》:避骢马(避驄馬)
后汉书·桓典传:“是时宦官秉权, 典 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驄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驄马御史。’”后以“避驄马”指回避侍御史。 唐 孟浩然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诗:“本欲避驄马,何如同鷁舟。” 明 徐渭 《祭张御史母》:“爰对大廷,宠命首仙鳧之选;入班兰省,行人避驄马之鞭。”亦省作“ 避驄 ”、“ 避马 ”。 唐 白居易 《见萧侍御忆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晚起慵冠豸,闲行厌避驄。” 唐 王维 《为人祭某官文》:“时无寃人,路多避马。” 元 萨都剌 《送佥事王君实之淮东》诗:“ 淮 上有官皆避马, 竹西 无处不题诗。” 明 何景明 《送李体仁按云南》诗:“九霄看凤下,万里避驄行。”
《漢語大詞典》:铁骢(鐵驄)
(1).毛色青白相杂的马。泛指骏马。尔雅·释畜“青驪,駽” 晋 郭璞 注:“今之铁驄。” 唐 王昌龄 《观猎》诗:“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驄抛鞚去如飞。” 唐 温庭筠 《湖阴词》:“ 祖龙 黄鬚珊瑚鞭,铁驄金面青连钱。” 明 徐渭 《龛山凯歌》之八:“更教厮养眠营灶,自向霜糟餵铁驄。”
(2).指御史。 明 李贽 《高同知奖勤序》:“今年春,巡按 刘公 直指铁驄,大敉羣吏,乃 高子 亦与奬赏。”
《國語辭典》:骢马(驄馬)  拼音:cōng mǎ
青白色的马。泛指健壮的骏马。唐。王维〈洛阳女儿行〉:「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
《漢語大詞典》:骢马使(驄馬使)
后汉书·桓典传:“﹝ 桓典 ﹞辟司徒 袁隗 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 典 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驄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驄马御史。’……在御史七年不调,后出为郎。”后以“驄马使”指御史。 唐 张南史 《送李侍御入茅山采药》诗:“聊听驄马使,却就紫阳仙。” 明 何景明 《九日同陈侍御凤谷登宴》诗:“柏臺驄马使,兰谷凤仙家。”红楼梦第一○五回回目:“锦衣军查抄 寧国府 ,驄马使弹劾 平安州 。”
《國語辭典》:日御  拼音:rì yù
1.太阳。隋。江总〈芳林园天渊池铭〉:「晓川漾璧,似日御之在河宿。」
2.职官名。古代掌天文历数的官。
《國語辭典》:日车(日車)  拼音:rì chē
太阳每天不停运行,所以称为「日车」。一说传说中太阳乘六条龙驾的车。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诗:「日车隐昆崙,鸟雀噪户牖。」
《漢語大詞典》:日驭(日馭)
(1).太阳。日形如轮,周行不息,故称。 隋 卢思道 《从驾经大慈照寺》诗:“日驭非难假,云师本易凭。” 前蜀 韦庄 《立春》诗:“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 清 金农 《憩王屋山后十方院》诗之二:“大椿灵饵话 尧 年,鍊液升烟日驭前。”
(2).指古代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神。 黄澜 《送李生孟夐留学美利坚》诗:“星精倚马忧天坠,日驭挥戈上地平。”
(3).指帝王的车驾。 宋 苏轼 《赐安神宗御容押班冯宗道等银合茶药敕书》:“属祠宫之告具,驂日驭以遄征,往復之间,忠劳亦至。特加存问。”
《漢語大詞典》:朱羲
太阳。古代称日为朱明,而 羲和 为日御,合而为“朱羲”。《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七》:“ 蓐收 清西陆,朱羲将由白。” 李善 注:“朱羲,日也。”
《漢語大詞典》:羲轮(羲輪)
(1).太阳的别称。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卷十二引《玉堂诗话》:“ 杨黎州 《自遣》云:‘天上羲轮都易识,人间 尧 历自难逢。’” 清 黄景仁 《送春》诗之三:“玉虯高驾倘见招,急叱羲轮出平旦。”
(2).指时间、光阴。旧唐书·太宗纪下:“谓云车易乘,羲轮可驻,异轨同趣,其蔽甚矣。”
《漢語大詞典》:羲驭(羲馭)
太阳的代称。 羲和 为日驭,故名。 明 高启 《广陵孙孝子爱日堂》诗:“只愁老景苦駸駸,羲驭西驰疾飞鞚。”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晓来一轮羲驭涌东隅。”参见“ 羲和 ”。
分類:羲和
《國語辭典》:羲和  拼音:xī hé
1.称唐虞时掌历法之官羲氏及和氏。
2.神话传说中为太阳驾车的人。《广雅。释天》:「日御谓之羲和,月御谓之望舒。」
《漢語大詞典》:乘风(乘風)
(1).驾着风;凭借风力。列子·黄帝:“ 列子 师 老商氏 ,友 伯高子 ,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记》:“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 陈毅 《六国之行》诗:“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
(2).犹趁势。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传赞:“ 齐武 沉雄,义戈乘风。”晋书·桓彝传:“一举乘风,扫清氛秽。”
(3).海鸟名。古时悬钟的架子多作此鸟形,故亦借指悬钟的架子。急就篇卷二:“乘风县鐘华洞乐。” 颜师古 注:“乘风一名爰居,一名杂县,盖海鸟也。言为乘风之状,作簨簴以悬鐘。”文选·潘岳〈西征赋〉:“洪鐘顿於毁庙,乘风废而弗县。” 吕延济 注:“乘风,悬鐘格。”
《國語辭典》:御风(御風)  拼音:yù fēng
乘风。《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宋。苏轼〈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漢語大詞典》:风驭
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由风驾驭的神车。 唐 吕岩 《雨中花》词:“风驭云軿不散,碧桃紫柰常新。” 宋 苏轼 《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风驭宾天云雨隔,孤臣忍泪肝肠痛。” 赵次公 注:“《列子》:‘御风而行。’又所谓风马云车也。”《宋史·乐志七》:“风驭云旗,聿来歆止。”
分類:驾驭神车
《國語辭典》:驭气(馭氣)  拼音:yù qì
乘风而行。唐。陈鸿《长恨传》:「又能游神驭气,出天界,没地府以求之,不见。」也作「御气」。
《漢語大詞典》:驭风(馭風)
(1).犹乘风。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响乘气兮兰驭风,德有远兮声无穷。” 李周翰 注:“言贵妃德响若兰气驭风远去而芳香无穷也。”
(2).谓仙道御风而行。 唐 刘禹锡 《寻汪道士不遇》诗:“仙子东南秀,泠然善驭风。” 唐 卢鸿一 《倒景台》诗序:“可以邀驭风之客,会絶尘之子,超逸真,盪遐襟。”
(3).形容飘然自得。 清 戴名世 《梅文常稿序》:“吾读公诸子之文,凌云驭风,飘飘乎莫不瀟洒而自得也。”参见“ 御风 ”。
《國語辭典》:御风(御風)  拼音:yù fēng
乘风。《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宋。苏轼〈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國語辭典》:客星  拼音:kè xīng
1.没有固定轨道、周期,突然出现的亮星。古代常指新星和彗星。《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客星出天庭,有奇令。」《南史。卷二。宋文帝本纪》:「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为彗。」
2.古代认为不属本座的外来亮星代表造访的客人。后借指来访的宾客。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二折:「尘筵躬洒,专候客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