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卑素
微贱寒素。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论:“人之性分静躁不同,或安卑素守隐约,顾视荣名忽若脱履。”
分類:微贱寒素
《漢語大詞典》:卑琐(卑瑣)
(1).微贱,卑贱。南史·庾荜传:“ 梁州 人 益州 刺史 邓元起 功勋甚著,名地卑琐,愿名挂士流。”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禁卫·舍人校尉:“又校尉在 汉 如戊己、护羌、城门之属,俱尊官剧任,后世亦仅为右列散官,自六品以下始有此称,而卑琐甚矣。”
(2).微末琐屑。 明 王守仁 《大学问》:“固有欲亲其民者矣。然惟不知止於至善,而弱其私心於卑琐,是以失之权谋智术而无有乎仁爱惻怛之诚。”《羊城晚报》1982.11.8:“他们的体验是偏狭的,卑琐的。”
(3).猥琐,庸俗不大方。 沈从文 《泥涂》:“那胖子极不屑的望到卑琐的上士身上那件脏军衣。”
《漢語大詞典》:屠侩(屠儈)
谓屠夫市侩之流。指出身微贱。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大计年分条款:“盖其时待京朝官有礼,不忍以簠簋屠侩轻加人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起家屠侩,淫侈亡等。”
《國語辭典》:草灰  拼音:cǎo huī
1.杂草燃烧后的灰烬,可做肥料用。
2.指灰黄的颜色。
《漢語大詞典》:流隶(流隸)
旧谓流亡他乡的微贱之民。文选·班彪〈王命论〉:“饿饉流隶,饥寒道路。” 李善 注:“流隶,流移贱隶也。”《陈书·世祖纪》:“或亲属流隶,负土无期,子孙冥灭,手植何寄。”
《漢語大詞典》:田茅
田间的茅草。喻微贱。 南朝 宋 鲍照 《谢永安令解禁止启》:“臣田茅下第,质非 谢 品。志终四民,希絶三仕。”
《国语辞典》:屠沽子  拼音:tú gū zǐ
本指屠户与酒保一类人物,亦用为对出身微贱者的轻蔑之词。明。朱权《卓文君》第一折:「我便似左丘明般立钦钦卓尔在春秋,到如今屠沽子气昂昂伟矣为卿相。」
《漢語大詞典》:幽衡
(1).黑色的玉衡。幽,通“ 黝 ”。礼记·玉藻:“一命緼紱幽衡,再命赤紱幽衡。” 郑玄 注:“衡,佩玉之衡也。幽,读为黝。黑谓之黝。”
(2).借指微贱的出身。 南朝 梁 沈约 《为六宫拜章》:“越自幽衡,登躯宸汉。”
《漢語大詞典》:郭雀儿(郭雀兒)
五代 后周 太祖 郭威 微贱时的别称。新五代史·东汉世家·刘旻:“ 周太祖 少贱,黥其颈上为飞雀,世谓之 郭雀儿 。”
《漢語大詞典》:贫微(貧微)
(1).贫乏微薄。 南朝 梁 何逊 《仰赠从兄兴宁寘南》诗:“宗派已孤狭,财产又贫微。”
(2).贫穷微贱。 元 王恽 《题辽太师赵思温族系后》:“近代公侯将相之后,方一再传,溷跡閭阎,甘心贫微,故家遗族,懵然不知者多矣。”
《漢語大詞典》:蜼螭
(1).蜼和螭。喻微贱之人。宋书·吴喜传:“何得以其蜼螭,高自比拟。”
(2).指蜼和螭的形状。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兼朴茂而有文兮,俟刻云雷绘蜼螭。”
分類:微贱形状
《漢語大詞典》:猥籍
微贱的名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毕諴 家本寒微, 咸通 初,其舅向为 太湖县 伍伯, 諴 深耻之……乃特除选人 杨载 为 太湖 令, 諴 延之相第,嘱为舅除其猥籍,津送入京。”
分類:微贱名籍
《漢語大詞典》:蚿蝝
香延虫和蝗虫子。比喻极微贱的东西。 唐 皮日休 《目箴》:“古之忠臣,古之孝子,上立大业,中光信史,苟不善是,蚿蝝之类。”
《漢語大詞典》:余隶(餘隸)
微贱隶卒。官宦子弟谦称其做官父亲之词。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臣父故司徒臣 郃 ,受先帝厚恩,子孙不敢自比於餘隶。”
《漢語大詞典》:卑隐(卑隱)
(地位)微贱而不显达。《淮南子·主术训》:“士处卑隐,欲上达,必先反诸己。”史记·日者列传:“故君子处卑隐以辟众,自匿以辟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