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徵 → 徵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徵求
1.征收;求索。《穀梁传·桓公十五年》:“古者诸侯时献于天子,以其国之所有,故有辞让而无徵求。” 唐 杜甫 《又呈吴郎》诗:“已诉徵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宋 秦观 《进策·论议上》:“故 杨炎 变之以为两税之法,已而盗起兵兴,征求无节,法又大弊。” 明 何景明 《冬雨率然有二十韵》:“徵求皮肉尽,枯骨待削剥。”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入相奇缘:“性贪黷无厌,徵求财货,皇皇如不及。”
2.征召访求;征询。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夷:“先以詔书告示三郡,密徵求武士。”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幸逢明圣多招隐,高山大泽徵求尽。”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宋氏 徵求,力倍功半。”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杼山集牒:“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承旨而徵求焉。” 巴金 《家》三十:“ 觉新 也奉了祖父的命令来征求 觉民 的意见。”
3.犹征逐。谓交往过从。 明 陈子龙 《分咏西京杂记得新丰》:“忆昔初从 丰 沛 游,少年屠狗相徵求。”
《國語辭典》:徵求  拼音:zhēng qiú
寻求收集。如:「关于这件事情,我想徵求大家的意见。」
《国语辞典》:徵求启事(徵求启事)  拼音:zhēng qiú qǐ shì
公开徵求人、物的启事。如:「这则徵求启事已在报上连续刊登了三个月。」
《国语辞典》:求才  拼音:qiú cái
徵求人才。如:「报上每天都有很多公司行号的求才启事。」唐。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夫求才贵广,考课贵精。求广在于各举所知,长吏之荐择是也;考精在于按名责实,宰臣之序进是也。」
《国语辞典》:徵才  拼音:zhēng cái
徵求或招聘人才。如:「许多企业喜欢于毕业季节来临时到各大专院校徵才。」
《国语辞典》:徵启(徵启)  拼音:zhēng qǐ
向他人徵求诗文,以为祝贺或纪念的启事。以徵求寿诗、寿序最为常见,多由寿星的子孙或亲友具名。
《国语辞典》:求贤用士(求贤用士)  拼音:qiú xián yòng shì
徵求贤能,任用才士。元。白朴《博望烧屯》第二折:「兄弟,俺求贤用士哩,你依著师父出去。」也作「求贤下士」。
《国语辞典》:求才若渴  拼音:qiú cái ruò kě
形容徵求人才非常恳切急迫。如:「这家公司正积极拓展海外业务而求才若渴,有志者不妨前往应徵。」
《国语辞典》:求士莫求全  拼音:qiú shì mò qiú quán
徵求贤才不要苛求他十全十美,毫无缺点。《幼学琼林。卷一。武职类》:「求士莫求全,毋以二卵弃干城之将;用人如用木,毋以寸朽,弃连抱之材。」
《国语辞典》:玉海金山  拼音:yù hǎi jīn shān
南朝梁武帝下诏徵求有特殊才艺之人,五经博士明山宾以「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之语来表荐朱异。见《南史。卷六二。朱异传》。后以玉海金山形容人气度高超。
《国语辞典》:徵答  拼音:zhēng dá
公开徵求答案。如:「有奖徵答」。
《国语辞典》:徵友  拼音:zhēng yǒu
徵求朋友。如:「不要轻信徵友广告,以免上当。」
分类:徵求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