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锦绣心胸


《苏轼诗集》卷四十〈寄高令〉
满地春风扫落花,几番曾醉长官衙。诗成锦绣开胸臆,论极冰霜绕齿牙。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田园知有儿孙委,早晚扁舟到海涯。
《國語辭典》:心胸  拼音:xīn xiōng
1.志气、抱负。如:「做人要有远大的心胸,不要只贪眼前的小利。」
2.心中。《文选。谢灵运。西州从弟惠连诗》:「末路值令弟,开颜披心胸。」《文明小史》第四○回:「一带垂杨,阴阴水次,衬著红阁碧波,顿豁心胸。」
《漢語大詞典》:心胸开阔
思想坦率接受力强的;并非小心眼的,心智并不狭窄的;眼界不偏狭的。例如:向那些他知道不会感到震惊的心胸开阔的听众讲演。
《漢語大詞典》:心胸狭隘
以小气量为特征的。例如:苦难使人心胸狭隘而怀有复仇心。
《国语辞典》:心胸狭窄(心胸狭窄)  拼音:xīn xiōng xiá zhǎi
器度狭小。如:「如果连芝麻小事也要计较,就知此人心胸狭窄。」
《分类字锦》:方舆心胸(方舆心胸)
夏侯嘉正洞庭赋此乃方舆之心胸溟海之郛郭也
分类:
《漢語大詞典》:蟠胸
(1).满腹。 明 杨慎 《邓川杨少参两依庄》诗:“空餘蟠胸济世策,日对隣叟谈桑麻。”
(2).指广阔的心胸。 姚椿 《题杜陆两家诗集》诗:“朝廷尚多难,生理困愁疾;万象入蟠胸,隻字歌中律。”
《漢語大詞典》:心堂
心胸。 南朝 梁简文帝 《为人造丈八夹紵金薄像疏》:“自非表兹胜业,树彼妙缘,何以去此心堂,移兹身窟。” 唐 卢仝 《冬行》诗之三:“夜半睡独觉,爽气盈心堂。”
分類:心胸
《國語辭典》:心臆  拼音:xīn yì
心胸、心中。《红楼梦》第七四回:「王夫人原是天真烂熳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辞掩意之人。」
分類:心胸
《國語辭典》:心胸  拼音:xīn xiōng
1.志气、抱负。如:「做人要有远大的心胸,不要只贪眼前的小利。」
2.心中。《文选。谢灵运。西州从弟惠连诗》:「末路值令弟,开颜披心胸。」《文明小史》第四○回:「一带垂杨,阴阴水次,衬著红阁碧波,顿豁心胸。」
《漢語大詞典》:中臆
心胸。 唐 白居易 《夏日独直寄萧侍御》诗:“中臆一以旷,外累都若遗。”
分類:心胸
《漢語大詞典》:襟腑
心胸;襟怀。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加以自小观书,喜谈名理,其所悟者,皆得之襟腑,非由染习。” 唐 源乾曜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安人在勤恤,保大殫襟腑。”
分類:心胸襟怀
《漢語大詞典》:诗府(詩府)
指诗人的心胸。 宋 方岳 《非琼花》:“ 江 南清梦入诗府,安得一念令心降。”
分類:诗人心胸
《國語辭典》:荡荡(蕩蕩)  拼音:dàng dàng
1.广大。《论语。泰伯》:「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2.平坦、平易。《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不偏不党,王道荡荡。」
3.法度废坏的样子。《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國語辭典》:荡荡(盪盪)  拼音:dàng dàng
1.浮誇不实的样子。《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
2.法度废坏的样子。如:「版版荡荡」。
《國語辭典》:洗心  拼音:xǐ xīn
洗涤心胸,摒除恶念或杂念。《易经。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唐。徐浩〈宝林寺作〉诗:「洗心听经论,礼足蠲凶灾。」
《國語辭典》:局促  拼音:jú cù
1.器量狭小。《文选。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也作「局促」、「跼促」。
2.空间狭小。三国。魏。阮籍〈元父赋〉:「故其城郭,卑小局促。」也作「局促」、「跼促」。
3.不安适的样子。《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那假公子在席上自觉局促,本是能饮的,只推量窄,夫人也不强他。」也作「局促」、「跼促」。
4.短促。《北史。卷四五。夏侯道迁传》:「人生局促,何殊朝露,坐上相看,先后间耳。」
《國語辭典》:局促(侷促)  拼音:jú cù
1.形容器量狭小。如:「你这样心胸局促的人,是无法成大器的。」也作「局促」、「跼促」。
2.形容空间狭小。如:「这房间太局促,能不能换一间大一点的?」也作「局促」、「跼促」。
3.形容不安适的样子。如:「他鲜少上台说话,难免感到局促。」也作「局促」、「跼促」。
《國語辭典》:跼促  拼音:jú cù
1.器量狭小。也作「局促」、「局促」。
2.空间狭小。也作「局促」、「局促」。
3.不安适的样子。也作「局促」、「局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