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忍气(忍氣)
忍受别人的欺侮。 王西彦 《风雪》一:“即使是一个能够安贫的人,也不容易忍气呀!”
《國語辭典》:吞声忍气(吞聲忍氣)  拼音:tūn shēng rěn qì
强忍气愤而不出声。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红楼梦》第六九回:「心中一刺未除,又平空添了一刺,说不得且吞声忍气,将好颜面换出来遮饰。」也作「忍气吞声」。
《國語辭典》:忍气吞声(忍氣吞聲)  拼音:rěn qì tūn shēng
受了气也强自忍耐,不敢作声抗争。《金瓶梅》第四一回:「李瓶儿这边分明听见指骂的是他,把两只手气的冷,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卫朝奉只是著人上门坐守,甚至恶语相加,陈秀才忍气吞声。」也作「吞声忍气」、「吞声饮气」、「气忍声吞」、「声吞气忍」。
《漢語大詞典》:饮气(飲氣)
忍气。魏书·韩子熙传:“及会公卿,议王之罪,莫不俛眉饮气,唯諮是从。” 唐 李玖 《白衣叟述甘棠馆西楹诗》:“浮云凄惨日微明,沉痛将军负罪名,白昼叫閽无近戚,縞衣饮气只门生。” 清 黄景仁 《荻港舟次遇徐逊斋太守罢官归滇南》诗:“只有贱子感填臆,短歌饮气别不得。”
分類:忍气
《漢語大詞典》:敛气(斂氣)
(1).聚气。《隋书·音乐志中》:“瘞玉埋俎,藏芬敛气。”
(2).忍气。形容谨慎、畏惧。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工部·工部管库:“﹝给事﹞遣人至都索所寓宝货,大半为旧交乾没,敛气而归。” 清 龙启瑞 《复唐子实书》:“与乡人当道谈者,吾皆俛首敛气出之,诚万有不得已也。”
《漢語大詞典》:窨气(窨氣)
犹忍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 鶯鶯 感此,阁不定粉泪涟涟,吞声窨气埋寃。”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二折:“ 张将军 不索气长吁……我着你吞声窨气自然伏。”
分類:忍气
《國語辭典》:攧窨  拼音:diān yìn
顿足忍气,表示怨恨或怅惘。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星眼朦胧,檀口嗟咨,攧窨不过,这席面儿畅好是乌合。」明。龙子犹《杀狗记》第六出:「空叹息,空攧窨,争耐是亲非亲,遣人愁闷。」也作「跌窨」、「铁窨」。
《國語辭典》:跌窨  拼音:dié yìn
顿足忍气,表示怨恨或怅惘。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怒时节把一个书来跌窨,欢时节将一个侍妾来逼临。」明。杨讷《西游记》第一四出:「你可也和谁宴饮,著我独怀跌窨。」也作「攧窨」、「铁窨」。
《国语辞典》:不忿气(不忿气)  拼音:bù fèn qì
不肯忍气让步。《西游记》第八○回:「七、八十家一齐吵,大家都不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