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忠心  拼音:zhōng xīn
忠诚的心。《红楼梦》第一○○回:「宝玉背地里拉著他低声下气要问黛玉的话,紫鹃从没好话回答,宝钗倒背地里誇他有忠心,并不嗔怪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他家还有一个极忠心的家人叫胡安,送三小姐到船上,一直抽抽咽咽的背著人哭。」
《國語辭典》:忠心耿耿  拼音:zhōng xīn gěng gěng
形容极为忠诚。《镜花缘》第五七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捐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也作「耿耿忠心」。
《國語辭典》:忠心赤胆(忠心赤膽)  拼音:zhōng xīn chì dǎn
忠诚的心,赤诚的胆。形容极为忠诚不二。《封神演义》第一八回:「因见子有忠心赤胆,直谏纣王,怜救万民,身遭剜目之灾,贫道怜你阳寿不绝,度你上山,后辅周王成其正道。」《红楼梦》第六五回:「那平姑娘又是个正经人,从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也不会挑妻窝夫的,倒一味忠心赤胆伏侍他,才容下了。」也作「赤胆忠肝」、「赤胆忠心」、「赤心忠胆」。
分類:忠诚
《國語辭典》:忠心贯日(忠心貫日)  拼音:zhōng xīn guàn rì
忠诚的心可上达白日。形容极为忠心。《东周列国志》第一七回:「卿忠心贯日,孤不罪也。」也作「忠贯白日」。
《漢語大詞典》:忠贯日月(忠貫日月)
忠诚之心上贯日月。形容忠诚至极。新唐书·郭子仪传赞:“ 子仪 自 朔方 提孤军,转战逐北,谊不还顾……虽 唐 命方永,亦由忠贯日月,神明扶持者哉!” 宋 刘炎 迩言:“功盖天地,忠贯日月,进则毅然身任天下之重,退则怡然了无愠戚之容,求之於古,其 伊 周 之亚与?”亦作“ 忠贯白日 ”、“ 忠心贯日 ”。宣和书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於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卿忠心贯日,孤不罪也。”
《國語辭典》:赤胆忠心(赤膽忠心)  拼音:chì dǎn zhōng xīn
形容极为忠诚不二。《封神演义》第五二回:「臣空有赤胆忠心,无能回其万一。」《三侠五义》第五七回:「那一番赤胆忠心为国为民一派的正气,姓白的,你见了也就威风顿减。」也作「忠心赤胆」。
分類:忠诚
《國語辭典》:一心  拼音:yī xīn
1.同心。如:「万众一心」。《书经。泰誓上》:「予有臣三千,惟一心。」
2.专一其心、全心全意。如:「他一心想上大学。」《孟子。告子上》:「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文明小史》第三三回:「县官盛筵相待,说了无数的恭维话,一心要来笼络。」
《漢語大詞典》:好心
犹空心。使居心腹之地的附庸诸侯资财分散的隐语。管子·轻重甲:“唯好心为可耳。夫好心则万物通,万物通则万物运,万物运则万物贱,万物贱则万物可因。” 郭沫若 等集校:“其旨在分散卿大夫与附庸诸侯之聚财……‘好’乃环璧等之中孔。是则‘好心’即空其中心之意。卿大夫与附庸诸侯在国内居心腹地,务使其财不蓄聚,以妨坐大。直説不便,故为此‘好心’之隐语耳。”一说,“好心”即慈善心肠,犹言同情心。参阅 马非百 《〈管子·轻重篇〉新铨》
《漢語大詞典》:奇思
(1).指忠心。《楚辞·九辩》:“閔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 王逸 注:“伤己忠策无由入也。”
(2).不寻常的构思。 宋 陆游 《中丞蒋公墓志铭》:“公天资警迈,七岁赋《牧童》诗,有奇思,遂精词赋。” 明 李东阳 《明故刑部郎中奚君墓志铭》:“喜临 晋 唐 书,为诗文往往有奇思。”
《漢語大詞典》:忠志
忠心;忠诚。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於内,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晋书·忠义传·吉挹》:“遂乃杜口无言,絶粒而死…… 挹 之忠志,犹在可録。” 明太祖 《诚意伯诰》:“尚其敷尔勤劳忠志,训尔子孙以光永世。”
分類:忠心忠诚
《国语辞典》:犬马之心(犬马之心)  拼音:quǎn mǎ zhī xīn
比喻臣子对君主的忠心,如犬马之报答主人。《史记。卷六○。三王世家》:「臣窃不胜犬马之心,昧死愿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也作「狗马之心」。
《國語辭典》:耿耿  拼音:gěng gěng
1.光明安静的样子。唐。白居易〈长恨歌〉:「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2.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汉。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言有不逊之志,忘相忖度,每用耿耿。」
3.辗转反侧,不得入眠的样子。《诗经。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4.形容诚信守节。《楚辞。刘向。九叹。惜贤》:「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
《国语辞典》:不忠  拼音:bù zhōng
不忠诚、不忠心。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三老孝悌以不教诲之过。」《三国演义》第五三回:「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
《漢語大詞典》:忠勤
亦作“ 忠懃 ”。 忠心勤劳。后汉书·公孙瓒传:“ 长沙 太守 孙坚 ,前领 豫州 刺史,遂能驱走 董卓 ,埽除陵庙,忠勤王室,其功莫大。”晋书·黄泓传:“ 石苞 在位,称为忠勤,帝每委任焉。”宋书·武帝纪上:“其翼奬忠懃之佐,文武毕力之士,敷执在己之谦,用亏国体之大。” 明 宋濂 《进〈元史〉表》:“况往牒舛譌之已甚,而他书参考之无凭,虽竭忠勤,难逃疎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其平日办事忠勤,持躬廉介,早在圣明洞鉴之中。”
分類:忠心勤劳
《國語辭典》:捧日  拼音:pěng rì
1.忠心辅佐帝王。北周。庾信 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汉王改娄敬之族,事重论都。魏后变程昱之名,恩深捧日。」
2.唐宋时侍卫皇宫的军队。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捧日天武四厢》:「宋制,殿前司有捧日、天武左右四厢。略同唐制各置都指挥使、都虞候,每都有军使、副兵马使。」
《漢語大詞典》:捧日营(捧日營)
唐 宋 时代侍卫皇宫的军队名称。 宋 李元纲 厚德录:“﹝ 王达 ﹞应募为兵,以选入捧日营凡十餘年。”《水浒传》第七九回:“﹝ 杨太尉 ﹞於御营司选拨二将,就於龙猛、虎翼、捧日、忠义四营内各选精兵五百,共计二千,跟随两箇上将去助 高太尉 杀贼。”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军伍名额·捧日
《國語辭典》:愚忠  拼音:yú zhōng
1.愚憨刚直的忠心,多为臣子尽忠的谦词。《汉书。卷五九。张汤传》:「上问汤,汤曰:『此愚儒无知。』狄山曰:『臣固愚忠,若御史大夫汤,乃诈忠。』」《三国演义》第一○四回:「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死之将至,愿尽愚忠。」
2.不明事理的忠心。《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臣闻圣主言问其臣而不自造事,故使人臣得毕其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