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六念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念佛等之六念也。(参见:六念)
【三藏法数】
(出别译杂阿含经)
〔一、念佛〕,谓念佛具足十号,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观,必趣涅槃,是名念佛。(十号者,一如来、二应供、三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七调御丈夫、八天人师、九佛、十世尊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念法〕,谓法是如来所有功德,即十力、四无所畏等,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法,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得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法观,必趣涅槃,是名念法。(十力者,知是处非处智力、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种种解智力、知种种界智力、知一切至处道智力、知天眼无碍智力、知宿命无漏智力、知永断习气智力也。四无所畏者,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畏也。)
〔三、念僧〕,谓僧是如来弟子,得无漏法,具戒定慧,能为世间众生作良福田,应当恭敬。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僧,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得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僧观,必趣涅槃,是名念僧。(无漏法者,谓修戒定慧之法,则不漏落生死也。)
〔四、念戒〕,谓念诸禁戒,能遮诸恶烦恼。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戒,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戒想,必趣涅槃,是名念戒。
〔五、念施〕,谓念己所施,获得善利。一切世间为悭嫉所覆,我于今者,得离如是悭贪之垢,住舍心中,于一切物心无吝惜,持用布施,既布施已,我心应喜,以喜心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施想,必趣涅槃,是名念施。
〔六、念天〕,谓念欲界天等,悉因往昔戒施善根,得生彼处,受天快乐。我亦见有如是戒施功德,舍命之时,必生彼天,以念天故,离于恶法,心生欢喜,心欢喜故身得快乐,得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天想,必趣天道,是名念天。
六念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念佛,念佛具足十号,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济众生之苦,我欲与佛同也。二、念法,念如来所说之三藏十二部经,有大功德,为诸众生大妙药,我欲證之而施与众生也。三、念僧,念僧是如来弟子,得无漏法,具足戒定慧,能为世间良福田,我欲修僧行也。四、念戒,念戒行有大势力,能除众生之恶,不善之法,我欲精进护持也。五、念施,念施行有大功德,能除众生悭贪之重病,我欲以善施摄取众生也。六、念天,念天为欲界之六天乃至色界无色界之诸天,彼处受自然之快乐,皆由往昔修戒施之善根,我亦欲具如是功德,生于彼天处也。问佛弟子应念三宝,何故念彼之生天?曰:是以为自己善业之果故也。问生天是凡夫之法,何故念之?曰:有人不堪入于涅槃,故念彼之生天而起行趣求也。此六念法为大小乘之通说,但念天之解释,大小乘不同。大乘依涅槃经,则天有三种:一生天,三界之诸天也。二净天,一切三乘之贤圣也。三第一义天,涅槃也。二乘之人念前二天,菩萨但念第一义天。见别译杂阿含经九,涅槃经十八,智度论二十二,大乘义章十二。【又】律中更有一种六念法,授沙弥戒比丘戒已始授之,一念知日月,念知受戒之月日也。二念智食处,如全不受请食者,言我常乞食,受请食者,言我今有请处念自去也。三念受戒时夏腊,记忆受戒以后之腊数也。四知衣钵有无等,念我三衣钵具足,若有长物则念我有长物,已说净也。五念同别处,若与众同食时,念我今与众僧同食,若别食时,念我今有某缘,与众别而独食也。六念康羸,若无病,则念我今无病,堪行道,若有病,则念我今有病,当疗治之也。见行事钞上三之二。又有一种之六念。谓数息随息等之六妙门。(参见:六妙门)
【佛学常见辞汇】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心念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羯磨法之一。(参见:羯磨)
羯磨
【佛学大辞典】
(术语)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忏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此云办事,谓诸法事由玆成办也。」此羯磨必具四法:一,法。正举行之作法也。名之为秉法。二,事。或犯罪之事,或忏悔之事等,羯磨所行之事实也。三,人。就行羯磨而定之人数也。四,界。行羯磨处之结界也。见行事钞上一。又其秉法有三种:一,心念法。二,对首法。三,众僧法。心念法者,事至微小之时,或界中无人,虽无众僧及对首,亦独发心念境,而明了口言之,则其事成办,谓之独秉。此心念法又有三:一,但心念法。唯得自说,界中假令有人,亦不要对之,如忏轻微之突吉罗罪。二,对首心念法。原是对首之法,由界内无人而佛开心念,说净受药等之事也。三,众心法念。原是众僧法。但界内无人,故开独秉之心念。二,对首法。对首者对一人已上三人之比丘而说之也。此有二:一,但对首法,为当分之对首法,故界中有多僧,不要用之,对首于一人乃至三人即事足也。受三衣等事是也。二,众法对首,可为众僧法者,由界中无人而开对,与前心念同。三,众僧法,必四人以上秉羯磨,是为僧所秉,故曰众僧法,亦云僧秉(慈恩以三人以上为众,南山以四人以上为众)。此有三:一单白,或曰白一Jn^aptikarma,巴Natti(此为唱言,以为白一不可也,此实非羯磨之形式,合此唱言与决定之二,而羯磨成就),或事,或常所行,或严制,一说告僧,事便成也。二白二Jn^apti-dvitiyam% Karmava%ca%,巴Natti duttiya% Kamma-va%ca%,由参涉而宜通和。故先为表白,举事告知,后举一羯磨,量处可不也。通于白及羯磨谓之白二。三白四Jn^apti-caturtkan% Karma-va%ca%,巴Natti-catuttha% Kamma-va%ca%,于受戒忏重等事,先以一白告事使知。后举三回羯磨,量处可不也。一白三羯磨合为白四。见行事钞上一。据上行事钞之说观之,则惟心念,似亦成羯磨。但律文所教之羯磨。非如此简单自由者。事事必规定一定之形式。前述中惟众僧法之一,为真羯磨。羯磨有一定之形式。亦须一定之人众。此人众不可以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或得罪者,俗人等,加于人数。必取清净同见之和合僧。比丘尼之羯磨,必须比丘之同数者列坐。故为上数之倍。羯磨最重大之要件,在无非法(不具一定之形式者)及无不和合(同一结界内僧之意见缺一致者)。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作业,即作授戒忏悔等事业的一种宣告仪式,由此宣告仪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业。
念佛念法念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忆念佛法僧三宝之恩德也。
念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念之一。念佛法之胜利妙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六念之一。
【三藏法数】
谓法是如来所有功德,即十力、四无所畏等,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法,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得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法观,必趣涅槃,是名念法。(十力者,知是处非处智力、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种种解智力、知种种界智力、知一切至处道智力、知天眼无碍智力、知宿命无漏智力、知永断习气智力也。四无所畏者,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畏也。)
【三藏法数】
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当念法,法力广大,通达无碍,能灭烦恼。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也。
【三藏法数】
谓诸佛教法,为修行之轨则,能除爱欲尘劳诸结使缚,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法。(结使者,谓一切惑业缠结,而能驱使众生受生死之苦也。)
对首心念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羯磨)
羯磨
【佛学大辞典】
(术语)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忏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此云办事,谓诸法事由玆成办也。」此羯磨必具四法:一,法。正举行之作法也。名之为秉法。二,事。或犯罪之事,或忏悔之事等,羯磨所行之事实也。三,人。就行羯磨而定之人数也。四,界。行羯磨处之结界也。见行事钞上一。又其秉法有三种:一,心念法。二,对首法。三,众僧法。心念法者,事至微小之时,或界中无人,虽无众僧及对首,亦独发心念境,而明了口言之,则其事成办,谓之独秉。此心念法又有三:一,但心念法。唯得自说,界中假令有人,亦不要对之,如忏轻微之突吉罗罪。二,对首心念法。原是对首之法,由界内无人而佛开心念,说净受药等之事也。三,众心法念。原是众僧法。但界内无人,故开独秉之心念。二,对首法。对首者对一人已上三人之比丘而说之也。此有二:一,但对首法,为当分之对首法,故界中有多僧,不要用之,对首于一人乃至三人即事足也。受三衣等事是也。二,众法对首,可为众僧法者,由界中无人而开对,与前心念同。三,众僧法,必四人以上秉羯磨,是为僧所秉,故曰众僧法,亦云僧秉(慈恩以三人以上为众,南山以四人以上为众)。此有三:一单白,或曰白一Jn^aptikarma,巴Natti(此为唱言,以为白一不可也,此实非羯磨之形式,合此唱言与决定之二,而羯磨成就),或事,或常所行,或严制,一说告僧,事便成也。二白二Jn^apti-dvitiyam% Karmava%ca%,巴Natti duttiya% Kamma-va%ca%,由参涉而宜通和。故先为表白,举事告知,后举一羯磨,量处可不也。通于白及羯磨谓之白二。三白四Jn^apti-caturtkan% Karma-va%ca%,巴Natti-catuttha% Kamma-va%ca%,于受戒忏重等事,先以一白告事使知。后举三回羯磨,量处可不也。一白三羯磨合为白四。见行事钞上一。据上行事钞之说观之,则惟心念,似亦成羯磨。但律文所教之羯磨。非如此简单自由者。事事必规定一定之形式。前述中惟众僧法之一,为真羯磨。羯磨有一定之形式。亦须一定之人众。此人众不可以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或得罪者,俗人等,加于人数。必取清净同见之和合僧。比丘尼之羯磨,必须比丘之同数者列坐。故为上数之倍。羯磨最重大之要件,在无非法(不具一定之形式者)及无不和合(同一结界内僧之意见缺一致者)。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作业,即作授戒忏悔等事业的一种宣告仪式,由此宣告仪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业。
观念法门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善导著。卷首之题为观经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一卷,卷末之题为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门经一卷,明观佛三昧念佛三昧之法门者。五部九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