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07,分6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切念
回念
志念
私念
悯念
悯念
怜念
想念
君念
念经
廑念
转念
默念
息念
俗念
《漢語大詞典》:切念
渴想,急切想念。 叶圣陶 《夜》:“一种热望(自己切念的人在门外叩门,急忙迎出去时怀着的那种热望)一忽儿完全占领了她。”
分類:急切想念
《漢語大詞典》:回念(迴念)
回想,思念。 唐 白居易 《重到渭上旧居》诗:“回念念我身,安得不衰暮。”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与严武》:“愈久愈回念故人的情谊。”
回想;思念。 清 秦镛 《四诫歌》:“迴念生我恩,泣涕泪如雨。” 郁达夫 《一个人在途上》:“女人上东车站来送我上车的时候,我心里尽酸一阵痛一阵的在回念这一件恨事。”
分類:回想思念
《漢語大詞典》:志念
心意;思想。晏子春秋·杂上二五:“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宋 陈亮 《商夫人陈氏墓志铭》:“况余志念衰索,图所以及身之计,惧不自保,虽欲应子之求,其何以应子之求!” 章炳麟 《菌说》:“六道升降,由于志念进退,其説亦近,而所化者乃其胤胄,非如佛家谓灵魂堕入诸趣也。”
分類:心意思想
《國語辭典》:私念  拼音:sī niàn
为个人私利打算的念头。如:「你必须秉公处理这场纠纷,不得有任何私念。」
《高级汉语词典》:悯念
犹怜悯
《漢語大詞典》:悯念(憫念)
怜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延年 女弟,上召见之,妖丽善歌舞,得幸。早卒,上悯念之,以后礼葬。”《元典章·户部十二·主簿论差搬运人夫》:“各处官府差拨夫役,有妨农业,废弃生理,饥饿病困,死於道途,实可悯念。” 清 孙枝蔚 咏物诗·蜘蛛:“不见 周公 东归日,悯念士卒无不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现在 赵 端 两帅,悯念地方糜烂,均极痛心。”
分類:怜悯
《漢語大詞典》:怜念(憐念)
关怀;爱惜。隋书·东夷传·靺鞨:“我怜念 契丹 与尔无异,宜各守土境,岂不安乐?”《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如今的时势,再有谁似泰山这般怜念我的?”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一章:“她是 李闯王 的夫人,对你们在江湖上吃饭的朋友最怜念不过。”
《國語辭典》:想念  拼音:xiǎng niàn
思念、怀念。《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梁鸿传》:「念高子兮仆怀思,想念恢兮爰集兹。」《儒林外史》第五二回:「开门一看,是凤四老爹,邀进客座,说了些久违想念的话。」
《韵府拾遗 艳韵》:君念
东方虬咏昭君诗近有南河信传言杀画师始知君念重更肯惜蛾眉
《國語辭典》:念经(念經)  拼音:niàn jīng
1.诵读宗教上的经文。宋。周紫芝《竹坡诗话》:「不须念经也做得一个和尚。」《水浒传》第四回:「员外放心,老僧自慢慢地教他念经诵咒,办道参襌。」
2.讥笑人唠叨不止。如:「你每件事都千叮咛万交代,难怪别人都说你最爱念经。」
《國語辭典》:念经(唸經)  拼音:niàn jīng
1.诵读佛经。如:「他常跟著奶奶念经拜佛。」
2.讥笑人唠叨不止。如:「每回一见面,她便直对我念经,真是受不了!」
《國語辭典》:廑念  拼音:jǐn niàn
殷切的想念。也作「廑注」。
《國語辭典》:转念(轉念)  拼音:zhuǎn niàn
临时转变念头、想法。《初刻拍案惊奇》卷七:「裴晤看了忙道:『不争你死了,我这圣旨却如何回话?』又转念道:『闻道神仙,专要试人,或者不是真死也未见得,我有道理。』」《红楼梦》第六四回:「又怕黛玉恼他。又想一想自己的心实在的是为好,因而转念为悲,已早滚下泪来。」
《國語辭典》:默念  拼音:mò niàn
1.默默考虑,暗中念著。如:「开奖时,许多人在心中默念自己的号码,希望能幸运中奖。」《醒世姻缘传》第七五回:「拿著骰子举了一举,口里默念了几句,递与狄希陈说道:『你要再掷一对四红,我可叫你打了罢。』」
2.不出声地读或背。如:「默念课文」、「站在碑前,默念碑文。」
《國語辭典》:默念(默唸)  拼音:mò niàn
1.不出声暗念。如:「看他嘴巴嚅动,不知默念些什么。」
2.背诵。如:「这篇稿子,我必须在今晚默念起来,否则就来不及了。」
《韵府拾遗 艳韵》:息念
齐书周颙传吾侪信业未足长免则伤心之惨行亦息念
《國語辭典》:俗念  拼音:sú niàn
世俗的观念。唐。白居易〈玩松竹〉诗二首之一:「幽怀一以合,俗念随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