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熟思  拼音:shú sī
仔细考虑。《薛仁贵征辽事略》:「昔日炀帝征辽,军折三万,地退数千里,以成后世之笑。陛下熟思之!」《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明公弃兖州而取徐州,是弃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愿熟思之。」
《國語辭典》:九思  拼音:jiǔ sī
1.君子所想的九件事,为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见《论语。季氏》。
2.比喻反覆再三的思考。《抱朴子。内篇。论仙》:「愿加九思,不远迷复焉。」《北齐书。卷三一。王昕传》:「吾长夜九思,今便息意。」
3.《楚辞》篇名。东汉王逸作。意在模仿〈九章〉之文,以抒悼伤屈原之情。
《國語辭典》:头脑(頭腦)  拼音:tóu nǎo
1.头颅。《后汉书。卷七七。酷吏列传。序》:「若其揣挫彊埶,摧勒公卿,碎裂头脑而不顾,亦为壮也。」
2.脑筋、思想。唐。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诗:「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五八:「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铜买酒回。」
3.头绪、条理。如:「他办事很有头脑。」《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好几日饭不得饱吃,东奔西趁,没个头脑。」
4.首领、主脑人物。《红楼梦》第五六回:「单你们有一百个也不成个体统,难道没有两个管事的头脑带进大夫来?」《九命奇冤》第一三回:「这里又有聚仙馆的林大有,他是个私贩烟土的头脑。」
5.结婚的对象。《水浒传》第八回:「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警世通言。卷一四。一窟鬼癞道人除怪》:「婆子道:『教授方才二十有二,却像三十以上人。想教授每日价费多少心神!据老媳妇愚见,也少不得一个小娘子相伴。』」
6.理由、原因。《警世通言。卷二○。计押番金鳗产祸》:「押番不知头脑,走出房门看时,周三让他过一步,劈脑后便剁。」《二刻拍案惊奇》卷一○:「果然莫翁在莫妈面前,寻个头脑,故意说丫头不好,要卖他出去。」
7.主顾。《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似这寸金田地,偏有卖主,没有受主,敢则经纪们不济,须自家出去寻个头脑。」
8.一种用肉与杂味配合的酒。《水浒传》第五一回:「那李小二,人丛里撇了雷横,自出外面赶碗头脑去了。」《金瓶梅》第九八回:「王六儿安排些鸡子肉圆子,做了个头脑,与他扶头。」也称为「头脑酒」。
《國語辭典》:头路(頭路)  拼音:tóu lù
1.端绪、线索、办法。《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平空不见了五十绽大银,见今著落临安府提捉贼人,十分紧急,没有头路得获,累害了多少人。」
2.门路。《西游记》第四○回:「八戒道:『正是,趁早散了,各寻头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得到?』」
3.对象。《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我今苟延性命,与死无二,便多活几年,没甚好处。不如早早死了,出脱了娘子。他也得趁少年美貌,别寻头路。」
4.投靠的人,主人。《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他家许多人,都存住不得,各自四散去了。你何不也别了他,另寻头路?」
5.闽南方言。指职业。
《國語辭典》:头脑酒(頭腦酒)  拼音:tóu nǎo jiǔ
一种杂有肉及药材的热酒。《金瓶梅》第七六回:「到次日,西门庆早起,约会何千户来到,吃了头脑酒起身,同往郊外送侯巡抚去了。」也称为「投脑酒」、「头脑」、「头脑汤」。
分類:和杂配制
《漢語大詞典》:绎思(繹思)
(1).寻绎追念。《诗·周颂·赉》:“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 朱熹 集传:“绎思,寻绎而思念也……欲诸臣受封赏者,绎思 文王 之德而不忘也。”
(2).推究思考。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礼之节度,尚可绎思;而乐之旨趣,茫无着落也。” 曼华 《同盟会时代〈民报〉始末记》二:“特吾人今日馨香讽诵《民报》全帙,往復绎思,觉诸贤文字,擷新除旧,理论精湛。”
《漢語大詞典》:积思(積思)
(1).专心思考;积久思考。汉书·东方朔传:“陛下富於春秋,方积思於六经,留神於王事。”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之六:“方当积思,思有利钝,如兄所赋,恐不可须。”隋书·经籍志二:“故断自 高祖 ,终於 孝平 、 王莽 之诛,为十二纪、八表、十志、六十九传,潜心积思二十餘年。”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 逊轩子 曰:‘……﹝ 贾岛 ﹞积思三年,局於声律,卒以“数息树边身”为对,不知反为前句之累。’” 陈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最是委心任运好,不然积思要成痗。”
(2).刻骨相思。 南朝 齐 王融 《奉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之一:“且协金兰好,方愉琴瑟情。佳人忽千里,幽闺积思生。”
《國語辭典》:反思  拼音:fǎn sī
自我检讨、反省。如:「他反思自己终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閒,深感惭愧,便立志发奋读书。」
《漢語大詞典》:极思(極思)
谓竭尽心思;缜密思考。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敢竭肝胆,写腹心,作《剧秦美新》一篇,虽未究万分之一,亦臣之极思也。”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久淹於外,歷守大藩,所至极思,必悉利病。”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水北胡氏园:“其间林木薈蔚,烟云掩映,高楼曲榭,时隐时见,使画工极思不可图。”
《国语辞典》:费思量(费思量)  拼音:fèi sī liáng
耗费精神去思考衡量。如:「这句话的意思并不单纯,令人费思量。」
《國語辭典》:冥思  拼音:míng sī
深深地思索。如:「冥思静坐」、「冥思苦索」。
《國語辭典》:默念  拼音:mò niàn
1.默默考虑,暗中念著。如:「开奖时,许多人在心中默念自己的号码,希望能幸运中奖。」《醒世姻缘传》第七五回:「拿著骰子举了一举,口里默念了几句,递与狄希陈说道:『你要再掷一对四红,我可叫你打了罢。』」
2.不出声地读或背。如:「默念课文」、「站在碑前,默念碑文。」
《國語辭典》:默念(默唸)  拼音:mò niàn
1.不出声暗念。如:「看他嘴巴嚅动,不知默念些什么。」
2.背诵。如:「这篇稿子,我必须在今晚默念起来,否则就来不及了。」
《國語辭典》:转磨(轉磨)  拼音:zhuàn mò
1.推磨使其旋转。宋。朱松〈次韵彦继用前辈韵〉三首之一:「何时鸦识村,莫作驴转磨。」
2.一种大型的磨。上设齿轮,须由两人共同操作。见《古今图书集成。卷二四九。奇器部》。
3.形容遇到困难而不知所措或迟疑不前的样子。如:「他在那儿原地转磨,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漢語大詞典》:详思(詳思)
详细思考。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故令往购募爵赏,科条如左,檄到,详思至言,如詔律令。” 三国 魏 嵇康 《明胆论》:“幸更详思,不为辞费而已矣。”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伏惟陛下详思而择其中。”
分類:详细思考
《国语辞典》:亟思  拼音:jí sī
1.急切的渴望。如:「他在外经商多年,亟思返回家乡。」
2.急切的思考。如:「主任做事认真负责,遇到困难便亟思解决的方法,绝不拖延。」
《國語辭典》:默想  拼音:mò xiǎng
静默思索。如:「他对著铜像,兀自默想。」
《漢語大詞典》:思至
(1).谓灵感到来,思想集中。后汉书·朱穆传:“及壮耽学,鋭意讲诵,或时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颠队阬岸。”
(2).谓由思考而得。 南朝 梁 沈约 《谢灵运传论》:“至於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闇与理合,匪由思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