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永靓(永靚)
亦作“ 永靖 ”。
(1).经常思虑审度。文选·张衡〈思玄赋〉:“潜服膺以永靚兮,緜日月而不衰。” 李善 注:“《方言》曰:‘靖,思也。’‘靖’与‘靚’同。《字林》曰:‘靖,审也。’”靚,一本作“ 靖 ”。
(2).永远平定。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壮烈战迹:“皇上之所以委任 长庚 者,盖欲使永靖海氛,以绥民命。”
《漢語大詞典》:环念(環念)
反复思虑。 南朝 宋 王玄谟 《报义宣书》:“环念周回,始悟知己之为难也。”
《漢語大詞典》:局念(跼念)
徘徊思虑。梁书·沈约传:“抚幽衷而跼念,幸取给於庭庐。”
分類:徘徊思虑
《漢語大詞典》:倨倨
(1).无思虑貌。《淮南子·览冥训》:“当此之时,卧倨倨,兴眄眄,一自以为马,一自以为牛。” 高诱 注:“倨倨,卧无思虑也。”
(2).神气傲慢。《孔子家语·三恕》:“ 子路 盛服见於 孔子 。子曰:‘ 由 是倨倨者何也?’”
《國語辭典》: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拼音:yú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dé
愚人的各种考虑中,必有一点值得采纳的。《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也作「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愚者千虑,或有一得」。
《漢語大詞典》:遗魂亡魄(遺魂亡魄)
谓抛弃思虑,停止精神活动。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大成若缺:“遗魂亡魄,休精息神。”
《国语辞典》:思深忧远(思深忧远)  拼音:sī shēn yōu yuǎn
思虑深刻,谋计久远。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后亦用以称有心的人。
《国语辞典》:千愁万虑(千愁万虑)  拼音:qiān chóu wàn lǜ
形容愁闷、思虑极多。《宋元戏曲辑佚。孟姜女送寒衣》:「三杯淡酒消愁取,欢饮共图微醉。霍索心头且宽取,免千愁万虑。」
分类:愁闷思虑
《国语辞典》:好谋无断(好谋无断)  拼音:hào móu wú duàn
勤于思虑而缺乏判断能力。《三国演义》第四回:「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
《国语辞典》:高明远见(高明远见)  拼音:gāo míng yuǎn jiàn
思虑深远,见识高超。《儒林外史》第一回:「大王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也作「高明」、「远见」、「高见远识」。
《国语辞典》:高明远识(高明远识)  拼音:gāo míng yuǎn shì
思虑深远,见识高超。《三国演义》第四八回:「元直如此高见远识,谅此有何难哉!」也作「高明远见」。
《国语辞典》:高识远度(高识远度)  拼音:gāo shì yuǎn dù
见识高超,思虑深远。《周书。卷三七。张轨传》:「宇文公文足经国,武可定乱。至于高识远度,非愚管所测。」也作「高识远见」。
《国语辞典》:苦心积虑(苦心积虑)  拼音:kǔ xīn jī lǜ
费尽心神,百般思虑。如:「这份工作是我苦心积虑帮他安排的,他竟不肯接受。」
《国语辞典》:机谋远虑(机谋远虑)  拼音:jī móu yuǎn lǜ
机智善谋且思虑深远。如:「他为人机谋远虑,是个领导人才。」
《国语辞典》:著三不著两(著三不著两)  拼音:zháo sān bù zháo liǎng
行事或说话思虑不周,轻重失宜。《程乙本红楼梦》第五五回:「那赵姨娘原有些颠倒,著三不著两,有了事就都赖他。」
分类:思虑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