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逼急
犹急迫。后汉书·朱儁传:“贼今外围周固,内营逼急,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战也。”后汉书·董卓传:“ 卓 於 望垣 北为 羌胡 所围,粮食乏絶,进退逼急。”
分類:急迫
《国语辞典》:忙逼  拼音:máng bī
急迫。《朱子语类辑略。卷六。训门人》:「公看文字仔细,却是急性太忙逼。都乱了,又是硬钻凿求道理,不能平心易气看,且用认得定,用玩味宽看。」也作「忙并」、「忙迫」。
分类:急迫
《漢語大詞典》:激迫
急迫。 明 李东阳 《求退录·奏疏五》:“展转激迫,实不知所以为处。” 黄远庸 《〈晚周汉魏文钞〉序》:“呜乎,吾曹此等激迫於新潮所顺流而出之意绪,或至为老师大儒所张目,顾觉其可宝贵,而供朝夕之玩味者固自若,将亦敝帚千金之遗习歟!”
分類:急迫
《漢語大詞典》:懁促
急迫。 北齐 刘昼 新论·和性:“缓者悔於后机,急者败於懁促。”
分類:急迫
《漢語大詞典》:慌迫
(1).急迫。《三国演义》第二七回:“﹝ 孔秀 ﹞曰:‘ 河北 袁绍 ,正是丞相对头。将军此去,必有丞相文凭?’公曰:‘因行期慌迫,不曾讨得。’”
(2).犹焦急。《水浒传》第一○九回:“ 王庆 正在慌迫,又听得一声炮响。”
分類:急迫焦急
《漢語大詞典》:迫亟
急促;急迫。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自 清 室布政,不综名实,筐篋猥积,而细民弗知,期会迫亟,而吏有餘裕。”
分類:急促急迫
《國語辭典》:紧迫(緊迫)  拼音:jǐn pò
紧急、急迫。如:「情势紧迫」。
分類:紧迫急迫
《國語辭典》:优游(優游)  拼音:yōu yóu
1.閒暇自得的样子。《诗经。大雅。卷阿》:「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明。江盈科《雪涛小说。妄心》:「我与尔优游以终馀年,不亦快乎?」也作「优繇」、「优游」。
2.委心任运。《淮南子。本经》:「古之人同气于天地,与一世而优游。」
3.犹豫不决的样子。《尚书大传。卷四。康诰》:「周公将作礼乐,优游之三年不能作。」《汉书。卷五八。儿宽传》:「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自尽,终莫能成。」
4.宽裕、有馀裕。《淮南子。俶真》:「由此观之,物莫不生于有也,小大优游矣。」宋。萧德藻 樵夫诗:「一担乾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5.广大、宽广。《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國語辭典》:优游(優遊)  拼音:yōu yóu
1.閒暇自得。如:「优游山林」。《后汉书。卷六八。郭符许列传。符融》:「融同郡田盛,字仲向,与郭林宗同好,亦名知人,优游不仕,并以寿终。」也作「优游」。
2.古代车上的用具。《南齐书。卷一七。舆服志》:「玉辂,漆画轮,两厢上望板前优游。」
《國語辭典》:缓急(緩急)  拼音:huǎn jí
1.缓慢或急迫。《荀子。非相》:「缓急嬴绌,府然若渠匽檃栝之于己也。」《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2.危急、急切需要或紧急的事情。《史记。卷一○一。袁盎晁错传》:「今公常从数骑,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三国演义》第五○回:「但有缓急,飞报将来。」
《國語辭典》:仓卒(倉卒)  拼音:cāng cù
1.急促匆忙的样子。《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前书仓卒,未尽所怀。」《三国演义》第八五回:「亮感备知遇之恩,必倾心竭力,扶持嗣主,陛下不可仓卒伐之。」也作「仓猝」、「苍卒」。
2.丧乱。《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岂知秋未登,贫窭有仓卒。」
《國語辭典》:仓皇(倉皇)  拼音:cāng huáng
恐惧忙乱的样子。唐。陈鸿《长恨传》:「仓皇展转,竟就死于尺组之下。」《西游记》第九回:「正在仓皇之际,忽见水面上一个死尸浮来,靠近江岸之旁。」也作「仓黄」、「仓惶」、「苍惶」。
《漢語大詞典》:切切
相互敬重切磋勉励貌。广雅·释训:“切切,敬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导之以道而勿强也,宫中雍雍,外焉肃肃,兄弟憘憘,朋友切切。”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朋友之集,类味之游,莫切切进德,誾誾修业,攻过弼违,讲道精义。”
《漢語大詞典》:殷殷
象声词。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汉书·郊祀志上:“若雄雉,其声殷殷云。” 颜师古 注:“殷殷,声也。” 唐 杜牧 《杭州新造南亭子记》:“倚老松,坐怪石,殷殷潮声,起於月外。” 金 郭邦彦 《读〈毛诗〉》诗:“至今三百篇,殷殷金石声。”《歧路灯》第一○三回:“忽听雷声殷殷,只见东北上黑云遮了一角。那云势自远而近,雷声由小而大。”
分類:象声词
《國語辭典》:汤火(湯火)  拼音:tāng huǒ
热汤烈火。比喻能致人死伤的事物。《列子。杨朱》:「速亡愈于久生,则践锋刃,入汤火,得所志矣。」《史记。卷二五。律书》:「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
《國語辭典》:刺促  拼音:cì cù
1.忙碌急促的样子。《晋书。卷五五。潘岳传》:「王济鞅,裴楷鞧,和峤刺促不得休。」也作「刺蹙」。
2.恐惧不安的样子。唐。权德舆〈数名〉诗:「九歌伤泽畔,怨思徒刺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