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大男人主义(大男人主义)  拼音:dà nán rén zhǔ yì
指男性具有强烈的性别优越感,认为男尊女卑,对女性有主导权、对家庭有责任感的观念或作风。
《国语辞典》:男不男,女不女  拼音:nán bù nán,nǚ bù nǚ
言行举止、装扮和生理性别不合,多含贬义。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别的都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只会斋得饱也只向那僧房中胡渰,那里怕焚烧了兜率伽蓝。」
《国语辞典》: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  拼音:jiào yù jī huì jūn děng
1.每一个体应享受符合其能力发展之教育。
2.人民无分性别、年龄、能力、地域、族群、宗教信仰、政治理念、社经地位及其他条件,接受教育之机会一律平等。
《国语辞典》:限制选举(限制选举)  拼音:xiàn zhì xuǎn jǔ
选民的选举权受教育程度、社会阶层、财产、性别等条件限制的选举,称为「限制选举」。
《国语辞典》:性染色体(性染色体)  拼音:xìng rǎn sè tǐ
与生物个体之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例如: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
《国语辞典》:性别歧视(性别歧视)  拼音:xìng bié qí shì
在观念、行为或制度上对于各种性别种种不平等的对待方式。
《国语辞典》:变性人(变性人)  拼音:biàn xìng rén
经过变性手术后改变性别的人。
《国语辞典》:性色  拼音:xìng sè
动物躯体上因雌雄性别而相异的色彩。尤以昆虫特别显著。
《国语辞典》:性徵  拼音:xìng zhēng
人类男女性别的特徵。也指动物雌雄的外形特徵。
《国语辞典》:变性手术(变性手术)  拼音:biàn xìng shǒu shù
改变生理性别的手术。现多称为「性别重置手术」。
《国语辞典》:性骚扰(性骚扰)  拼音:xìng sāo rǎo
举凡不为对方所接受,而与性或性别有关之言词或行为,致影响个人人格尊严与权益。如:「经由性别平等的宣导和教育,可望减少性骚扰事件发生。」
《國語辭典》:副性徵  拼音:fù xìng zhēng
人类在青春期,受内分泌影响,身体及性格方面的特殊表徵,以突显性别。如女性的皮肤细腻、发音尖锐、爱美;男性的长须、发音低沉,都为两性的第二性徵。也称为「第二性徵」。
《漢語大詞典》:副性徵
人和动物发育到一定阶段表现出来的与性别有关的特征。如男子开始长胡须、喉结突出、声调低;女子乳房发育、声调高等。
《國語辭典》:第二性徵  拼音:dì èr xìng zhēng
人类在青春期,受内分泌影响,身体及性格方面的特殊表徵,以突显性别。如女性的皮肤细腻、发音尖锐、爱美;男性的长须、发音低沉,都为两性的第二性徵。也称为「副性徵」。
《漢語大詞典》:生活制度
根据学习、生产劳动的需要,参照人们的职业、习惯以及不同年龄、性别的生理特点和健康状况所作的作息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