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9,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怨怒
怨秋
结怨
嗟怨
怨离
怨言
怨讟
怨气
怨谤
怨声
凄怨
怨女
怨仇
怨愤
怨怼
《漢語大詞典》:怨怒
怨恨忿怒。管子·形势:“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 延龄 尤狡险,判度支,务刻剥聚敛,以自为功,天下皆怨怒。”元史·杨奂传:“或小过失,必尽言劝止,不计其怨怒也。” 冰心 《关于女人·我的邻居》:“楼下又震荡着他的骂孩子,怪太太,以及愤世忧俗的怨怒的声音。”
《漢語大詞典》:怨秋
悲秋。 唐 李端 《送客赴江陵寄郢州郎士元》诗:“露下晚蝉愁,诗人旧怨秋。” 唐 司空图 《秋景》诗:“景物皆难驻,伤春復怨秋。”
分類:悲秋
《國語辭典》:结怨(結怨)  拼音:jié yuàn
结下仇恨。《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晋主与契丹结怨,知远心知晋室危亡,忌景延广用事,更无一言论谏。」《三国演义》第七回:「自此,孙坚与刘表结怨。」也作「结仇」。
《國語辭典》:嗟怨  拼音:jiē yuàn
感慨怨叹。《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吕布令二人权任沂都、琅琊两县。不意二人纵兵掠民,人人嗟怨。」
分類:嗟叹怨恨
《漢語大詞典》:怨离(怨離)
(1).因怨恨而背离。
(2).犹伤别。 唐 唐彦谦 《寄怀》诗:“有客伤春復怨离,夕阳亭畔草青时。”
《國語辭典》:怨言  拼音:yuàn yán
表示忿恨或埋怨的话。《论语。宪问》:「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三国演义》第一○三回:「魏延心中不悦,口出怨言──孔明只做不知。」
分類:怨言埋怨
《國語辭典》:怨讟  拼音:yuàn dú
怨恨毁谤。《后汉书。卷二二。王梁传》:「建议开渠,为人兴利,旅力既愆,迄无成功,百姓怨讟。」
分類:怨恨诽谤
《國語辭典》:怨气(怨氣)  拼音:yuàn qì
心中怨忿的情绪。《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当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三国演义》第五二回:「若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
《國語辭典》:怨谤(怨謗)  拼音:yuàn bàng
埋怨诽谤。《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君炕阳而暴虐,臣畏刑而钳口,则怨谤之气发于歌谣,故有诗妖。」《红楼梦》第五回:「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
分類:怨恨非议
《國語辭典》:怨声(怨聲)  拼音:yuàn shēng
忿怨不平之声。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治国以礼,人无怨声。」
分類:怨恨
《漢語大詞典》:凄怨(淒怨)
犹哀怨。 南朝 宋 鲍照 《采菱歌》之三:“暌阔逢喧新,悽怨值妍华,秋心不可盪,春思乱如麻。”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中:“夫妻事既可伤,文亦悽怨。” 宋 贺铸 《罗敷歌》词:“东亭南馆逢迎地,几醉红裙,悽怨临分,四叠《阳关》忍泪闻!”
哀怨。 唐 李绅 《悲善才》诗:“ 南譙 寂寞三春晚,有客弹弦独凄怨。” 宋 吴坰 五总志:“邻舟一男子,遇月色明朗,即倚檣而歌,声极凄怨。”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两下衷情低按,者沉吟偿他凄怨。”
犹哀怨。 唐 沈亚之 《湘中怨解》:“有弹弦鼓吹者,皆神仙娥眉,被服烟霓,裙袖皆广长,其中一人起舞,含嚬凄怨。”
分類:哀怨
《國語辭典》:怨女  拼音:yuàn nǚ
已届婚龄欲结婚,但却无对象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二七出:「臣闻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乃圣人之政。」
《國語辭典》:怨仇  拼音:yuàn chóu
1.怨恨仇视。《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
2.怨恨的人。《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宋。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臣人所惧者,讥刺既众,怨仇实多。」
《國語辭典》:怨愤(怨憤)  拼音:yuàn fèn
积怨愤恨。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琴乌曲怨愤,庭鹤舞摧颓。」
《國語辭典》:怨怼(怨懟)  拼音:yuàn duì
怨愤、怨恨。《文选。马融。长笛赋》:「惆怅怨怼,窳圔寘赧。」
分類:怨恨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