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9,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敛怨
相怨
咨怨
含怨
众怨
旧怨
怨歌
私怨
归怨
春怨
怨谁
怨笛
怨思
愤怨
任怨
《國語辭典》:敛怨(斂怨)  拼音:liàn yuàn
1.任用不得志、好埋怨的人。《诗经。大雅。荡》:「女炰炰于中国,敛怨以为德。」
2.积怨。唐。陆贽〈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不得赊取抑配,因兹敛怨扰人。」
分類:招惹怨恨
《漢語大詞典》:相怨
彼此不满。《诗·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 许地山 《无法投递之邮件·复诵幼》:“相怨后的复和,总解不通从前是怎么一回事,也诉不出其中的甘苦。”
分類:彼此不满
《漢語大詞典》:咨怨
嗟叹怨恨。《陈书·宣帝纪》:“飞芻挽粟,征赋颇烦,暑雨祁寒,寧忘咨怨。” 宋 范仲淹 《再奏乞两府兼判》:“今诸路骑兵,絶未精强,诸军闕马,人多相与咨怨。”明史·梁廷栋传:“户部尚书 毕自严 阿 廷栋 意……於是增赋百六十五万有奇,海内并咨怨。”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 盘庚 迁 殷 ,民胥咨怨。”
分類:嗟叹怨恨
《國語辭典》:含怨  拼音:hán yuàn
心怀怨恨。《西游记》第二九回:「正含怨思忆父母,不期唐朝圣僧,亦被魔王擒住。」《红楼梦》第六一回:「没的结些小人仇恨,使人含怨。」
《漢語大詞典》:众怨(衆怨)
众人怨恨;众人的怨恨。战国策·齐策五:“兵穷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 鲍彪 注:“乐与众为怨。”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 白泉 以 王文成 自许,二人皆笑其妄,然不期其终以任事犯众怨,自攖其罪。”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无端而招众怨,举足而蹈危机。”
分類:众人怨恨
《国语辞典》:旧怨(旧怨)  拼音:jiù yuàn
旧时的忿恨。《左传。哀公元年》:「秋八月,吴侵陈,脩旧怨也。」《三国演义》第二三回:「丞相若记旧怨,安肯使某来结好将军乎?」
分类:旧怨忿恨
《漢語大詞典》:怨歌
悲歌。 南朝 梁简文帝 《筝赋》:“奏相思而不见,吟夜月而怨歌。” 唐 刘希夷 《春女行》:“春女颜如玉,怨歌《阳春曲》。”
分類:悲歌
《國語辭典》:私怨  拼音:sī yuàn
因个人利害关系而引发的仇怨。《左传。昭公五年》:「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三国演义》第二三回:「曹公王霸之志,必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
《漢語大詞典》:归怨(歸怨)
把怨恨归于某人或某个方面。《汉书·匈奴传下》:“归怨於 汉 ,因以自絶,终无北面之心。” 清 林则徐 《会札刘蒋二丞传谕义律饬令空趸等船开行》:“是飢饿本由自取,何得归怨於师船之多乎?”
《漢語大詞典》:春怨
春日的愁绪、怨情。古多指女子言。 唐 刘方平 、 金昌绪 均有《春怨》诗。 宋 陈傅良 《游云顶院和徐叔子韵》:“老大生憎儿女态,更无春怨与秋悲。”
《韵府拾遗 支韵》:怨谁(怨谁)
于武陵诗所以多为客蹉跎欲怨谁
《漢語大詞典》:怨笛
哀怨幽咽的笛声。 宋 杨万里 《闻子规》诗:“怨笛哀筝总不如,一声声彻九天虚。”《红楼梦》第三七回:“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國語辭典》:怨思  拼音:yuàn sī
伤痛而怀思恋之情。《文选。班固。两都赋序》:「西土耆老,咸怀怨思。」唐。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万里烦供给,孤城最怨思。」
《漢語大詞典》:愤怨(憤怨)
愤怒怨恨。《汉书·叙传下》:“ 项氏 畔换,黜我 巴 汉 ,西土宅心,战士愤怨。”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植 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 宋 范仲淹 《推委臣下论》:“ 李义府 以立后之功,独见委用,陷害忠良,天下愤怨。”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夫人道:‘我母子并无异心。只为公子来迟,不将姻事为重,所以小女心中愤怨,公子休得多疑。’”
《漢語大詞典》:任怨
能忍受别人的怨言,而自不抱怨。宋史·周必大传:“有介椒房之援求为郎者,上俾諭给舍缴驳。 必大 曰:‘……命下之日,臣等自当执奏。’上喜曰:‘肯如此任怨耶?’”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为人臣者,莫难於任怨,不能任天下之怨,不能成天下之事……毅然敢任怨而不惧者,其亦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