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吓 → 嚇吓”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匿名信  拼音:nì míng xìn
不具名或不写真实姓名的书信。如:「政府机关今后不再受理匿名信。」也称为「匿名书」。
《漢語大詞典》:骗吓(騙嚇)
欺骗恐吓。《元典章·兵部一·正军》:“出军时,军人讨虏到人口头匹一切诸物,各自为主,本管头目人等并不得指名抽分拘收,亦不得罗摭罪名骗吓取要。”
《國語辭典》:三句甜,两句苦(三句甜,兩句苦)  拼音:sān jù tián,liǎng jù kǔ
又安慰又恐吓,软硬兼施。《醒世姻缘传》第九回:「高四嫂将晁大婶劝进后边家内,三句甜,两句苦,把计氏劝得不出街上撒泼了。」
分類:劝慰恐吓
《國語辭典》:杀鸡骇猴(殺雞駭猴)  拼音:shā jī hài hóu
比喻惩罚一个人以警告其他的人。《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俗语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也作「杀鸡儆猴」、「杀鸡吓猴」。
《漢語大詞典》:诓吓(誆嚇)
欺骗恐吓。 明 康海 《粉蝶儿·代友人宦邸书怀》套曲:“既不曾拏住他,又怎么下重罚,他反关门到又把别人誆吓。怪不的整年家事无捉抐。”
《漢語大詞典》:诳骇(誑駭)
谎骗恐吓。 郭沫若 《橄榄·曼陀罗华》:“傍晚我拿着信到 哈君 家里去,要去诳骇他的夫人。”
分類:谎骗恐吓
《漢語大詞典》:麻胡子
传说中的凶残者,常用以恐吓小儿。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北京 现在常用‘马虎子’这一句话来恐吓孩子们。或者说,那就是《开河记》上所载的,给 隋炀帝 开河,蒸死小儿的 麻叔谋 ;正确地写起来,须是‘麻胡子’。”
《國語辭典》:马虎子(馬虎子)  拼音:mǎ hǔ zi
传说中的坏人。参见「麻胡」条。如:「别闹了,马虎子来了!」
分類:恐吓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