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淹恤  拼音:yān xù
长年落难,流亡异地。《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君淹恤在外十二年矣,而无忧色,亦无宽言,犹夫人也。」
分類:忧患
《漢語大詞典》:赒恤(賙恤)
见“ 賙恤 ”。
亦作“ 賙卹 ”。 周济救助。礼记·孔子闲居“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汉 郑玄 注:“救之,賙恤之。言君於民有丧,有以賙恤之。”金史·雷渊传:“不迎送宾客,人皆以为倨。其友 商衡 每为辩之,且賙卹焉。” 清 卢文弨 《〈甬东卢氏族谱〉序》:“於富且贵者,无依附之耻;於贫贱而颠连困苦者,则当有賙恤之恩。” 吴组缃 《天下太平》:“他要赒恤村上贫苦无依的孤寡,他要重新修建那座关系着 丰坦村 盛衰祸福的神庙。”
《漢語大詞典》:恤患(卹患)
谓济人于患难。 明 刘基 《春秋明经·莒人伐我东鄙》:“凡书‘救’者,皆善其恤患而解纷也。”
救济遭受祸患的人。后汉书·皇后纪论:“故知持权引谤,所幸者非己;焦心卹患,自强者唯国。”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 黄河 白日,亟亶诚言,分灾卹患,事非虚旨。” 唐 皮日休 《春秋决疑》:“故 春秋 之时,灭人国者多,救人国者鲜, 仲尼 旌其卹患也。”
《漢語大詞典》:恤物
谓怜惜百姓。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 宋璟 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 璟 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分類:怜惜百姓
《國語辭典》:国恤(國恤)  拼音:guó xù
1.值得忧恤的国事。《左传。襄公四年》:「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
2.国丧。《元史。卷二四。仁宗本纪一》:「朕以国恤方新,诚有未忍。」
《國語辭典》:恩恤  拼音:ēn xù
对臣民的照顾、周济或身后的抚助。《三国演义》第七六回:「使者具言各家安好,吕蒙极其恩恤,并将书信传送各将。」
《韵府拾遗 纸韵》:恤祀
书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
《國語辭典》:悯恤(憫恤)  拼音:mǐn xù
怜恤。《元史。卷三○。泰定帝本纪二》:「亦冀陛下敬慎修德,悯恤生民。」
分類:怜恤
《高级汉语词典》:悯恤
抚恤
《漢語大詞典》:隐恤(隱恤)
亦作“ 隐卹 ”。 哀怜抚恤。三国志·魏志·王修传:“ 奉 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 脩 亲隐恤之。”梁书·武帝纪上:“及城开,帝并加隐卹,其死者命给棺槥。” 唐 戴叔伦 《奉同汴州李相公勉送郭布殿中出巡》诗:“省风传隐恤,持法去烦苛。”
分類:哀怜抚恤
《漢語大詞典》:赠恤(贈恤)
亦作“ 赠卹 ”。 对死者家属赠送财物加以抚恤。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上特旨尽復元官,恩数赠恤加厚焉。”明史·高拱传:“帝召 拱 以大学士兼掌吏部事。 拱 乃尽反 阶 所为,凡先朝得罪诸臣以遗詔録用赠恤者,一切报罢。” 清 王昶 《黄仲则墓志铭》:“ 仲则 之至 西安 也,巡抚 毕公 奇其才,厚貲给之,及殁,赠卹者又良厚。”
《國語辭典》:体恤(體恤)  拼音:tǐ xù
体谅而怜悯。如:「体恤民情是政府官员所应具备的基本态度。」
《高级汉语词典》:恤邻
救济近邻
《骈字类编》:下恤
宋书文帝纪见上答下
《漢語大詞典》:仁恤
仁爱体恤。 唐 韦应物 《送杨氏女》诗:“仁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垂拱四年:“ 仁杰 密奏:‘彼皆詿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
分類:仁爱体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