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儿女恩怨
 
儿女语,变轩昂
 
恩怨相尔汝
 
昵昵儿女语
 

《全唐诗》卷三百四十〈听颖师弹琴【听颍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妮妮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起坐在一床】。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國語辭典》:恩怨  拼音:ēn yuàn
恩惠与仇怨。如:「我和你之间的恩怨,就此一笔勾消。」《元史。卷一三八。列传。脱脱》:「脱既复入中书,恩怨无不报。」
《国语辞典》:恩怨分明  拼音:ēn yuàn fēn míng
恩惠与仇恨区分得很清楚。《三国演义》第五○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國語辭典》:刻骨  拼音:kè gǔ
1.比喻深切难忘。《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且卫尉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长抱刻骨之恨。」《元史。卷一九七。孝友列传一。赵一德》:「一德自去父母,得全生依门下者,三十馀年矣,故乡万里,未获归省,虽思慕刻骨,未尝敢言。」
2.比喻竭尽脑力寻思。唐。刘得仁 陈情上知己诗:「刻骨搜新句,无人悯白衣。」
3.形容刑法严酷。宋。苏轼志林〉一三首之七:「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立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
《國語辭典》:以公灭私(以公滅私)  拼音:yǐ gōng miè sī
以公正、公平的情操灭除一己的私心、私欲。《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汉。孔安国。传:「从政以公平灭私情,则民其信归之。」
《國語辭典》:丝恩发怨(絲恩髮怨)  拼音:sī ēn fǎ yuàn
比喻很细微的恩怨。《资治通鉴。卷二四五。唐纪六十一。文宗太和九年》:「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
分類:微细恩怨
《国语辞典》:捐忿与瑕(捐忿与瑕)  拼音:juān fèn yǔ xiá
捐,抛弃。瑕,玉石上的裂痕,比喻旧日的恩怨。捐忿与瑕指抛弃旧日的忿恨和恩怨。比喻重新和好。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孤亦愿自今之日,与君王捐忿与瑕,继平昔之欢。」
《国语辞典》:这笔帐(这笔帐)  拼音:zhè bǐ zhàng
1.这一项帐目。如:「这笔帐数目庞大,非同小可,请会计再算一次。」也作「这笔账」。
2.比喻某件恩怨或纠纷。《儒林外史》第三回:「只恐把铁棍子打完了,也算不到这笔帐上来。」也作「这笔账」。
《国语辞典》:算总帐(算总帐)  拼音:suàn zǒng zhàng
清算所有的帐务、恩怨或问题。如:「今天是来跟你算总帐的,以雪当年的耻辱。」也作「总算账」。
《國語辭典》:丝篁(絲篁)  拼音:sī huáng
琴瑟和箫管等乐器。后借为音乐的代称。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匹夫庶妇,讴吟土风,诗官采言,乐盲被律,志感丝篁,气变金石。」